在海外IC(集成電路)設計的上下游企業眼里,我國本土IC設計業的特色如何?應該如何發展?盡管海外企業有自己的商業立場,但他們也都有個共同的出發點:希望中國的合作伙伴——本土IC設計企業能成功。因此,海外合作伙伴的意見對本土企業還是具有一定參考意義的。
中國IC設計業現狀
中國半導體業正強勁增長,中國的IC設計公司數量也在增長,預計中國IC設計業的營業額將步步提升,IHS iSuppli的高級分析師顧文軍2012年1月預計,中國IC設計業要到2015年才會突破100億美元,中國對IC的需求與IC的本土供應能力目前還存在巨大的差距。
IC的競爭到了更高層次
IC設計服務公司芯原(VeriSilicon)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認為,現在公司的整合程度越來越高,目前出現的 OSO(Original Solution Orchestrator,委托解決方案協調者,是不久前Gartner提出的概念。)比ODM(委托設計)、OEM(委托制造)級別高,主要體現在整合應用和內容。這種整合程度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做的。例如蘋果產品成功,體現在應用和內容的豐富,因此硬件可以做得很好,但豐富的內容不容易,因此三星和中國***的一些廠商朝上走不太容易。現在Google(谷歌)也在談內容,收購了Motorola硬件。在中國,如果百度、阿里巴巴向下走也許會很厲害,因為有用戶基礎。
例如,中國***的PC很強,但轉向智能手機/pad(平板電腦)就出現了些問題,原因是芯片/芯片組很強還不夠,還缺少內容。我國的小米手機已經意識到做內容,而不僅僅是手機本身。
本土IC設計能力已處于先進水平
戴偉民認為,中國的start up(初創公司)比***數量多,而且設計能力不比***差。國內很多設計公司/設計服務公司做40nm、雙核的設計沒問題。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與IP(知識產權)供應商Synopsys的全球副總裁、亞太區總裁潘建岳也同樣認為,總體來看,中國的IC設計公司比較有沖勁,當然其最大的基礎還是依托于中國的市場。另一原因,平均而言,國內設計公司成立的時間較短,在知識產權(IP)和設計積累方面會少一點,因此大家也更敢于去采用新的工藝。“目前我在亞洲看到的情況是,當一個新工藝出來時候,比如40nm這一波出來時,按照我們的統計,采用40nm的設計公司的個數,中國大陸是走在亞洲其他國家/地區前面的,也就是說中國大陸的公司采用先進工藝的數目會比中國***地區或韓國多。(注:當然企業的量級不一樣,例如三星、***聯發科技(MTK)等有很多分支部門在同時做。)”可見,中國公司正更積極地采用新的工藝。這從一方面看,就是“中國公司對新技術更加敏感。”
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國內本土設計公司的積累還不太夠,就可以借助先進工藝、設計工具和IP的幫助。
IP核供應商ARM公司的中國總裁吳雄昂也由衷地稱贊道,在高端處理器設計上,中國的客戶走得很快,例如,海思采用 Cortex-A9做8核網絡SoC,這對ARM來說都是挑戰,不知如何支持海思。但海思做出來的芯片性能很強。另外,創維集團也推出了第一臺基于Cortex-A9的Android 3D TV。
????????????????????
商業模式的創新很重要
實際上,基于Cortex-A9,很多公司做出了不同的創新,例如HP(惠普)公司2012年上半年計劃推出“Redstone”理念服務器,采用了Calxeda公司的4核A9 CPU。2011年底,巴塞羅那超級計算中心宣布,與nVidia、ARM合作超級計算機,也是基于A9處理器;也有一些企業正在把A9用于高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但是,“這不是誰都可以拿A9做出很強的處理器的,而是IP如何用好的問題。掌握芯片的核心技術是關鍵。”
戴偉民也持同樣觀點:“不一定所有東西都要原創,引進、消化、吸收有時也是很大的創舉。像芯原6年前買了DSP核,現在做得非常好。”據悉,芯原6年前購買DSP核之后,一直在升級換代,以滿足3G/4G通信產品等的應用需求,從ZSP400系列已升級至ZSP800系列。
在產業鏈變化和與產業鏈結合的方面,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市場優勢,擁有廣大的人口消費能力,能夠定自己的標準。“我認為可以定一些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創新比純粹工藝上的突破(難度)要低一些,但能夠結合現在的市場、利用現有的工藝做出一些產品出來。”戴偉民說。例如蘋果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觸摸屏也是別人的,甚至觸摸概念別人也做過。
吳雄昂接著分析道,實際上,蘋果也沒有追求完全顛覆性的創新,只是在打破行業的應用習慣上進行創新。蘋果的成功因為其CEO(首席執行官)瘋狂,其公司文化容忍他可以這樣。不是所有公司(包括美國公司)都允許這樣做,這是文化環境的問題。如果一家公司的文化就是按部就班,只能有常規的創舉,不可能有顛覆性的創新。如果在常規環境中期望產生顛覆性,這種期望值就有些太高。
排名變換是行業活躍的標志
在IC業,可以看到一些企業上下沉浮。那么,“一代拳王”如何“王者歸來”?代工企業——TSMC(***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業務發展副總經理羅鎮球從另一角度看待這個問題,認為這種上下交替正是行業活躍、新興企業充滿機會的特征。一些企業風云一時,其實,不是只有中國才有這樣的現象,而是在設計業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只要一個行業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的前兩名都沒有變化的話,“中國如果還沒進入那個行業就別進去了。”如果這個行業前十名總在換,中國也許對那個行業不太熟,中國也該進去。其實,“任何這類市場都是新興的國家要進去的地方,因為這樣的市場還沒有沉淀,要不然就是這個行業的特色就是不容易沉淀。”
從山寨到品牌的升級
那么,一些沒有靠山的本土企業是否應該先瞄準一些批量比較大的產品?因為山寨畢竟在中國曾是一種熱門模式?羅鎮球說,不是做簡單的山寨,而是你要做自己有特色的,做你自己可以有辦法存活的、能夠長大的東西。其實深深想一下,大家都在講創新,實際有些產品不是創新的,是在做跟別人一樣的產品,然后用比別人低的價錢,這就不是一個健康的生態循環。的確,很多企業都是從模仿、打價格戰起步,但到一定階段要升級,尋找到自己產品的定位,即不再是簡單的模仿,需要有一定的差異化。
中小企業如何長大?政府倡導企業重組,但本土企業有“寧為雞頭,莫為鳳尾”的現象,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么?因為很多公司死不了;另外中國人的天性是喜歡當老板。
上市時間比上市成本重要
IP核供應商Tensilica亞太區總監黃啟弘認為,上市時間(time to market)比上市成本(time to cost)重要得多。因為摩爾定律告訴我們,在下個18個月里,還會有同樣一款芯片集成更多的三極管,那么在同樣的性能上,新的一定會比你的便宜。所以在你想比別人便宜的時候,還會有第三者、第四者、第五者在后面等著,這樣幾年下來,產品的利潤越來越薄,導致今天富士康給蘋果代工的利潤不到2%,PC業的代工也就1%~5%。因此這種重視價格的觀念需要轉變。大家要開發一些自主的知識產權和可配置的產品,這樣使你的產品有一定的優勢和差異化的同時,先到達市場,把話語權定下來——把價格先給守住,然后你再考慮怎樣去做下一件事情。
而且實際上價格拼得很低的時候,真正的利潤并沒有到消費者手里。例如我們看到很多跨國企業,他們在利用專利這種手段的整個過程中,實際上并沒有放棄對利潤的追求。所以PC的代工只有1%~5%的利潤,但是Intel 2010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是67%;蘋果公司把硬件和軟件全部控制在手里,把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每一階段的錢都拿到了。蘋果最大的一個競爭對手是Google,Google也想了個主意,去買了摩托羅拉移動。一些公司例如三星、蘋果等打專利戰,說穿了,蘋果和微軟都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讓Android變成世界上最貴的OS(操作系統)。那么這樣下去的話,中國的相關產業又被別人給掠奪走了。“也許大家可能玩兒的周期就剩三五年了(注:筆者理解此句的前提是Android的開放性受到了影響)”。因此給中國業界提個醒,國外所有公司在專利布局上是很有講究的,絕對不去花125億去買個公司鬧著玩兒的,它肯定是已經想好最后要怎么把這個錢賺回來。Google說了,不做惡,但肯定也知道背后不能不賺錢。
我們應該看到更遠一步,而不是現在大家都來做手機,例如本土A公司已經把海外B公司的市場搶走了一半,那本土C公司再想法把本土A公司的市場搶一半……。當然,這件事情應該可以去做,但是這種事情是不是真的對我們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有意義?這是公司的高管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而且中國目前處于比較特殊的階段,中國現在還是愿意花大錢、集中精力做大事的國家,所以現在很好的結合點就是政府跟企業之間應該有一個互動,來保證一些很重要的平臺,例如生命健康保證等平臺搭建起來。
我們已經在很多領域基本上失去了話語權,IP不是ARM就是MIPS的,DSP不是TI就是ADI的,水已經在橋下流過去了,就無所謂了,但是后面還會有很多各種各樣新的平臺出現,這些平臺最需要政府跟企業之間進行一些較好的合作。尤其通訊和生命健康等領域,沒有政府主導根本做不了。政府可以擔當起重任,例如把生命健康和每個人的移動互聯設備聯系起來。
尋找本土企業的優勢
ARM吳雄昂說,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實際上被夾在中國***和歐美廠商的中間,一方面歐美高端的技術企業資本雄厚,一方面中國***的廠商的執行力(制造能力)非常強,成本又低。本土企業正好在兩者中間,這個挑戰是很大的,但是反過來也不是什么壞事,為什么呢?堵住了大陸和***一樣——完全走低端的這個路線,大陸沒有辦法走低端了,***代工實力強,不太容易拼價錢,量也沒有***大。最近ARM在做市場調研時發現,在上海,工作了七八年及以上的資深IC設計工程師,薪水已超過***的,ARM的一些本土客戶已經有到***新竹去開研發中心,因為那邊招的高級工程師比中國還便宜。這是件好事,一方面說明中國的市場對高級設計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說明中國大陸不再去走靠低端取代成本這件事。
因為我們有自己的生態系統,包括移動互聯的自己產業生態系統(QQ、百度等),因此我們的產品不僅是賣給歐美,還有我們國內的市場,以及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所以對本土企業來說很有利。
中國IC設計業現狀
中國半導體業正強勁增長,中國的IC設計公司數量也在增長,預計中國IC設計業的營業額將步步提升,IHS iSuppli的高級分析師顧文軍2012年1月預計,中國IC設計業要到2015年才會突破100億美元,中國對IC的需求與IC的本土供應能力目前還存在巨大的差距。
IC的競爭到了更高層次
IC設計服務公司芯原(VeriSilicon)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認為,現在公司的整合程度越來越高,目前出現的 OSO(Original Solution Orchestrator,委托解決方案協調者,是不久前Gartner提出的概念。)比ODM(委托設計)、OEM(委托制造)級別高,主要體現在整合應用和內容。這種整合程度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做的。例如蘋果產品成功,體現在應用和內容的豐富,因此硬件可以做得很好,但豐富的內容不容易,因此三星和中國***的一些廠商朝上走不太容易。現在Google(谷歌)也在談內容,收購了Motorola硬件。在中國,如果百度、阿里巴巴向下走也許會很厲害,因為有用戶基礎。
例如,中國***的PC很強,但轉向智能手機/pad(平板電腦)就出現了些問題,原因是芯片/芯片組很強還不夠,還缺少內容。我國的小米手機已經意識到做內容,而不僅僅是手機本身。
本土IC設計能力已處于先進水平
戴偉民認為,中國的start up(初創公司)比***數量多,而且設計能力不比***差。國內很多設計公司/設計服務公司做40nm、雙核的設計沒問題。
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與IP(知識產權)供應商Synopsys的全球副總裁、亞太區總裁潘建岳也同樣認為,總體來看,中國的IC設計公司比較有沖勁,當然其最大的基礎還是依托于中國的市場。另一原因,平均而言,國內設計公司成立的時間較短,在知識產權(IP)和設計積累方面會少一點,因此大家也更敢于去采用新的工藝。“目前我在亞洲看到的情況是,當一個新工藝出來時候,比如40nm這一波出來時,按照我們的統計,采用40nm的設計公司的個數,中國大陸是走在亞洲其他國家/地區前面的,也就是說中國大陸的公司采用先進工藝的數目會比中國***地區或韓國多。(注:當然企業的量級不一樣,例如三星、***聯發科技(MTK)等有很多分支部門在同時做。)”可見,中國公司正更積極地采用新的工藝。這從一方面看,就是“中國公司對新技術更加敏感。”
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國內本土設計公司的積累還不太夠,就可以借助先進工藝、設計工具和IP的幫助。
IP核供應商ARM公司的中國總裁吳雄昂也由衷地稱贊道,在高端處理器設計上,中國的客戶走得很快,例如,海思采用 Cortex-A9做8核網絡SoC,這對ARM來說都是挑戰,不知如何支持海思。但海思做出來的芯片性能很強。另外,創維集團也推出了第一臺基于Cortex-A9的Android 3D TV。
????????????????????
商業模式的創新很重要
實際上,基于Cortex-A9,很多公司做出了不同的創新,例如HP(惠普)公司2012年上半年計劃推出“Redstone”理念服務器,采用了Calxeda公司的4核A9 CPU。2011年底,巴塞羅那超級計算中心宣布,與nVidia、ARM合作超級計算機,也是基于A9處理器;也有一些企業正在把A9用于高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但是,“這不是誰都可以拿A9做出很強的處理器的,而是IP如何用好的問題。掌握芯片的核心技術是關鍵。”
戴偉民也持同樣觀點:“不一定所有東西都要原創,引進、消化、吸收有時也是很大的創舉。像芯原6年前買了DSP核,現在做得非常好。”據悉,芯原6年前購買DSP核之后,一直在升級換代,以滿足3G/4G通信產品等的應用需求,從ZSP400系列已升級至ZSP800系列。
在產業鏈變化和與產業鏈結合的方面,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市場優勢,擁有廣大的人口消費能力,能夠定自己的標準。“我認為可以定一些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的創新比純粹工藝上的突破(難度)要低一些,但能夠結合現在的市場、利用現有的工藝做出一些產品出來。”戴偉民說。例如蘋果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觸摸屏也是別人的,甚至觸摸概念別人也做過。
吳雄昂接著分析道,實際上,蘋果也沒有追求完全顛覆性的創新,只是在打破行業的應用習慣上進行創新。蘋果的成功因為其CEO(首席執行官)瘋狂,其公司文化容忍他可以這樣。不是所有公司(包括美國公司)都允許這樣做,這是文化環境的問題。如果一家公司的文化就是按部就班,只能有常規的創舉,不可能有顛覆性的創新。如果在常規環境中期望產生顛覆性,這種期望值就有些太高。
排名變換是行業活躍的標志
在IC業,可以看到一些企業上下沉浮。那么,“一代拳王”如何“王者歸來”?代工企業——TSMC(***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業務發展副總經理羅鎮球從另一角度看待這個問題,認為這種上下交替正是行業活躍、新興企業充滿機會的特征。一些企業風云一時,其實,不是只有中國才有這樣的現象,而是在設計業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只要一個行業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的前兩名都沒有變化的話,“中國如果還沒進入那個行業就別進去了。”如果這個行業前十名總在換,中國也許對那個行業不太熟,中國也該進去。其實,“任何這類市場都是新興的國家要進去的地方,因為這樣的市場還沒有沉淀,要不然就是這個行業的特色就是不容易沉淀。”
從山寨到品牌的升級
那么,一些沒有靠山的本土企業是否應該先瞄準一些批量比較大的產品?因為山寨畢竟在中國曾是一種熱門模式?羅鎮球說,不是做簡單的山寨,而是你要做自己有特色的,做你自己可以有辦法存活的、能夠長大的東西。其實深深想一下,大家都在講創新,實際有些產品不是創新的,是在做跟別人一樣的產品,然后用比別人低的價錢,這就不是一個健康的生態循環。的確,很多企業都是從模仿、打價格戰起步,但到一定階段要升級,尋找到自己產品的定位,即不再是簡單的模仿,需要有一定的差異化。
中小企業如何長大?政府倡導企業重組,但本土企業有“寧為雞頭,莫為鳳尾”的現象,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么?因為很多公司死不了;另外中國人的天性是喜歡當老板。
上市時間比上市成本重要
IP核供應商Tensilica亞太區總監黃啟弘認為,上市時間(time to market)比上市成本(time to cost)重要得多。因為摩爾定律告訴我們,在下個18個月里,還會有同樣一款芯片集成更多的三極管,那么在同樣的性能上,新的一定會比你的便宜。所以在你想比別人便宜的時候,還會有第三者、第四者、第五者在后面等著,這樣幾年下來,產品的利潤越來越薄,導致今天富士康給蘋果代工的利潤不到2%,PC業的代工也就1%~5%。因此這種重視價格的觀念需要轉變。大家要開發一些自主的知識產權和可配置的產品,這樣使你的產品有一定的優勢和差異化的同時,先到達市場,把話語權定下來——把價格先給守住,然后你再考慮怎樣去做下一件事情。
而且實際上價格拼得很低的時候,真正的利潤并沒有到消費者手里。例如我們看到很多跨國企業,他們在利用專利這種手段的整個過程中,實際上并沒有放棄對利潤的追求。所以PC的代工只有1%~5%的利潤,但是Intel 2010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是67%;蘋果公司把硬件和軟件全部控制在手里,把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的每一階段的錢都拿到了。蘋果最大的一個競爭對手是Google,Google也想了個主意,去買了摩托羅拉移動。一些公司例如三星、蘋果等打專利戰,說穿了,蘋果和微軟都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讓Android變成世界上最貴的OS(操作系統)。那么這樣下去的話,中國的相關產業又被別人給掠奪走了。“也許大家可能玩兒的周期就剩三五年了(注:筆者理解此句的前提是Android的開放性受到了影響)”。因此給中國業界提個醒,國外所有公司在專利布局上是很有講究的,絕對不去花125億去買個公司鬧著玩兒的,它肯定是已經想好最后要怎么把這個錢賺回來。Google說了,不做惡,但肯定也知道背后不能不賺錢。
我們應該看到更遠一步,而不是現在大家都來做手機,例如本土A公司已經把海外B公司的市場搶走了一半,那本土C公司再想法把本土A公司的市場搶一半……。當然,這件事情應該可以去做,但是這種事情是不是真的對我們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有意義?這是公司的高管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而且中國目前處于比較特殊的階段,中國現在還是愿意花大錢、集中精力做大事的國家,所以現在很好的結合點就是政府跟企業之間應該有一個互動,來保證一些很重要的平臺,例如生命健康保證等平臺搭建起來。
我們已經在很多領域基本上失去了話語權,IP不是ARM就是MIPS的,DSP不是TI就是ADI的,水已經在橋下流過去了,就無所謂了,但是后面還會有很多各種各樣新的平臺出現,這些平臺最需要政府跟企業之間進行一些較好的合作。尤其通訊和生命健康等領域,沒有政府主導根本做不了。政府可以擔當起重任,例如把生命健康和每個人的移動互聯設備聯系起來。
尋找本土企業的優勢
ARM吳雄昂說,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實際上被夾在中國***和歐美廠商的中間,一方面歐美高端的技術企業資本雄厚,一方面中國***的廠商的執行力(制造能力)非常強,成本又低。本土企業正好在兩者中間,這個挑戰是很大的,但是反過來也不是什么壞事,為什么呢?堵住了大陸和***一樣——完全走低端的這個路線,大陸沒有辦法走低端了,***代工實力強,不太容易拼價錢,量也沒有***大。最近ARM在做市場調研時發現,在上海,工作了七八年及以上的資深IC設計工程師,薪水已超過***的,ARM的一些本土客戶已經有到***新竹去開研發中心,因為那邊招的高級工程師比中國還便宜。這是件好事,一方面說明中國的市場對高級設計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說明中國大陸不再去走靠低端取代成本這件事。
因為我們有自己的生態系統,包括移動互聯的自己產業生態系統(QQ、百度等),因此我們的產品不僅是賣給歐美,還有我們國內的市場,以及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所以對本土企業來說很有利。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