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廣告的問題著實讓人心煩。開機看廣告,熄屏看廣告,播個電視劇前還要看廣告。怪不得多年前網友 ziseyinzi 就有吐槽道:
小時候電腦開機慢,總想著電腦開機要是和電視一樣快就好了。在電視廠商的努力下,這個愿望實現了。
但在廣告多、開機慢之外,智能電視的弊端顯然不止一個。在我們已習慣(確定逃不脫)智能電視附帶的廣告的時候,現在又有切實的研究證明大部分智能電視都裝有數據追蹤器,在默默收集你的行為數據。
換句話說,當你在看電視的時候,電視也在看你喜歡看什么。
普林斯頓大學為了研究智能電視的隱私保護情況開發了一個類似智能爬蟲的系統,系統可以自動下載應用程序,像人一樣瀏覽電視欄目,一旦遇到廣告,它就開始追蹤電視暗地里收集數據的情況。
普林斯頓大學用這個「智能爬蟲」訪問了 Roku 和 Amazon Fire TV 的 2000 多個頻道欄目。測試結果表明,跟蹤用戶行為數據在這兩個平臺都非常普遍,69% 的 Roku 欄目和 89% 的 Amazon Fire TV 欄目都在獲取并傳輸用戶數據。
大部分未加密的連接還會收集并傳輸唯一的標識符,比如設備 ID、序列號、WiFi MAC 地址和 SSIDs。這會讓用戶數據的購買者清晰地知道你是誰,而不是僅知道你用的設備,你在的地區……在測試過程中,一些欄目甚至會向追蹤者發送未加密的電子郵件。
測試還發現智能電視限制廣告跟蹤的選項和廣告攔截等功能實際上是無效的。Roku 和 Amazon Fire TV 都允許用戶關閉定向廣告,但這只能阻止用戶的廣告 ID 被跟蹤,而不是其它更重要的信息。
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的副教授 Arvind Narayanan 向 The Verge 進一步介紹了智能電視收集用戶數據的情況:
如果你會用 Roku 和 Amazon Fire TV 這樣的設備看電視,那大公司會用你觀看的內容建立一個全面的畫像。他們的做法幾乎沒被監督或關注,你也不知道那些數據是在哪里出售的。
在另一個研究中,研究人員對 81 種智能家居設備進行了隱私測試。結果發現在用戶沒有使用設備的情況下,亞馬遜的門鈴、Alexa 及 Zmodo 的門鈴等不同等智能家居設備仍然會監控用戶何時說話或移動。
媒體也曾揭露亞馬遜的人工智能助手 Alexa 會私自記錄用戶私人對話,并對其進行識別分析。亞馬遜稱這個過程為系統優化,旨在讓 Alexa 更好地理解「人類的語言」。
但在整個過程中,用戶不知道自己的對話被錄音了,亞馬遜也從未告知用戶你的語音會被真正的人所聽到。
這也是這類語音、數據收集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你對此一無所知。
我們都知道自己在手機上瀏覽信息是會被記錄的,但我們不知道智能電視也會這樣。雖然看起來只是廣告商變了一個端收集數據的事,但用戶知情與否才是問題的關鍵。
事實上,數據是智能電視如此便宜的重要原因。
當你為低價的電視驚嘆一聲「Wow!」的時候,你的隱私可能已經替你買單了。
知乎用戶 @ 兔斯霽 兩年前就意識到花更多的錢買電視就是花錢去廣告:
其實,跟小米這類互聯網電視相比,買索尼就等于花錢去廣告,并且擁有了這臺設備絕對的控制權。其實小米的產品挺不錯,就是廣告太多,要是加錢能去廣告也值了。
智能電視錢收兩頭,一邊低價賣電視給消費者,一邊在用戶開電視之后繼續收廣告費。
而大家對智能電視的廣告不滿情緒越發高漲也會影響智能電視的發展。
兩天前,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對創維、海爾、小米、長虹、夏普、海信、樂視共 7 家智能電視企業進行了約談,督促他們就商業性開機廣告強行植入限時整改。
在輿論和消協的干涉下,智能電視的廣告或許真的會少。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廣告賺錢少了,廠商還是要從你身上把少賺的錢都賺回來。要么把電視賣貴點,要么收集你的數據給你更精準高效地推廣告。
你以為你在看電視,殊不知電視也在看你。你在消費內容,你的內容也在被消費。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5瀏覽量
103858 -
智能電視
+關注
關注
9文章
1388瀏覽量
958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