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區塊鏈行業頗見回暖。隨著比特幣價格從 3000 美元出頭回升至 5000 美元左右,也證明了虛擬貨幣與其底層區塊鏈技術能夠穿越牛熊的發展韌性。但在市場升溫之際需要思考的是,這次監管是否準備好如何應對可能隨之卷土重來的種種行業亂象呢?
5.產業沙盒
產業沙盒不同于監管沙盒,由行業自發成立,設虛擬測試環境,整個產業都可以用。區塊鏈產業沙盒上測試區塊鏈底層和區塊鏈應用。區塊鏈不能只要測試,還要(在線)監測。
下圖是英國 Innovate Finance 報告展示的“產業沙盒”系統 ,可以看到現在已經完成的產業沙盒并不多。
5.1. FinTech Sandbox
這是美國波士頓一家非盈利組織,它提供數據與基礎設施環境給金融科技公司,讓這些公司在上面做實驗。該沙盒公司有70個初創公司加入,46個合作伙伴,其中30家公司提供金融數據,4家提供基礎設施,12家公司提供加速器。
據 FinTech Sandbox 報道,現有2300個會員,參與者不需要付費,費用由沙盒公司贊助者提供。贊助者包括Fidelity、Thomson Reuters、Silicon Valley Bank、Intel、State Street Bank 等。
盡管 FinTech Sandbox是非盈利組織,但為什么贊助公司愿意出錢給科技初創公司加入沙盒公司且不收費呢?為什么FinTech Sandbox 愿意免費提供服務、數據和基礎設施給這些初創公司呢?其實這樣的非盈利組織是有盈利模型的。當該贊助公司發現一個初創公司確實有好的新技術,可以被金融公司使用的時候,他們就會投資該初創公司。這樣他們的投資風險大大降低,因為這初創公司的技術已經在真實環境下測試成功。可以說贊助費就是投資金融公司的預付款。
上圖就是 FinTech Sandbox 流程的示意圖,很明顯這是金融公司(例如State Street Bank)和科技大公司研究初創公司的流程。這比傳統投資只看 PPT 更加準確,因為軟件測試過,而且是在真實環境下做的實驗。這些科技基礎設施公司也希望許多初創公司使用他們的設施來完成解決方案。
5.2. 美國Level-One Project (leveloneproject.org)
美國 Level-One Project 公司是由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和他夫人梅琳達( Bill & Melinda Gates)所創立的,它用來連接通訊公司、銀行以及金融科技公司,能夠建立一個交互協議以及沙盒系統。
這個系統雖然面向全球,但主要集中在非洲與亞洲。下圖展示了 Level-One Project 的示意圖(來自 leveloneproject.org 和 ),下面是一些傳統的公司,也包括中央銀行還有各種銀行,上面就是 Level-One Project 的一些參與者和設計者。從圖中可以看出其建立了一種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讓所有人可以做支付以及其他的銀行業務。
圖|Level-One 項目就是建立一個國家支付系統(來源:Level-One )
Level-One Project的沙盒案例主要是給生態系統中的客戶(主要是銀行、通訊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來開發軟件,它們有3個移動錢包、1個交互服務、1個支付者以及1個銀行,他們的API可以下載,使用這些服務需要交費。不過理論上該公司是非盈利的,收費只是將成本收回。
5.3. 印度India Stack (indiastack.org)
India Stack 是產業沙盒的一個重要案例,它的初衷是為了讓 12 億印度人參與金融科技創新。它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沙盒,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開放式 API 軟件,包括 ID 和 eKYC 等,主要注重于數字標準化。它是印度人的驕傲,可以讓超過 10 億的印度人上線,具備身份證、轉賬和數據準許等功能,這是許多世界大型系統都做不到的。
圖|India Stack 的支付系統(來源:India Stack )
幾年前印度強制讓面額500和1000的紙鈔從市場上退出,這些紙鈔都變成了廢紙,在印度社會中產生了巨大影響。直到今天,許多學者還在討論這事。因為它基本斷絕了貪污洗錢的渠道。而印度為什么能做到讓500和1000的紙鈔從市場上退出呢?因為他們有India Stack的支持。India Stack可以讓全印度人都能享受支付和轉賬的銀行業務。因此它是一個非常積極與大膽的項目。
圖|India Stack 數據許可系統(來源:India Stack)
India Stack不只是身份和支付系統,也有數據許可機制,該機制建立在數字身份系統上面, 當數據從供應方到使用方的時候,數據擁有者必須提供數字簽名才能準許供應方提供數據。幾年前 India Stack 就已上線,但非常可惜,因為當時區塊鏈技術沒有流行,它沒有采用區塊鏈技術,而像身份證、KYC、支付、許可機制等恰恰是區塊鏈的強項。
5.4. 中國泰山沙盒系統
泰山沙盒系統由中國天民(青島)國際沙盒出品,于 2017 年開始開發,現已進入第3代。不同于前面3個產業沙盒系統,泰山沙盒主要是為區塊鏈和金融科技服務,可以測試區塊鏈底層協議的能力,例如共識機制、出塊機制、加密機制等;另外泰山沙盒也可以測試區塊鏈應用和金融科技應用,例如支付、清算、版權等應用。還可以添加其他應用。
泰山沙盒擁有完備的沙盒準入技術評估指標模型與測試指標分層模型,用于指導沙盒監管測試工作。提供準入與審核平臺、自動化測試平臺、共識與交易跟蹤系統、安全與滲透測試工具集等測試與監管技術手段。例如測試底層共識機制泰山沙盒使用追蹤方式來收集數據,查驗是不是拜占庭將軍協議,并且把收集來的數據成為可視化來檢驗協議。
圖|泰山沙盒共識和交易跟蹤系統(來源:泰山沙盒)
自動化測試平臺設計如下:
不同應用需要不同產業沙盒:不同區塊鏈應用(清結算、支付、保險、交易)需要不同的技術。例如清算鏈和支付鏈設計大不想同,清算重視高吞吐量但支付重視低延遲,根據排隊理論,兩者不可兼得;沙盒測試軟件設計也會不一樣。
在清算測試系統,高吞吐量輸入是必須的,用來檢驗系統承受數據壓力的能力;在支付系統上,測低延遲是最重要的,要檢驗系統能夠保證每一筆成功交易沒有雙花、支付成功、而且在一秒以內完成,如果一筆交易沒有成功,在同一塊中每一筆交易都必須回滾,并且參與交易的賬號必須都被通知。數字代幣的支付比較容易做,因為可以等一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才能知道是否支付成功,在現在金融系統,這一等待時間不能超過一秒。
另外數字代幣雙花問題遠沒有現在金融系統復雜,在多國央行系統都配置有 LSM 機制來處理雙花問題,但是這機制會增加延遲。在天德支付系統,這機制是在建塊時一起完成的,和數字代幣系統和現代金融系統的機制都不一樣,是一個創新。
圖|泰山沙盒支持測試不同應用(來源:泰山沙盒)
未來區塊鏈會是組裝(by composition)的,測試沙盒也會是組裝的。產業沙盒是行業內許多公司聚在一起形成的一種虛擬測試環境,讓業內許多公司都能在同一環境下做測試。由于使用的測試環境相同,參與測試公司可以得出比較客觀的結果。產業沙盒可為科技金融、客戶、創業孵化、教育科研、基金投資提供服務。
沙盒技術需要與時俱進:區塊鏈技術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的變化,以后的區塊鏈技術和現在我們看到的會大不相同。例如金融區塊鏈必須考慮 PFMI,而現在大部分區塊鏈系統都沒有考慮這方面[7,8]。如果考慮,區塊鏈設計會大不相同。因此監管測試的技術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以后,區塊鏈將從現在的單鏈變成多鏈,而且要變成跨國、跨地區的鏈網(區塊鏈互聯網)。區塊鏈將不只是能夠處理小數據,也能處理大數據,中國已經做出了大數據版的區塊鏈,并且以后不再是一鏈通天下就是所有的設計都一樣,而是領域鏈(不同領域有不同的鏈的架構設計)、組裝鏈(不同的子系統把它組裝成復雜的系統)、云上鏈(很多鏈是在云上運行的)。
沙盒技術需要在線監測:另外還有一個重要概念,區塊鏈是一種實時系統,它需要跟蹤運行的歷史,因此區塊鏈不能只要測試,測試完以后就不管了;還需要做在線監測,作為一個在線監測沙盒,隨時隨地可以監視管理。
5.5. 產業沙盒比較
泰山沙盒不同于前面三個國外產業沙盒[11]。泰山沙盒是唯一產業沙盒可以測試區塊鏈底層協議,包括聯盟鏈和公鏈都可以在泰山沙盒上測試。第2代泰山沙盒采取黑盒軟件測試技術,所以可以測試各樣聯盟鏈、公鏈和它們的應用。第3代又有監測機制,泰山沙盒可以說是“測試+仿真環境+監測”沙盒。
FinTech Sandbox主要是測試金融應用而不能測試區塊鏈底層協議,因為提供金融數據,運行環境(云服務),金融公司應用接口,可以說是“數據+運行環境”沙盒,主要是提供環境和數據讓初創公司實驗用,并不提供測試功能。初創公司可以在這環境開發應用和測試系統。
Level-One和 India Stack 屬于“應用+測試集成”沙盒,而且主要功能是應用,沙盒只是輔助。因為應用是固定的,沙盒系統只要針對那些應用開發測試軟件就可以。與之相對應,泰山沙盒主要是測試系統,沒有固定應用,而且鼓勵用戶使用仿真環境開發不同應用;FinTech Sandbox主要是提供數據和環境,應用也沒有固定。Level-One主要是提供一個國家和其央行系統不同的支付系統,沙盒部分主要是支持當地金融機構(例如銀行)來集成和測試集成。India Stack主要功能在身份證、eKYC、支付和數據管理,沙盒部分主要是支持印度所有金融機構來集成和測試集成。
6. 沙盒大數據分析
區塊鏈行業急需一個公平、公開、科學、系統性的評估。在 2017-2018 年,一些根本不是區塊鏈的系統,還沒有做出,就融到許多資金,造成市場混亂,大家急于發幣推廣,根本不在乎開發區塊鏈系統和實驗。在市場上,“空鏈”竟然是最流行的鏈,沒有區塊鏈系統,只是使用以太坊智能合約發幣,資本運作炒作。這樣的空鏈系統居然遠遠超過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主流母鏈延伸系統,這樣的數字代幣市價必定不能持久。今天許多這類代幣也都已經歸零。
可是到今天,市場上還是出現大量的虛假信息,連有美國博士學位的計算機專家都很難知道真偽。因此市場需要一個公平、公開、科學、系統性的評估, 不是炒作的宣傳。
天民(青島)國際沙盒公司在2018年8月31日落地了第二代區塊鏈產業沙盒系統后,開始建立大數據平臺來分析區塊鏈,因為公鏈數據比聯盟鏈多,現在大部分分析都在公鏈上。
第一批從最高市值的數字代幣對應的公鏈項目開始,依次對200個公鏈項目進行了分析和評估。這次公鏈評估工作是根據所建立的公鏈技術評估模型,利用泰山沙盒——區塊鏈技術評估數據庫系統自動化測試與分析完成。不僅有對公鏈社區態勢與產品技術的基礎性評估,而且包括對公鏈白皮書、項目間的關系、項目團隊的效能、源代碼相似度與質量等多維度的技術數據的深度研究和分析。
第一本藍皮書對市值最高(前200名)的數字代幣對應的公鏈相關信息進行采集與整理,對其白皮書、開源社區、源代碼、技術團隊、項目產品等特定指標進行多維度的計算與評價[13]。
有157個數字代幣有開放主鏈或智能合約源代碼的開源社區項目,其中156個項目為GitHub社區項目、1個項目(Ardor)為Bitbucket社區項目,本次評估主要針對GitHub社區項目評估,采用客觀數據分析與技術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利用技術評估模型框架計算其技術的評估分值。
評估是以公鏈項目的“技術規劃與實現”“開發團隊與效能”和“社區健康與態勢”這三個方面為評估內容,通過對其相關數據的采集與分析,根據天德的技術評估模型,對被評估公鏈項目的技術價值做出判斷,給出評估分值。
圖|公鏈技術評估模型(來源:泰山沙盒)
泰山沙盒分析了200個公有鏈項目之后,發現下面三點:
(1)公有鏈整體創新不足
雖然部分公有鏈有巨大創新,但整個公有鏈產業的創新度并不高。在公鏈產業里,只有幾個大的支派,其中比特幣、以太坊、EOS的團隊就是三大公鏈母鏈,而每個支派里又衍生出許多公鏈。在同一支派里面,鏈和鏈的差異不大。
另外, EOS雖說是一個支派,但是EOS被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博特瑞 (Vitalik Buterin)大肆批評,認為那不是區塊鏈,而是被美化過的云計算服務。如果EOS不是區塊鏈,那么公鏈就只有兩個大平臺。就整體來講,公鏈的創新度遠遠不及其市值之成長。
(2)公鏈團隊高度中心化
公鏈都標榜“去中心化”,早期許多比特幣支持者認為政府是不能被相信、甚至是邪惡的,不要政府監管。但是以團隊數據來看,數字代幣可能是世界上最中心化的開發群體。這200個公鏈項目是主要由大約200多名工程師開發的,他們控制著現在大部分還在活躍的公鏈,這比單單一條公鏈的節點還要少。因為只有200多名主要工程師從事開發,以至于許多公鏈高度重疊和類似。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中心化的行業,同一批工程師參與不同的公有鏈項目。
(3)公鏈開發者迅速離開項目
全世界只有幾百個公鏈的實際開發者,卻有幾萬個公鏈發布,原因是這些開發者啟動一個項目后,融到資金,可能很快就跳到另一個新項目。一個開發者可能參與過四、五個公鏈項目,而每一個項目都和以前項目差不多。這在數字代幣暴漲的時候經常會發生。
數字代幣成功發行后,代幣價格直線上升,開發者把其持有的代幣出售套現,再去開發第二個項目,周而復始。以至于一個開發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參與幾個公鏈項目。跳到另一個項目后,開發者們就會離開原來開發的公鏈項目,以至于現在90%的公鏈都是“僵尸”鏈,即沒有任何活動的鏈,這對于投資者和產業都有壞的影響。
今天如果在一個股票市場,90%的股票成為水餃股(就是沒有價值的股票),公司也沒有任何活動,融資后公司職員離開再去炒作另外一個新股。必定被認為是違法行為, 股票也會很快沒有任何價值。但是在公鏈這不是違法,投資人只能自認倒楣。一些公鏈如EOS,把幾乎所有的風險都歸給投資者,項目方沒有任何責任,也不需要完成項目,融到資金可以花在任何地方。
2018年12月我們分析了200條鏈,可是最終只評估了100多條鏈。為什么只評估這些鏈?因為許多公鏈已經沒有足夠數據可以分析,項目方已經不再活動,一些連網站都放棄維護,沒有分析價值,而這些鏈還是市價最高200的公鏈。這些公鏈分析藍皮書可以在天德網站(www.tdchain.cn)下載[13]。
由于上面觀點,公鏈社區如果要持續發展,需要推出公鏈評估系統來維護生態健康。如果有人要提出新的公鏈系統,應將白皮書和技術資料等提供給第三方組織做深度分析,并持續對其社區與源代碼狀態進行持續跟蹤,判斷是否有創新價值。沒有創新的項目,目的就是為了“割韭菜”的項目,即所謂的空氣幣或是空鏈,都是沒有價值的,都不該發幣割韭菜。
新型監管沙盒模型
在今天科技如此發達的背景下,不能只用法律制度來監管科技,還要以科技來監管科技。因此,我們提出一種新型的監管沙盒 (監管沙盒 2.0),就是采用監管沙盒的流程,但是使用產業沙盒來測試和評估[9,10]。監管沙盒可以使用產業沙盒,依賴產業沙盒的測試、評估、分析工具。這樣的監管沙盒2.0相較1.0增加了科技成分的因素。
監管沙盒 1.0 + 產業沙盒 = 監管沙盒 2.0
監管沙盒又分為 3 個部分:
物理沙盒,有物理空間可以有下面考量:
· 公司注冊:這會影響地方稅收、地區產業發展、科技園區管理、金融安全區管理。有特殊法令的地方例如試驗區、自貿區,有不同政策會影響到系統在沙盒的實驗法規。例如特別進出口限制、特別稅收、特別人才等政策會影響不同沙盒實驗和實踐。在一些限制的區域,因為政策允許,可以進行其他地方不能做的實驗, 例如英國的監管沙盒允許科技公司在一個范圍內,使用區塊鏈來發行股票實驗,但是這在英國市場還不允許。例如一個城市有2-3個非常強的產業,就應該發展這些產業的沙盒, 促進這些產業加速數字化,方面提供金融服務, 也使這些產業更有競爭力。
· 人員進駐: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等入住物理沙盒管理, 這會方便人員管理、教育,培訓、研究發展。
· 服務器進駐:相關計算機服務器等進駐物理沙盒管理。在2018年3月美國SEC曾把一著名區塊鏈公司服務器搬走,因為認為公司作業不合法。這對公鏈不能產生限制,但是對聯盟鏈可以有很大影響。因為中國會采取聯盟鏈應用,而不是公鏈,這可以有限制功能。
· 交易所進駐:由于今天許多問題出現在交易所,可以將合法合規的交易所入駐物理沙盒方便管理。客戶錢包和賬號可以由交易所和監管單位或是沙盒園區共同管理,同時間關閉不合法的交易所,禁止銀行、金融機構和沒有合法的交易所連接。這是一些國外管理數字代幣的制度,例如加拿大CSE(Canadian Securities Exchange)交易所就是政府監管單位直接運營的,也是加拿大唯一可以合法交易代幣的交易所。
制度沙盒
· 這是傳統監管沙盒,主要關注法律和制度問題。
· 一般情形下,允許科技公司實驗,但是只能等法律和制度改變后,才能進行部署。
技術沙盒,又分4個層次:
· 沒有產業沙盒。
· 有產業沙盒,但只可以測試區塊鏈底層。
· 有產業沙盒,可以測試區塊鏈底層, 也可以測試區塊鏈應用。
· 有產業沙盒,可以測試區塊鏈底層, 也可以測試區塊鏈應用, 還可以在運行時監測區塊鏈系統
沙盒不只是測試和評估的工具,也是產業的推動力。很多人認為沙盒就像一個監管制度,一種評估機制,但是產業沙盒還可以是一個產業的推動力。當大量系統在沙盒中測試時,就會產生大量的軟件和數據,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共享的數據庫和知識庫,而這個知識庫將會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舉個例子,一個地方可能就有兩三個重要產業,如果這兩三個重要產業都上鏈,就可以發展兩三種產業沙盒。相關的區塊鏈應用公司或技術公司,就可以在產業沙盒上做大量工作,推動這些產業的區塊鏈系統快速開發,從而成為當地區塊鏈產業的推進器。
產業沙盒定義產業標準。如果產業沙盒被大量使用,可以推進產業標準。今天雖然有許多區塊鏈標準出現,但是這些標準不一定成為產業標準。這些標準有參考價值,但是這些標準以后會不會被采用是另外一個問題。
40多年前,互聯網剛出來時有一個ISO標準,這被認為是個非常重要的標準,還被寫進所有的教科書。可是互聯網后來并沒有遵守ISO標準,而是采用了TCP/IP這個事實上的標準!所以一個標準可能可以被接受,寫進每一本教科書,可是后來卻沒有被采用。而被采用的系統成為真正的產業標準。所以一個地區如果能夠發展兩三種產業沙盒并且推廣普及,沙盒上的系統可能成為產業標準。
產業沙盒市場是全球性的,競爭來自全球,需要有強大競爭力。產業沙盒市場會是全球性的,競爭會來自全球。地方應該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集中力量發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產業沙盒,在這個產業上世界領先,客戶也會來自全球。這會帶領地方區塊鏈科技的發展,使地方成為世界在相關領域區塊鏈應用的領頭羊,并且定義區塊鏈產業標準,經濟價值巨大。這就是產業沙盒的經濟學。
互聯網產業從1990年中開始,經過20多年,今天還在帶領世界科技和經濟的發展。而區塊鏈產業從2019年才開始,未來發展空間不可限量。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具備一定競爭力,因為我們已經有泰山沙盒。
最后再強調一下兩個重要概念。一是“監管沙盒 2.0”。沙盒應該重視法律和技術監管,不能只重視單個方面,監管沙盒應和產業沙盒珠聯璧合,成為“監管沙盒 2.0”。如果加上物理沙盒,監管更加方便。
二是產業沙盒是全球性的, 不只是地方性的。產業沙盒具有特殊的經濟屬性,是產業轉成數字經濟的推動力。它不只是可以推進地方性產業,而且可以帶領地方產業成為全球領先產業,因此成功的產業沙盒必須具備極強的競爭力才能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產業沙盒可以是地方產業的推動力,也是區塊鏈科技的推動力。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