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不論是高頻電連接器,還是低頻電連接器,絕緣電阻、介質耐壓(又稱抗電強度)和接觸電阻都是保證電連接器能正常可靠地工作的最基本的電氣參數。通常在電連接器產品技術條件的質量一致性檢驗A、B組常規交收檢驗項目中都列有明確的技術指標要求和試驗方法。這三個檢驗項目也是用戶判別電連接器質量和可靠性優劣的重要依據。但根據筆者多年來從事電連接器檢驗的實踐發現,目前各生產廠之間以及生產廠和使用廠之間,在具體執行有關技術條件時尚存在許多不一致和差異,往往由于采用的儀器、測試工裝、操作方法、樣品處理和環境條件等因素不同,直接影響到檢驗準確和一致。為此,筆者認為,針對目前這三個常規電性能檢驗項目和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些專題研討,對提高電連接器檢驗可靠性是十分有益的。
另外,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一代的多功能自動檢測儀正在逐步替代原有的單參數測試儀。這些新型測試儀器的應用必將大大提高電性能的檢測速度、效率和準確可靠性。
二、絕緣電阻檢驗
2.1作用原理
絕緣電阻是指在連接器的絕緣部分施加電壓,從而使絕緣部分的表面或內部產生漏電流而呈現出的電阻值。即絕緣電陰(MΩ)=加在絕緣體上的電壓(V)/泄漏電流(μA)。通過絕緣電阻檢驗,確定連接器的絕緣性能能否符合電路設計的要求,或在經受高溫、潮濕等環境應力時,其絕緣電阻是否符合有關技術條件的規定。
絕緣電阻是設計高阻抗電路的限制因素。絕緣電阻低,意味著漏電流大,這將破壞電路和正常工作。如形成反饋回路,過大的漏電流所產生的熱和直流電解,將使絕緣破壞或使連接器的電性能變劣。
2.2影響因素
主要受絕緣材料、溫度、濕度、污損、試驗電壓及連續施加測試電壓的持續時間等因素影響。
2.2.1絕緣材料
設計電連接器時選用何種絕緣材料非常重要,它往往影響產品的絕緣電阻能否穩定合格。如某廠原使用酚醛玻纖塑料和增強尼龍等材料制作絕緣體,這些材料內含極性基因,吸濕性大,在常溫下絕緣性能可滿足產品要求,而在高溫潮濕下則絕緣性能不合格。后采用特種工程塑料PES(聚苯醚砜)材料,產品經200℃、1000h和240h潮濕試驗,絕緣電阻變化較小,仍在105 MΩ以上,無異常變化。
2.2.2溫度
高溫會破壞絕緣材料,引起絕緣電阻和耐壓性能降低。對金屬殼體,高溫可使接觸件失去彈性、加速氧化和發生鍍層變質。如按GJB598生產的耐環境快速分離電連接器系列II產品,絕緣電阻規定25℃時應不小于5000MΩ,而200℃時,則降低至不小于500MΩ。
2.2.3溫度
潮濕環境引起水蒸氣在絕緣體表面的吸引和擴散,容易使絕緣電阻降低到MΩ級以下。長期處于高溫環境下會引起絕緣體物理變形、分解、逸出生成物,產生呼吸效應及電解腐蝕及裂紋。如按GJB2281生產的帶狀電纜電連接器,標準大氣條件下的絕緣電阻值應不小于5000MΩ,而經相對濕度90%~95%、溫度40±2℃、96h濕熱試驗后的絕緣電阻降至不小于1000MΩ。
2.2.4污損
絕緣體內部和表面的潔凈度對絕緣電阻影響很大,由于注塑絕緣體用的粉料或膠接上、下絕緣安裝板的膠料中混有雜質,或由于多次插拔磨損殘留的金屬屑及錫焊端接時殘留的焊劑滲入絕緣體表面,都會明顯降低絕緣電阻。如某廠生產的圓形電連接器在成品交收試驗時發現有一個產品接觸件之間的絕緣電阻很低,僅20MΩ,不合格。后經解剖分析發現,這是因注塑絕緣體用的粉料中混有雜質而造成的。后只得將該批產品全部報廢。
2.2.5試驗電壓
絕緣電阻檢驗時施加的試驗電壓對測試結果有很大關系。因為試驗電壓升高時,漏電流的增加不成線性關系,電流增加的速率大于電壓增加的速率,故試驗電壓升高時測得的絕緣電阻值將會下降。電連接器產品技術條件引用的試驗方法中,對試驗電壓都有明確的規定,通常規定為500V。因此不能用一般歐姆表、直流電橋等電阻測量儀器來測量絕緣電阻。
2.2.6 持續時間(讀數時間)
由于被測電連接器在測量極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電容,測量初期電源先要對電容充電,因此在測試時往往會出現絕緣電阻測試儀上指示的電阻值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這是正常現象。不少電連接器試驗方法中明確規定,讀取絕緣電阻測試儀上的讀數必須在電壓施加1min后進行。
2.3問題研討
2.3.1檢驗環境溫、濕度的影響
電連接器技術條件通常都規定了產品的使用環境溫度和濕度,如溫度為-55~125℃,濕度為40±2℃、95%±3%。筆者認為,檢驗環境條件和使用環境條件是有區別的。技術條件規定產品可以在上述溫濕度使用環境下工作,并不意味著生產廠在上述使用環境條件下測試絕緣電阻都應滿足正常大氣壓下的考核指標。如有使用溫度上限125℃和40±2℃、93%±3%濕熱環境條件下測絕緣電阻,則應按技術條件規定的高溫和濕熱環境試驗的考核指標進行考核,而不應按正常大氣壓下的考核指標進行考核。
筆者在實際檢驗時多次發現,同一批產品在北方氣候較干燥的條件下(濕度<50%)出廠檢驗絕緣電阻大于1000MΩ,是合格的;但產品發運至南方使用廠,在較潮濕的環境下(濕度>80%)復驗,絕緣電阻僅為100MΩ~200MΩ,屬不合格。遇此情況,有時用酒精清洗烘干后,剛取出檢驗是合格的,但放置到次日再復測又不合格。為此,建議生產廠在產品交收試驗時,應將絕緣電阻控制在規定值以上一個恰當水平,保持有一定的裕度;不要將在干燥環境下勉強達到規定值的產品判為合格出廠,以免供需雙方因檢驗氣候環境條件不同造成檢驗結果不一致而引起爭議。
為明確檢驗環境溫濕度要求,現在有部分試驗方法既規定了測試的環境溫濕度(相對較寬的范圍),又規定了出現分歧仲裁時的溫濕度要求(相對取中限較窄的范圍)。如GJB1217-91《電連接器試驗方法》規定:試驗的標準大氣條件,溫度15~35℃,濕度20%~80%,氣壓73~103kPa。仲裁試驗的標準大氣條件,溫度25±1℃,濕度50%±2%,氣壓86~106kPa。
2.3.2檢驗工裝的影響
電連接器技術條件規定,電連接器所有接觸件之間和所有接觸件與殼體之間的絕緣電阻都應符合規定值;又規定其施加電壓的持續時間要大于1min。故許多電連接器生產廠對其所生產的每一型號規格產品都備有相應的2~3個不同編排連接方式的檢驗工裝(頭孔配座針工裝或頭針配座孔工裝),通過對其接觸件點與點之間、排與排之間和所有接點與殼體之間并聯施加試驗電壓,檢驗其絕緣電阻是否合格。這種用檢驗工裝并聯施加電壓比單個接點間施加電壓條件苛刻。故若用檢驗工裝測試發現絕緣電阻不合格時,允許不用工裝直接用表棒在單點間施加電壓進行復測。但現有部分生產廠和絕大多數使用單位都不用檢驗工裝,而是直接采用與絕緣電阻測試儀相連的兩根測試表棒,在每個接觸件之間或接觸件與殼體之間搭接,檢驗其絕緣電阻是否合格。這種不同檢驗工裝的方法有以下缺點:一是隨機性很大,極有可能產生漏檢;二是每個接點不可能像有檢驗工裝那樣,可以停留1min后再讀數,故有可能造成誤判,檢驗的可靠性較差。
當然,即使使用檢驗工裝,在檢驗前必須首先保證工裝合格,要保證工裝潔凈和干燥,其本身絕緣電阻必須合格,且留有充分余量。
三、介質耐壓檢驗
3.1作用原理
介質耐壓檢驗又稱抗電強度檢驗。它是在連接器接觸件與接觸件之間、接觸件與殼體之間,在規定時間內施加規定的電壓,以此來確定連接器額定電壓下能否安全工作,能否耐受由于開關浪涌及其它類似現象所導致的過電位的能力,從而評定電連接器絕緣材料或絕緣間隙是否合格。
如果絕緣體內有缺陷,在施加試驗電壓后,則必然產生擊穿放電或損壞。擊穿放電表現為飛弧(表面放電)、火花放電(空氣放電)或擊穿(擊穿放電)現象。過大漏電流可能引起電參數或物理性能的改變。由于過電位,即使是在低于擊穿電壓時也可能有損于絕緣或降低其安全系數,所以應當慎重地進行介質耐壓檢驗。在例行試驗中,如果需要連續施加試驗電壓時,最好在進行隨后的試驗時降低電位。
3.2影響因素
主要受絕緣材料、潔凈度、濕度、大氣壓力、接觸件間距、爬電距離和耐壓持續時間等因素影響。
3.2.1絕緣材料
設計必須選用恰當的工程塑料制作絕緣體,才能滿足預定的耐壓性能指標要求。如選用擊穿電壓為16kV/mm的PES(聚苯醚砜)特種工程塑料,能滿足GJB598《耐環境快速分離圓形電連接器》YB系列II產品標準大氣壓下耐壓為1500V的要求。氟塑料(F4)具有比其它材料更高的介質耐壓和絕緣電阻,廣泛用于制作射頻同軸電連接器絕緣體。
3.2.2潔凈度
絕緣體內部和表面潔凈度對介質耐壓影響很大。筆者在某圓形連接器補充篩選時發現有一產品要求耐壓1500V,實際測試施加電壓至400V,即在兩個接觸件之間產生擊穿現象。經與生產廠共同進行解剖分析后認為:擊穿發生于絕緣體上、下兩個絕緣安裝板的膠接界面,是由于膠粘劑中混有雜質所致。
3.2.3濕度
增加濕度會降低介質耐壓。如J36A矩形電連接器技術條件規定:正常條件下耐壓為1000V;而經40±2℃、93%±2℃、48h濕熱試驗后耐壓降為500V。
3.2.4低氣壓
在空氣稀薄的高空,絕緣體材料會放出氣體污染接觸件,并使電暈產生的趨勢增加,耐壓性能下降,使電路產生短路故障。故高空使用的非密封電連接器都必須降額使用,如Y27A圓形電連接器技術條件規定:正常條件下耐壓為1300V,而在1.33Pa低氣壓條件下耐壓降為200V。
3.2.5接觸件間距
連接器的小型化和高密度的發展,具體體現在矩形電連接器和印制電路電連接器上,要求間距能達到0.635mm,甚至0.3mm,外形尺寸中最關鍵的高度尺寸已減小到1~1.5mm。表面貼裝技術(SMT)與小型化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選用耐壓性能更高的絕緣材料,以滿足設計尺寸小型化的要求。
3.2.6爬電距離
它是指接觸件與接觸件之間,或接觸件與殼體之間沿絕緣體表面量得的最短距離。爬電路離短容易引起表面放電(飛弧)。故有部分連接器的絕緣安裝板表面插針(孔)安裝孔設計成凹凸臺階形狀,以增加爬電距離,提高抵抗表面放電的能力。
3.2.7耐壓持續時間
一般電連接器技術條件均規定為電壓施加到規定值后持續1min應無擊穿、飛弧、放電現象。但許多電連接器生產廠在做成品交收試驗時,為提高檢測速度,往往采用提高試驗電壓20%、縮短耐壓持續時間為5s或10s的方法。筆者認為,它們之間不存在某種函數關系。從交流耐壓擊穿機理來分析,擊穿主要是由泄漏引起的,即泄漏電流大于規定值就認為擊穿。另一種是熱擊穿,提高試驗電壓強加泄漏,熱擊穿與時間長短沒有關系。如國軍標GJ1217-91《電連接器試驗方法》規定,試驗電壓加至規定值后應持續1min。當有規定時,廠內質量一致性試驗時的保持時間可降至最少5s。筆者在實踐中發現按此規定檢驗合格出廠的產品,用戶在進行100%補充篩選時,仍發現有個別產品因絕緣體內部存在缺陷而被擊穿。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耐持續時間縮短為5s,在極短時間內對絕緣體電容充電,還不足以使泄漏電流大于規定值而引起擊穿。
3.3 問題研討
3.3.1測量方法的研究
為保證能在接觸件之間或接觸件與殼體之間施加高電壓并保持 1min,和測量絕緣電阻一樣,必須采用相應的測試工裝(頭孔配座針或頭針配座孔),測試工裝可以和測量絕緣電阻的工裝通用。
對一般接點點距較大的電連接器可采用兩步測量法,即第一步將偶數排所有接點并聯,將奇數排所有接點并聯,然后測量兩并聯接點組之間的介質耐壓;第二步將全部接點并聯的測量并聯點與“地”之間的介質耐壓。如某矩形電連接器接點按正等邊三角形排列,同排點距為2.8mm,排距為2.5mm,鄰排點距為2.87mm。雖然兩步測量法沒有測量最小點距2.8mm,而是測量2.87mm,但由于介質耐壓很高,為1000V左右,且裕度大,0.07mm的壁厚所增加的介質耐壓微不足道。兩步測量法雖經濟,但仍存在不可靠因素,它無法剔除同排接點間因存在內部缺陷而引起的擊穿隱患。故對于高密度、超小型電連接器而言,由于介質耐壓規定值小,裕度也小,盡管接點是按正等邊三角形排列,但因其接點間距小,相鄰兩點之間的絕緣體壁厚很薄,只要存在很微小的氣泡、疏松、雜質等缺陷,都將嚴重影響介質耐壓。因此,必須采用三步測量法:即在前述兩步測量法基礎上再增加一步,將所有排的奇數點并聯,將所有排的偶數點并聯,然后測量兩并聯接點且之間的介質耐壓。對于可靠性要求高、特別是接點間距≤1.5mm、接點間絕緣體壁厚≤0.4mm的電連接器,應采用三步測量法,全部測量出每個接點與其所有相鄰接點之間的介質耐壓,才能確保安全可靠。
3.3.2漏電流的設定
在使用耐壓測試儀進行介質耐壓檢驗時,漏電流的設定很重要,應嚴格按產品技術條件所引用的試驗方法設定漏電流閾值。如某矩形電連接器技術條件規定耐壓試驗時漏電流不應超過1mA;而筆者在實際儀器操作時將漏電流設定得太低,為0.5mA,結果造成儀器報警的“假擊穿”現象。由于大的泄漏電流對連接器或同軸接觸件的電參數或物理特性會產生有害的影響,故試驗時泄漏電流的最大值應限制在5mA以內。通常產品技術規定耐壓試驗時的漏電流不應超過1mA,也有部分連接器技術條件,如GJB101-86《小圓菜快速分離耐環境電連接器總規范》規定耐壓試驗的最大漏電流不應超過2mA。
3.3.3檢驗工裝的影響
介質耐壓檢驗工裝和絕緣電阻檢驗工裝是通用的,以保證在所有接觸件之間和接觸件與殼體之間施加規定電壓持續1min,檢測有否放電、飛弧和擊穿等現象。但目前有相當多的電連接器生產廠沒有采用上述檢驗工裝,而是用連接儀器的兩根表棒隨機進行點與點、點與殼體間的耐壓檢驗。這種檢驗方法可靠性較差,極易產生錯檢、漏檢。
3.3.4絕緣電阻檢驗不能替代介質耐壓檢驗
有些人認為:絕緣電阻足夠高的連接器再進行耐壓檢驗是多此一舉,而且耐壓檢驗時電壓很高,操作人員也較危險,對被檢連接器也沒好處。因此,有不少人不太愿意進行耐壓試驗。事實上,絕緣電阻檢驗與耐壓檢驗之間的區別在于:測量絕緣電阻的電壓是直流,而耐壓檢驗是用交流電壓。另外,測量絕緣電阻用的電源功率大大低于交流耐壓檢驗的電源功率。因此,絕緣電阻高的連接器,不一定能承受較高的交流電壓。目前測量絕緣電阻用的兆歐表,雖然測量電壓很高,有的達幾千伏,但輸出功率不大,即使測量端短路,也僅僅是10mA左右,不可能因使用兆歐表不當而引起觸電死亡事故;而交流耐壓檢驗功率往往高得多,必須重視人身及設備的安全。連接器絕緣體的內部缺陷,只有在大功率、高電壓情況下才能發現。絕緣和耐壓是不能等同的。清潔干燥的絕緣體盡管有高的絕緣電阻,但能發生不能經受介質耐壓檢驗的故障。反之,一個臟的、損傷的絕緣體其絕緣電阻雖然低,但在高電壓下也可能不會被擊穿。
四、接觸電阻檢驗 ?
4.1作用原理
接觸電阻檢驗目的是確定電流流經接觸件的接觸表面時產生的電阻。大電流通過高阻觸點時,有可能產生過分的能量消耗,并使觸點產生危險的過熱現象。在很多應用中要求接觸電阻低且穩定,以使觸點上的電壓降不致影響電路的精度。
在實際測量接觸電阻時,常使用按開爾文電橋四端法原理設計的接觸電阻測試儀(毫歐計),其專用夾具夾在被測接觸件端接部位兩端,故實際測量的總接觸電阻R由以下三部分組成,可由下式表示:
R=Rc+Rf+Rp
式中:Rc為集中電阻,它是電流通過接觸件界面時因導電截面收縮(或稱集中)而顯示出來的電阻;Rf為膜層電阻,它是由接觸表面膜層及其他污染物所構成的電阻;Rp為導體電阻,它是插配接觸件和引出線本身的歐姆電阻。
除用毫歐計外,也可用伏-安計法、安培-電位計法測量接觸電阻。
4.2影響因素
主要受接觸件材料、正壓力、表面狀態、使用電壓和電流等因素影響。
4.2.1接觸件材料
對不同材質制作的同規格插配接觸件,電連接器技術條件規定了不同的接觸電阻考核指標。?
如GJB101-86《小圓形快速分離耐環境電連接器總規范》規定:直徑為1mm的插配接觸件接觸電阻,銅合金≤5mΩ,鐵合金≤15mΩ。
4.2.2正壓力
接觸件的正壓力是指由彼此接觸的表面產生的、并垂直于接觸表面的力。隨著正壓力增加,接觸微點數量及面積也逐漸增加,同時接觸微點從彈性變形過渡到塑性變形。由于集中電阻逐漸減小,而使接觸電阻降低。接觸正壓力主要取決于接觸件的幾何形狀和材料性能。
4.2.3表面狀態
接觸表面膜層有兩類:一是由于塵埃、松香、油污等在接點表面機械附著沉積而形成的較松散的表膜。這層表膜由于帶有微粒物質極易嵌藏在接觸表面的微觀凹坑處,使接觸面積縮小,接觸電阻增大,且極不穩定;二是由物理吸附及化學吸附所形成的污染膜,對金屬表面主要是化學吸附,它是在物理吸附后伴隨電子遷移而產生的。故對一些高可靠性要求的產品,如航天用電連接器,必須要有潔凈的裝配生產環境條件、完善的清洗工藝及必要的結構密封措施,使用單位必須要有良好的貯存和使用操作環境條件。
4.2.3使用電壓
使用電壓達到一定閾值,會使接觸件膜層被擊穿,而使接觸電阻迅速下降。但由于熱效應加速了膜層附近區域的化學反應,對膜層有一定的修復作用,于是阻值呈現非線性。在閾值電壓附近,電壓降的微小波動可能會引起電流在二十倍或幾十倍變化,使接觸電阻發生很大變化。不了解這種非線性關系,就會在測試和使用接觸件時產生錯誤。
4.2.5電流
當電流超過一定值時,接觸件界面微小點處通電后產生的焦耳熱(I2R)作用會使金屬軟化或熔化,從而對集中電阻產生影響,導致接觸電阻降低。
4.3問題研討
4.3.1低電平接觸電阻檢驗
考慮到接觸件膜層在高接觸壓力下會發生機械擊穿,或在高電壓、大電流下會發生電擊穿,對某些小體積的連接器設計的接觸壓力相當小,使用場合僅為mV或mA級,膜層電阻不易被擊穿,可能影響電信號的傳輸。故國軍標GJB1217-91《電連接器試驗方法》中規定了兩種試驗方法:即低電平接觸電阻試驗方法和接觸電阻試驗方法。其中低電平接觸電阻試驗的目的是評定接觸件在加上不能改變物理的接觸表面或不改變可能存在的不導電氧化薄膜的電壓和電流條件下的接觸電阻特性。所加開路試驗電壓不超過20mV,而試驗電流應限制在100mA,在這一電平下的性能足以表現在低電平電激勵下的接觸界面性能。而接觸電阻試驗的目的是測量通過規定電流的一對插合接觸件兩端或接觸件與測量規之間的電阻,而此規定電流要比前者大得多,通常規定為1A。
4.3.2單孔分離力檢驗
為確保接觸件插合接觸可靠,保持穩定的正壓力是關鍵。正壓力是接觸壓力的一種直接指標,明顯影響接觸電阻,但鑒于接觸件插合狀態的正壓力很難測量。故一般用測量插合狀態的接觸件由靜止變為運動的單孔分離力來間接測算正壓力。通常電連接器技術條件規定的分離力要求是用實驗方法確定的。其理論值可用下式表達:
F=FN·μ
式中,FN為正壓力,μ為摩擦系數。
由于分離力受正壓力和摩擦系數兩者制約,故決不能認為分離力大,正壓力就大,接觸就可靠。現在隨著接觸件制作精度和表面鍍層質量的提高,將分離力控制在一個恰當的水平上即可保證接觸可靠。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單孔分離力過小,在受振動沖擊載荷時有可能造成信號瞬斷。用測單孔分離力評定接觸可靠性比測接觸電阻有效。因為在實際檢驗中接觸電阻很少出現不合格,單孔分離力偏低超差的插孔,測量接觸電阻往往仍合格。
4.3.3接觸電阻檢驗合格不等于接觸可靠
在許多實際應用場合,如汽車、摩托車、火車、動力機械、自動化儀器以及航空、航天、船舶等,連接器往往都在動態振動環境下使用的。實驗證明僅僅檢驗靜態接觸電阻,并不能保證動態環境下使用接觸可靠。接觸電阻檢驗合格的連接器往往是在進行振動、沖擊、離心等模擬環境試驗時仍出現瞬間斷電現象。故對一些高可靠性要求的連接器,許多設計人員都提出最好能100%對其進行動態振動試驗來考核接觸可靠性。最近,日本耐可公司推出了一種與導通儀配套使用的小型臺式電動振動臺,已成功地應用于許多民用線束的接觸可靠性檢驗。5 電性能檢驗儀器的應用與發展
電連接器產業在當今電子化、信息化時代是充滿生機、市場需求逐年遞增的產業。特別是近年來電連接器線束組件的發展和使用相當廣泛,從普及的家用電器到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外部設備,以及飛機、汽車和軍用儀器設備等均大量采用線束組件。
為檢查線束組件有否存在斷路(接觸不良)、短路(絕緣不良)、誤配線(接線錯誤)等常見故障,過去往往采用帶指示燈的電源與被檢線束連成回路觀察指示燈明暗,或用萬用表檢查回路電阻是趨向“0”,還是趨向“∝”,以此來判別電路的通斷。這種檢驗方法很原始,不僅檢測速度慢,還容易錯檢、漏檢。它僅能判別電路通斷,尚不能評判連接器與線束的絕緣電阻和介質耐壓是否符合產品安全環境參數的要求。故對一些重要用途的電連接器,一般產品技術條件都規定要采用絕緣電阻測試儀和耐壓測試儀對其進行絕緣、耐壓等安全參數檢驗。但鑒于目前這類儀器的被檢信號輸入均只有兩個接線端子,故如本文前面所述,為判別所有接觸件之間與接觸件與殼體之前的絕緣電阻和介質耐壓是否合格,每測一個參數就需更換儀器,并更換與被測樣品相配的2~3個測試工裝,檢驗速度慢,效率低。
近年來,國內部分儀器生產廠雖推出了絕緣耐壓兩用的測試儀,但基本檢驗操作程序仍未發生變化,只是先檢驗介質耐壓,后再檢驗絕緣電阻,在同臺儀器上完成而已。最近,日本耐可公司推出了許多專用于檢驗電連接器和線束電性能的新型儀器,如EE30導通儀、NM-10A瞬斷儀和NM-30X多功能自動檢測儀等。這些新型儀器內部采用自動邏輯切換及記憶電路,具有以下特點:
(1)快速、準確、一次插合即可完成導通、絕緣、耐壓和瞬斷等電性能自動檢測。改變了過去采用單參數測試儀(耐壓測試儀、絕緣電阻測試儀和接觸電阻測試儀等)需多次插拔變換儀器和需多次變換2-3個測試工裝的傳統操作方法。
(2)儀器能在測試前自檢、判斷儀器是否正常。
(3)能將被檢連接器或線束與記憶的內存信息比較,判斷是否合格。
(4)能自動將檢驗結果打印輸出,以便查詢記錄。
(5)許多儀器都備有液晶顯示屏,備有紅、綠指標燈和語音提示。
這類儀器非常適用于連接器和線束組件生產廠的在線檢測,也很適用于航空、航天等重要軍事用途產品電裝工段的在線檢測。盡管目前這類儀器價格比較昂貴,儀器檢測的技術參數范圍有些尚不能滿足要求,但它的出現標志著今后儀器應用發展的動向和潮流。我們應引進消化吸收和國產化工作,使這類儀器在連接器和線束組件的生產現場和使用現場獲得更為廣泛的應用。
編輯:黃飛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