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牌照發放后,5G網絡建設如火如荼進行著。據統計,以北京市為例,截至7月底,北京鐵塔已建設交付5G基站7863個,運營商開通5G基站6324個,預計到今年年底,北京市將建設5G基站超過10000個。去年,中國鐵塔與南方電網開展合作,共推共享電力塔,開啟通信基站建設新模式。時隔一年,共享電力塔在各地得到了有效推進,那么問題來了,5G時代,共享電力塔還可行嗎?這一共享模式又將迎來哪些挑戰?
近期,在江蘇南京,南京供電公司與南京鐵塔、中通服設計院組成聯合團隊,攻克了設備重量大幅增加、塔上有源設備防雷接地等諸多5G共享新難題,在110千伏旺蘭線上實現了國內首次利用輸電桿塔掛載5G基站。在同一座單管塔上同時掛設移動4G、5G及電力無線專網天線,讓基礎資源得到高度整合利用。無獨有偶,廣東東莞鐵塔和東莞供電局在廣深沿江高速路麻涌出口處合作建設完成首批兩基“共享鐵塔”,在電力桿塔上加裝通信設備,將光纜、通信基站、移動天線等通信設施附屬在輸電電力桿塔上,正式投運后可滿足5G等各通信等級的使用需要。
為何選擇共享電力塔
后4G時代,共享電力塔的可行性已然得到驗證。相關可研分析顯示,目前,一座20米高的宏基站總建設周期為50天,如采用共享鐵塔模式,鐵塔公司不僅可節省新建鐵塔費用,而且不需要新征地,可節約建設周期約30天。5G時代到來,通信基站建設需求驟增,這對基站建設是個不小的挑戰,利用原有共享模式進行建設,一方面可以節省部分建設成本,緩解5G基站建設帶來的龐大投入壓力;另一方面,已有經驗可為快速布局5G網絡提供有效指導。鐵塔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共享,共享通信塔、共享社會塔,共享電力塔恰恰是共享初心的體現。記者從江蘇鐵塔了解到,此前,江蘇省政府發布的文件要求鐵塔公司做好雙統籌,既要做好通信基礎設施的統籌,也要做好社會資源的統籌。對此,江蘇鐵塔及南京鐵塔與電力公司展開戰略合作,本著互利共贏、資源共享的原則,共享改造了一批電力鐵塔,旺蘭線電力桿塔就是這次合作取得的眾多成果之一。“隨著5G建設展開,基站建設密度越來越大,數量成倍增加,建設難度也隨之提高,對電力塔的共享成了一種優選且必然的解決方案。”南京鐵塔有關技術人員介紹道。
共享電力塔也面臨新難題
相較于4G設備,5G設備最大的不同就是5G AAU是一種有源設備。據了解,需要電源動力的設備就是有源設備(需要接電的設備),不需要的就是無源設備?!坝性丛O備需要對設備進行必要的絕緣處理,線纜采用絕緣鎧裝線纜,因此,在共享電力塔問題上,對于有源設備與高壓線的安全距離有更高更為嚴苛的要求。4G設備上塔時可將其天線射頻部分和有源設備分開安裝,有源設備不安裝在電力塔上,避免其與高壓電線產生干擾。”基于此,南京鐵塔聯合通信設計院、電力設計院等單位成立了攻堅小組,對有源設備上塔開展專項研究。除了必要的絕緣處理外,5G共享電力塔還需要考慮安裝高度的問題。相比以往3G、4G網絡,5G網絡對通信基站的密度與高度的要求更高,如何保證5G共享電力塔滿足基站掛載高度的同時符合輸電桿自身安全性要求。
對此,江蘇鐵塔也給出了解答:輸電桿掛載5G設備,在安裝高度方面必須經過供電公司、運營商和鐵塔公司三方確定,滿足三方的工程施工方案和要求。首先,運營商提出掛載高度要求,由鐵塔公司進行對接,再由供電公司委托專門的鐵塔檢測和設計單位對相應的電力桿塔進行塔體檢測和荷載復核,對塔身繼續承載能力做出評估,若滿足安全要求則可進行安裝,若不滿足再由鐵塔公司對接協調,調整設備掛載方案,直到滿足電力桿塔的安全要求。
110千伏電壓是否會對通信基站帶來一定的影響造成信號干擾,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5G共享電力塔也不例外。對此,江蘇鐵塔的專業人士表示:“初期,大家對5G設備上塔都會有高壓電線對設備產生干擾影響的疑慮,但是,通過技術理論研究和通信設備參數的測試結果來看,高壓電力線路的電磁場對基站天線的信號發射影響是比較微弱的。我們針對不同電壓級別的高壓線,制定了相應的安全距離規范,例如,110千伏的電壓設備與高壓線安裝控制值在6.5米,通過這樣詳細的設計及施工要求來避免高壓電力對5G設備產生的影響?!?/p>
從江蘇鐵塔了解到,現階段5G是重點建設對象,5G共享電力塔將是下一步鐵塔公司和供電公司合作展開的重點。目前,南京5G共享電力塔已初步試點,各項技術及工作流程細節仍在完善中。鐵塔公司和供電公司在傳統宏站建設的基礎上,對密度大、分布廣的小微站建設,可進行進一步拓展,主要覆蓋區域可囊括各居民區、鬧市區或重點企事業單位。雙方加強溝通交流,定期就重大問題開展研究探討,推進資源共享,組織做好電力與通信基礎設施資源共享,逐步擴大推廣。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072瀏覽量
136431 -
基站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402瀏覽量
66936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