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高通就專利費的問題狀告魅族。引起了業(yè)界對專利這個問題的思考。誠然我研制出了一款產(chǎn)品,申請了專利,要你們這些使用者提供一些使用費,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偉大的工程師和企業(yè),在某些產(chǎn)品上放棄了他的這個權利的。當中最知名的就是尼古拉特斯拉,放棄了能讓他富甲天下的交流電專利;另外還有一個叫做卡拉什尼科夫的俄羅斯人,將AK47專利放開。
還有一個被廣泛應用,且不收專利費的就是USB,這是英特爾公司給產(chǎn)業(yè)的饋贈(Intel的8051現(xiàn)在也過了專利保護期,大家都可以免費試用)。
免費的USB
Ajay Bhatt,這個名字你肯定不熟,但如果說起他的發(fā)明,你絕對每天都離不開,這就是——USB接口。
據(jù)他本人說:
“開發(fā)這項技術不是為了賺錢。我是為了帶來變化,帶來大變化的機遇并不常見?!?/p>
他1990年加盟了Intel的芯片架構團退,擔任高級架構師。那時候,計算機完全依賴串口和并口連接外設,諸如鼠標、打印機、手柄之類,速度很慢、驅動復雜,還經(jīng)常不能同時工作。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Bhatt提出了“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簡稱USB,單獨一個“通用”接口完全替代串口和并口。
當時只有Intel 公司對Ajay Bhatt 的想法感興趣,并給予他研發(fā)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援,Intel 的處理器也在第一時間支援USB 傳輸技術。由于USB 是應用在不同裝置的傳輸技術,初期推廣時并不順利,Ajay Bhatt 首次向微軟、蘋果等公司推廣這一技術時,這些公司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多興趣。第一款相容USB 技術的產(chǎn)品是蘋果在1998 年8 月推出的iMac G3,隨后微軟宣布Windows 98 支援USB 技術,這項技術才得以很快的推廣普及。
只有Intel 公司對Ajay Bhatt 的想法感興趣,并給予他研發(fā)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援,Intel 的處理器也在第一時間支援USB 傳輸技術。由于USB 是應用在不同裝置的傳輸技術,初期推廣時并不順利,Ajay Bhatt 首次向微軟、蘋果等公司推廣這一技術時,這些公司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多興趣。第一款相容USB 技術的產(chǎn)品是蘋果在1998 年8 月推出的iMac G3,隨后微軟宣布Windows 98 支援USB 技術,這項技術才得以很快的推廣普及。
USB最初的速度也不快,但是簡單方便,尤其是即插即用,而隨著技術的進步,USB的速度也在突飛猛進,最新的USB 3.1已經(jīng)達到10Gbps,還衍生出了Type-C這種不區(qū)分正反面的新樣式。
USB是一個聰明的想法,這種想法旨在創(chuàng)造一種單一的傳輸接口,而且無需為單獨的軟盤或硬盤安裝驅動程序。巴特表示,科技公司天生害怕破壞現(xiàn)有的兼容性功能,只有英特爾敢于投資他的想法。
但是這種應用廣泛的技術在發(fā)布之初,并沒有受蘋果、微軟等公司支持。而對于USB被開源這件事,Bhatt表示,他完全支持。他認為自己對整個計算機行業(yè)的貢獻可以彌補這些損失。USB技術讓普通用戶更加便捷地使用PC,同時也拓寬了整個PC市場。
另外,“作為一名工程師,公司已經(jīng)給予我豐厚的獎勵。我在其他地方?jīng)]法完成這樣的工作。我沒什么可抱怨的?!卑吞卣f道。
截止2015 年11 月15 日USB 技術問世20 周年,全球有超過100 億臺裝置正在使用USB傳輸資料,在移動時代,使用USB的產(chǎn)品也日益增加。可以說,入托Intel或者Bhatt當時不選擇開源,或許他們可以舒服的躺在家里數(shù)錢。
USB取代了誰
上文提到,USB的出現(xiàn)的目的,就是為了替代串口和并口,如果你對電腦熟悉,在USB興起之前的奔騰和奔騰II時代,計算機身上的接口都非常巨大。比如連接鼠標的PS/2或串行接口,連接鍵盤的PS/2、蘋果Desktop或DIN接口。打印機和掃描儀一般使用的都是老舊且巨大的并行端口,如果你不想使用SCSI,還可以用它們來連接外置存儲設備。在計算機上連接游戲手柄或搖桿通常需要游戲接口,在90年代,這種接口只有獨立聲卡上才有。
這些接口的問題都很明顯。它們中的一些需要自己專用的拓展卡,都會占用很大空間,配置和故障排除也很麻煩。但在90年代末,計算機開始加入一對USB接口,通常都在機身背部——它們是USB 1.1接口,最高速度可達12Mbps。配件廠商一開始并沒有全部轉換到USB接口,但鼠標、鍵盤、打印機和其他配件開始加入USB的選擇,隨后將其作為主要接口。
當USB 2.0在新世紀初普及之后,有更多的東西開始被替換。USB閃存淘汰了軟盤,也讓光盤媒介開始退居次席。USB 2.0讓連接外設變得可行——比如Wi-Fi適配器、光驅和以太網(wǎng)接口等等——這些之前都是需要安裝到機身內(nèi)部的。最高480Mbps的傳輸速度讓這一切都成為可能,在這一時期,USB接口開始徹底淘汰掉了臺式機和筆記本身上的那些老接口。
隨后的USB 3.0將文件傳輸速度提高到了5Gbps,這也使得上面提到的這些用途變得更加實用——系統(tǒng)備份和傳輸大型視頻文件所用的時間大大減少,802.11ac或千兆以太網(wǎng)適配器的瓶頸也得到了解除。從USB 3.0外置硬盤和U盤上運行操作系統(tǒng)變得很平常,在故障排除或恢復數(shù)據(jù)時,這樣的運行方式更顯實用。
USB并不是沒有自身問題,但它設法獲得并保持了來自技術公司的支持。在將近20年的時間里,基本USB Type-A接口在尺寸和形狀上沒有發(fā)生改變。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