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范例和JDK類庫中的序列化API
一、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概念
把對象轉換為字節序列的過程稱為對象的序列化。
把字節序列恢復為對象的過程稱為對象的反序列化。
對象的序列化主要有兩種用途:
1) 把對象的字節序列永久地保存到硬盤上,通常存放在一個文件中;
2) 在網絡上傳送對象的字節序列。
在很多應用中,需要對某些對象進行序列化,讓它們離開內存空間,入住物理硬盤,以便長期保存。比如最常見的是Web服務器中的Session對象,當有 10萬用戶并發訪問,就有可能出現10萬個Session對象,內存可能吃不消,于是Web容器就會把一些seesion先序列化到硬盤中,等要用了,再把保存在硬盤中的對象還原到內存中。
當兩個進程在進行遠程通信時,彼此可以發送各種類型的數據。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數據,都會以二進制序列的形式在網絡上傳送。發送方需要把這個Java對象轉換為字節序列,才能在網絡上傳送;接收方則需要把字節序列再恢復為Java對象。
二、JDK類庫中的序列化API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代表對象輸出流,它的writeObject(Object obj)方法可對參數指定的obj對象進行序列化,把得到的字節序列寫到一個目標輸出流中。
java.io.ObjectInputStream代表對象輸入流,它的readObject()方法從一個源輸入流中讀取字節序列,再把它們反序列化為一個對象,并將其返回。
只有實現了Serializable和Externalizable接口的類的對象才能被序列化。Externalizable接口繼承自 Serializable接口,實現Externalizable接口的類完全由自身來控制序列化的行為,而僅實現Serializable接口的類可以 采用默認的序列化方式 。
對象序列化包括如下步驟:
1) 創建一個對象輸出流,它可以包裝一個其他類型的目標輸出流,如文件輸出流;
2) 通過對象輸出流的writeObject()方法寫對象。
對象反序列化的步驟如下:
1) 創建一個對象輸入流,它可以包裝一個其他類型的源輸入流,如文件輸入流;
2) 通過對象輸入流的readObject()方法讀取對象。
非常好我支持^.^
(0) 0%
不好我反對
(1)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