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面板格局:***on-cell、大陸OGS和蘋果in-cell
在蘋果和三星兩大品牌帶動之下,DisplaySearch預估,今年in cell占整體觸控面板市占率將達10.8%、on cell市占率則為12.5%,合計兩項技術市占率合計超過23%。今年群創、華映、彩晶積極切入on cell觸控,已經供貨給酷派等大陸廠商,2014年成長強勁,預估到2014年,in cell和on cell觸控技術合計市占率逼近24.9%。
因為蘋果去年發表的iPhone 5采用in cell觸控面板,今年又應用在iPhone 5S、5C和iPod touch之上的帶動,in cell觸控面板出貨量成長。蘋果目前是in cell觸控面板大量應用的主要品牌,負責面板生產的三家面板廠夏普、JDI和LGD都是受蘋果委托生產具有其專利的in cell觸控面板,使得in cell觸控技術非常依賴蘋果的品牌效應。
DisplaySearch統計,2013年in cell觸控技術最大應用項目為手機,出貨量估約1.55億片、年增率117%。預估2014年in cell觸控面板在手機應用出貨量將增至1.73億片,年增率估12%。再加上其它應用,2014年全球in cell觸控面板出貨量可達1.86億片,年成長率估10%。
至于on cell觸控技術的發展主要依賴三星的Super AMOLED,而隨著三星Galaxy S系列及Galaxy Note系列的熱賣,on cell觸控面板出貨量亦增長明顯。三星目前將on cell觸控傳感器的制作工藝外包給華映(6代線)、和鑫(5.5代線)以及韓國Dongwoo(5.5代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面板廠在on cell技術推廣相當積極,群創推出on cell觸控解決方案TOD技術,其搭載4.5寸720p分辨率的on cell觸控液晶面板已出貨給酷派手機產品。群創后續規劃有5寸FHD、5.56寸FHD、6寸FHD及7寸FHD的on cell觸控面板在下半年和明年陸續量產。彩晶同樣規劃了on cell觸控產品,彩晶省略了玻璃薄化工序,使得其on cell觸控面板較厚。然而取消薄化工序將有助于縮短其生產周期并降低生產成本,使得其在入門級行動電話市場具備價格優勢。
2013年全球on cell觸控技術主要應用也是手機,DisplaySearch預估,出貨量約1.94億片,年增率69%。NPD DisplaySearch預估,2014年on cell觸控面板出貨量將達2.65億片、年增率上看37%。
隨著各大觸控面板企業紛紛布局,中國觸控面板也不甘示弱。in cell和on cell觸控技術代表著未來觸控技術發展的新方向,但是國內企業由于技術和成本的考慮更加青睞于OGS觸控技術:
1、長信科技:OGS模組產能明年將增一倍
長信科技董秘高前文表示,公司OGS模組月產能達100KK,計劃明年OGS模組的產能增加到200KK。業內人士稱短期很難消化。
產能的發揮可以降低折舊費用,提高產品的毛利率,高前文進一步表示,在觸摸屏行業,毛利率主要與產品的良率和產能規模有關,良率高,規模大,毛利率就高,目前公司的OGS毛利率為20%~30%。
OGS模組廠商主要分布在***,業內人士認為,OGS模組生產線必須上到一定的量才能降低成本,否則成本高,很難在市場上競爭,很難在市場上推廣。
從目前市場來看,超極本的勢頭沒有上來,這樣的產能短期看很難消化,他進一步認為,從技術路線來看,玻璃OGS相和薄膜式GF相比,薄膜式GF成本較低,而OGS市場反應快,綜合看OGS具有推廣的優勢。
OGS主要是用于平板電腦和觸控筆記本上,觸控筆記本的滲透率目前大概在10%左右,之前預估年底滲透率將增加到20%左右,現在情況是低于預期。
“OGS是用一塊玻璃同時起到保護玻璃和觸控傳感器的雙重作用,同時由于薄化和輕量化,且減少了一片玻璃的感測阻抗,在面板透光度及觸控靈敏度上都有大幅提升。”他補充道。
公司半年報顯示: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8億元,同比增長51.76%;實現營業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100.1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稅后凈利潤1.43億元,同比50.07%;實現扣非后凈利潤1.32億元,同比增長98.86%。
2、萊寶高科:OGS望成中大尺寸主流觸控方案
OGS在中大尺寸觸摸屏領域具備顯著優勢。從成本來看,OGS使用單片玻璃基板和OCA膠,結構簡單且省掉了模組中生產良率最低的貼合工序,有助提高良率、降低成本。根據測算,OGS良率超過80%,將對薄膜觸摸屏具備成本優勢;從性能來看,OGS更加輕薄,且透光性更好。良好的透光性不僅意味著顯示效果的清晰,更具備省電作用。相比GG和GFF,10寸以下OGS觸摸屏省電約30%,10寸以上省電可達50%。相比小尺寸的窄邊框,中大尺寸邊終端的邊框更為堅固,對于OGS強度的擔憂進一步弱化。隨著平板旺銷和超級本滲透率提升,OGS有望成為中大尺寸主流觸控方案。
OGS是13年主要盈利增長點。(1)ITO導電玻璃市場以激烈的價格競爭為主,公司產品定位于中高檔,具有規模成本優勢,12年調整部分Sensor設備用于加大導電玻璃的產能,營收穩中有升;(2)彩色濾光片(CF)持續面臨消費類電子產品降價壓力和TFT-LCD降價替代壓力;(3)TFT-LCD空盒競爭激烈,面臨AMOLED等高畫質顯示面板的替代競爭壓力;(4)公司OGS已面向下游客戶量產用于手機和超級本的觸摸屏,現有小尺寸(7寸以下)700k/m和中尺寸(7寸以上)300k/m的產能,重慶萊寶5代線將于8月投產,10月有望實現月產10萬大片。公司采用大片制程量產OGS,生產效率和良率較高,主要設備不需要更改,產品強度已得到客戶認可。目前,公司OGS平均良率為70%(部分批次可達80%以上),目標6月實現80%良率。隨著良率提高,毛利率有望提升。公司OGS訂單已從3月開始回升,二季度中大尺寸訂單有望進一步轉好。
大尺寸OGS成新機遇
新技術、新方案不斷涌現,企業如何卡位,決定其未來發展前景。
觸控面板帶給消費者全新的操控體驗,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電子產品中開始加裝觸摸屏,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在新技術、新方案不斷涌現之際,從業企業該如何卡位,才有利于自身快速成長成為關鍵問題。
資料顯示,目前觸控面板主要采用4種技術:傳統TFT LCD加外掛式投射電容觸控面板(GG,合計4片玻璃基板);內嵌投射電容觸控的TFT LCD(In-Cell,合計3片玻璃基板);AMOLED加On-Cell投射電容觸控面板及保護玻璃(合計3片玻璃基板);TFT LCD加外掛式OGS投射電容觸控面板(合計3片玻璃基板)。
In-Cell、On-Cell與OGS觸控技術因為可以做得更加輕薄,成為智能終端行業關注的顯示技術。盡管如此,山東華芯富創副總經理張音卻指出,雖然OGS、On-Cell和In-Cell均是目前看好的主流觸控面板技術,但On-Cell為三星開發,In-Cell也有大量專利為蘋果所掌控。對于中國廠商來說,也只有在OGS方面才擁有更多的市場機會。
宸鴻TPK觸控研發處副總經理李裕文也認為,日本、韓國企業在顯示的核心技術能力上相對較強,能夠把觸控技術整合到顯示屏幕里。這也是In-Cell、On-Cell技術被提出的原因。中國顯示屏企業技術能力相對弱一點,因此做法也更加直接——把LCD的生產線直接進行改造,轉變為單片玻璃OGS的生產線。
OGS顧名思義就是單片玻璃,它簡化了傳統的G+G的方案,省略了傳感器載體,將感應線路整合在保護玻璃中,這樣可以減少貼合次數,并使整個觸控面板模塊的成本、厚度與重量均有了顯著改善。
因此,盡管存在On-Cell和In-Cell等技術路線的競爭,DisplaySearch依然對OGS觸控屏的市場前景給予了十分正面的預期。DisplaySearch報告指出,2012年~2015年,筆記本電腦和一體機電腦出貨量的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11%和43.7%。無論筆記本電腦還是一體機都越來越多加裝觸摸屏。因此,DisplaySearch預計2013年OGS觸摸屏需求將達到3.17億片,與去年相比增長500%。2016年,OGS將成為主流觸控面板技術,產值超過100億美元。
找準大尺寸市場定位
OGS面臨On-Cell和In-Cell的挑戰,介入OGS應看準市場機會。
雖然市場一致看好OGS的發展前景,但是如果企業介入OGS應看準市場機會,畢竟OGS面臨著On-Cell和In-Cell等技術的競爭。而三星和蘋果在消費電子領域所擁有的品牌優勢絕對不容小覷。“事實上,眾多廠商之所以看好OGS,是因為OGS技術更適合應用在大尺寸(10英寸以上)產品上。”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謝忠利表示,“隨著觸控技術逐步應用到平板電腦上,業界對觸控面板薄化、精準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Win8平臺上市也為大尺寸觸控面板市場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將帶動大尺寸市場的發展。”
也就是說OGS不一定要與In-Cell直接競爭,應該基于各自有利的市場空間進行發展。In-Cell適合在小尺寸上發展,而OGS的市場機會在更大尺寸上。“OGS和In-Cell代表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每一個發展方向都有生存空間。”中顯微電子總經理周衛華表示。
那么,接下來的關鍵問題就是OGS與In-Cell各自適合發展的尺寸空間是什么,界線劃在哪里?對此李裕文認為,現在觸控已是一個發展趨勢,智能手機中4.3英寸、4.7英寸正在成為主流,今年部分廠商已推出6英寸手機。雖然良品率是In-Cell的致命傷,但從最近的發展可見,LG和夏普等廠商的In-Cell良品率正在提升當中。不過,隨著尺寸越來越大,In-Cell良率將下降。此外,手機顯示屏幕的解析度越來越高,也會給In-Cell的制造帶來很大的瓶頸。張音則認為,由于On-Cell與In-Cell的觸控層做在LCD玻璃外層上或是偏光板與LCD之間,表面硬度約只有2.5H,因此必須使用Cover Lens。但是感應層是在LCD里面或外面,因此Cover Lens與LCD之間不能有空氣,必須要全面貼合,貼合成本貴且良率低;相比較,OGS觸控層已與玻璃一體成形,與LCD之間有沒有空氣無關,所以不用全面貼合。因此,On-Cell與In-Cell工藝難度大、成本高、良率低,目前只能做10英寸以下產品。而單片玻璃的制程如果做太小的尺寸反而不經濟,10.1英寸以及13.3英寸以上比較適合OGS。
中高端產品開發仍具挑戰
OGS目前面臨面板硬度不足、觸控靈敏度和透光度需要提升等問題。
盡管目前業界對OGS方案充滿期待,但是該技術門檻仍然較高。“OGS目前面臨面板硬度不足、觸控靈敏度和透光度需要提升等問題。”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世穎指出。目前OGS方案遇到的最主要問題就是該先做強化再切割,還是先切割后再做強化。現在多數廠家采用的整片強化玻璃進行黃光制程較具有效益,若改為采用切割好的強化玻璃做OGS,勢必會在黃光制程上遇到問題,生產效率及設備機臺都會受影響。第二個問題則是在觸控靈敏度上,幾乎還沒有控制IC廠能解決LCD及電源的物理噪聲問題。因此IC設計公司的技術能否配合,成為OGS能否真正成為觸控面板主流應用的關鍵。此外,透光率更是永遠需要關注的課題。
針對這些問題,企業也在不斷進行研發,加以改善。比如有企業針對大片玻璃切割完成后需要進行二次強化的問題,提出了水切割技術,即用高壓水,把水加壓到380兆帕,通過磨料切割玻璃邊緣,過程當中不會產生任何熱量。針對OGS玻璃貼合防爆膜時容易出現氣泡導致良品率降低的問題,以及增加貼合廠商成本等問題,有的企業開發出了先在基板周圍畫定邊界,再固化四邊的技術。這使得液態光學膠在進行加壓時不會溢流,并通過液態光學膠自動化貼合設備,能夠精準設定膠量、展膠速度、平整性等參數,一次性解決貼合時氣泡殘留、溢膠處理、涂布不均和夾帶粉塵等問題。
不過總體來說,雖然目前OGS前景良好且有利于中國企業發展,但是一次性把硬度、觸控靈敏度、透光度等問題加以解決并不容易,因此真正做出能被中高階觸控產品采用的OGS,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技術演進。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