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對于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從年初布局高端異構計算芯片、新一代化合物半導體戰略的良好發展態勢,到年底遭遇收購海外生物基因高科技產業基金和團隊的離奇失聯事件,讓這家在芯片、半導體以及生物基因等重要產業領域積極布局的高科技公司才深切體會到了其一直宣揚的企業精神--“不忘初芯,負重前行”的真正含義。
而2017年12月20日,國民技術又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國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國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現金收購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斯諾實業”)70%股權,作價約13.36億元。此公告一出,又使國民技術成為輿論焦點,一時間對于此次收購到底是臨時沖喜的權宜之計,還是深謀遠慮的戰略布局,各種說法爭論不休。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國民技術收購的標的--斯諾實業又是否像某些人士所言,不值這么多錢呢?其實,資本市場的各種事件,絕不是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答案,往往已經在人們的眼前。
首先,來看看斯諾到底憑什么讓國民技術花十幾億來收購。撇開公告中已經反復說明和詳盡解釋的收購對價、業績預期外,支撐一個企業價值的主要因素無外乎其行業地位和盈利前景,那么,斯諾實業這兩方面如何呢?
據網上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市斯諾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能源電池產業目前主要以正極材料作為流派劃分標準,可無論是磷酸鐵鋰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都無法離開以人造石墨為主的負極材料支持,而斯諾實業正是一家在負極材料,尤其是在石墨整形、造孔以及表面改性方面具有多項核心技術的核心負極材料企業,2016年市場占有率為全國第四(第一名貝特瑞,實際控制人為上市公司中國寶安,000009;第二名杉杉股份,已上市,600884;第三名江西紫宸,實際控制人為上市公司璞泰來,603659)??梢哉f全國前三的新能源負極材料企業都已名花有主或已經IPO,斯諾實業自然是資本市場皇帝的女兒,還能愁嫁嗎?所以說如果國民技術沒有在新能源領域長期布局,沒有足夠的實力打通兩大熱點產業的節點,相信斯諾實業也不會喜結良緣。而斯諾實業之所以能夠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主要歸功于它的技術優勢和產業平臺。
技術優勢上,斯諾實業有三大法寶:
一是在原材料選擇方面,利用石墨基材的優選技術,有效的優化并得到最優的相變單元。此項技術目前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此技術可擴大公司對負極原材料的選擇范圍,降低原材料對產品成本的影響,同時提升產品的性能。
二是在材料內部結構處理上,采用新材料和新技術形成二次復合顆粒,在經過后續高溫處理過程中,除去修飾劑,在復合顆粒中形成孔隙,起到內部修飾作用。此項技術不僅提升了石墨顆粒對電解液的吸收性能,滿足動力電池對高倍率充放性能和高低溫放電性能的高要求,而且還可滿足高容量型和高倍率型鋰電池的不同要求,提升產品的適應性,增加市場競爭力。
第三,公司在粉體表面改性技術方面也具有自主創新技術,研制出表面為硬碳,內部為軟碳的核殼結構。該產品已實現量產,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軟硬碳復合材料,表層硬碳具有抗電解液腐蝕能力強、容量高等特點,內部的軟碳具有穩定性好、首次充放電效率高等優點,二者相互結合,使整個材料體系具備優異的循環穩定性。
此外,斯諾實業還未雨綢繆,在技術創新上,開展多方位的研究,除人造石墨類的高端負極材料外,還要拓展到以硅碳復合材料為代表的高能量密度新型負極材料,以軟碳、硬碳、碳纖維為代表的高倍率型碳負極材料,以石墨烯、碳納米管為代表的高端導電添加劑,以及高性能的針狀焦、瀝青焦和石油焦原材料的制備等,為奪取下一代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制高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斯諾實業除了打鐵自身硬外,還依托了強大的產業平臺,為其未來發展提供了遠大的前景。斯諾實業目前是國內最大的新能源產業聯盟-中國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中的重要成員,也是整個聯盟中唯一生產負極材料的供應商。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該聯盟企業有100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超過70家,產值突破5000億元。其中理事長單位沃特瑪電池更是在新能源行業赫赫有名,其已與中國一汽、東風汽車、中通客車、山西大運、上海申龍、廈門金旅、中國重汽豪沃等國內一流車企展開合作。截至2016年底,已有8萬余輛配備沃特瑪動力電池系統的新能源汽車運行于國內34個省市,產品遠銷六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均行駛里程超過800萬公里。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權威統計,沃特瑪位居2016中國動力電池前三強。2017年10月,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發布2017年1-9月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的最新數據,沃特瑪位列全球第四,國內第二。
而根據該聯盟的最新規劃,預計到2022年,全聯盟產業布局可實現產值上萬億,累計聯盟運營各類新能源汽車將達到200萬輛。三年內,該聯盟產品體系還將進一步豐富:除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體系外,聯盟產品線還要研發生產公務、救援、救災、消防、培訓等多種類新能源通航飛機,并且實現規?;\營;加快新能源船舶產品研發,實現新能源船舶客貨輪渡船型全覆蓋;持續投入開發可大規摸推廣的微網儲能系統,實現發電儲能充電領域產品全覆蓋。而同樣到2022年,聯盟成員企業數量計劃達到3000家,核心成員企業達到500家,戰略成員企業達到100家,推動至少30家以上聯盟成員企業步入上市進程,并將引入至少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聯盟成員。
簡單一句話,包括沃特瑪電池在內,聯盟中所有的新能源電池的負極材料都幾乎由斯諾實業供應,那么斯諾的盈利前景能否保障,答案自然顯而易見。俗話說的好,牽一發而動全身,撥四兩而制千斤,國民技術正是緊密結合了斯諾實業這個關鍵節點,才得以進入中國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這條產業主線,從而進一步打開了未來新能源行業與安全芯片產業結合的廣闊空間。
正如國民技術主管研發的高級工程師、副總經理梁潔所言,“國民技術收購這家企業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國民的整體技術能夠更貼近這項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特性,更能夠控制這個材料本身特性的使用。第二是國民技術要進入這個行業(新能源行業)必須有一個載體(斯諾實業),如果沒有這個載體就無從在這個行業中發揮安全的作用”。語言雖然平實無奇,但卻奏響了國民技術一直倡導的“打造安全的新能源”戰略的序曲。至于許多所謂的業內人士還在大談國民技術收購斯諾實業是對沖負面消息的權宜之計,是不務正業的跨界作秀,對此,清醒的人們只能說,你可以選擇對真相視而不見,但你無法阻止未來已然到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