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通透透看SWITCH
通通透透看SWITCH
以太網交換機(SWITCH)和集線器都起著局域網的數據傳送"樞紐"的作用。交換機允許共享型和專用型的局域網段進行帶寬調整,以減輕局域網之間信息流通出現的瓶頸問題。而且交換機不需要改變網絡現有其他硬件,包括現有的網卡、網線、中繼器、集線器,節省用戶網絡升級的費用。交換機的出現是為了提高原有網絡的性能,同時又保護原有投資,降低網絡響應速度,提高網絡負載能力。
一、交換機的分類
各廠商對交換機的劃分的尺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從廣義上來看,交換機分為廣域網交換機和局域網交換機。廣域網交換機主要應用于電信領域,而局域網交換機則應用于局域網絡,下面我們主要向大家談談局域網交換機的分類。
按照交換機所支持的帶寬不同,可分為10Mbps、100Mbps、10/100Mbps和1000Mbps四種。10/100Mbps交換機能夠同時支持10Mbps或100Mbps的連接,它不僅能提高整體網絡速度,同時還能夠與原有網絡上的10Mbps設備兼容,使舊的10Mbps以太網設備無縫集成到100Mbps快速以太網內。
按照交換機使用的網絡技術不同,可分為:以太網交換機、令牌環交換機、FDDI交換機、ATM交換機、快速以太網交換機。
按照交換機應用領域的不同,可分為:臺式交換機、工作組交換機、主干交換機、企業級交換機、分段交換機、端口交換機、網絡交換機。
二、交換機是如何工作的
交換機使用一種"虛擬連接"技術來連接通信的雙方。所謂"虛擬連接",就是指通信時通信雙方建立一個邏輯上的專用連接,這個連接直到數據傳送至目的節點后結束。虛擬連接是通過交換機的端口—地址表來實現的交換機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地建立和維護它本身的一個地址表,這個地址表標明了節點的MAC地址和交換機端口的對應關系。當交換機收到某個端口發來的數據包,它便會去查看自身的地址表以驗明數據包中的目的MAC地址究竟對應于哪個端口。一旦驗證完畢,就將發送節點與該端口建立一個專用連接,發送方的數據僅發送到目的MAC地址所對應的交換器端口。例如A端口向B端口發送數據時,交換機查看從A端口發來的數據包中的目的MAC地址(也就是B端口的MAC地址),然后交換機再去查看自身的端口―地址表,發現B端口是連在端口2上的,因此,交換機就建立一個從端口1到端口2的虛擬連接。
由于以太網的數據傳輸使用帶偵測沖突的載波感測多重訪問(CSMA/CD)機制,在同一時刻,一個通過集線器連接的網段只能有-個網絡接口設備發送信息,否則就會產生沖突,導致隨機延時重發。而交換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沖突的發生,因為交換機為通訊的雙方提供了一條獨占的線路。利用專門設計的集成電路,可使交換機同時提供多個通道,以線路速率在所有的端口并行轉發信息。比如,一個16口的交換機理論上在同一時刻允許8對網絡接口設備交換數據。從理論上講,單個以太網端口含有64個八進制數的數據包,可提供14880bps的傳輸速率,這意味著一臺具有16個端口的交換機可支持8道并行數據流的"線路速率",也就是說交換機可以提供119040bps的總數據吞吐率(8道數據流×14880bps)。
三、交換機與集線器工作原理上有何區別
雖然交換機與集線器在功能上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它們還是有些區別。在不考慮沖撞的情況下,當有一個封包送到了集線器,其目的地是A,集線器會將此封包復制到所有的端口而不管A在哪里,同樣要是送到交換機上,首先交換機先查詢是否有A的地址,如果沒有的話則與集線器一樣復制到所有的端口,如果有的話則將封包單單復制到送到A的端口上而已,這樣做有何差別呢?當有大量的資料在網絡上流動,而每筆資料都要傳送到每個端口上這樣會浪費大量的頻寬且會干擾其他端口資料的傳送,要是使用交換機就不會有此問題了。
四、交換機的外部結構
交換機是一個具有簡化、低價、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點的產品。我們常見到的10/100M自適應交換機是如圖1所示的長方體。
面板上一般都提供有一排N個RJ-45 10/100Mbps自適應接口(視幾口交換機而定)、Slot1接口和RS-232接口。交換機也是一個電子設備,因此需要電源,背部面板上主要有交流電源插座、電源開關。交換機有指示多種狀態的LED指示燈,常見有(Power)電源指示燈、碰撞(Collision)指示燈及每個RJ-45接口對應的監視端口通信狀態指示燈。監視端口通信狀態指示燈能夠顯示系統和端口連接狀態,并能監視每個端口的活動,這些指示燈提供了監視網絡活動和解決網絡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
非常好我支持^.^
(0) 0%
不好我反對
(0) 0%
相關閱讀:
- [接口/總線/驅動] PCIe總線的定義、組成和分層結構 2023-10-18
- [電子說] ADI用于簡化車內ECU噪聲設計的Silent Switcher技術 2023-10-10
- [電子說] InnoSwitch3-AQ無需12V電源就可助力電動汽車高效運行 2023-10-09
- [電子說] C#模式匹配入門指南 2023-09-18
- [電源/新能源] PI新品LinkSwitch-XT2SR助力小型敞開式電源應用案例 2023-09-13
- [電子說] InnoSwitch4-Pro離線反激式開關IC滿足所有快速充電協議精度和公差要求 2023-09-08
- [電子說] 核心Switch/PHY芯片加持,千兆以太網交換機持續放量 2023-09-04
- [電子說] 數字前中后端都不得不熟練的clock switch設計 2023-08-29
( 發表人: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