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1月5日消息特斯拉此前宣布調整中國產Model 3的價格,補貼后售價為29.9萬元,跌破30萬大關。
據第一財經報道,根據興業證券發布的最新一份關于特斯拉國產供應鏈的研究報告,國產Model 3的毛利率要顯著高于美國產Model 3,國產Model 3的生產成本要比美版低20%-28%。興業證券預估,國產Model 3具備27%-34%的降價空間。這也意味著隨著特斯拉供應鏈逐步實現本土化,未來還有可能進一步降價。
特斯拉方面稱,目前可交付的國產Model 3數量近1000輛,產量已經達到了每周3000輛。目前國產特斯拉的訂單量較滿,如果現在預訂,預計要到3月份左右才能提車。
2019年特斯拉交付總量約36.75萬輛車,比上年增長50%,并完成了全年目標。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6瀏覽量
232452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31瀏覽量
1268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小米汽車SU7交付量超越特斯拉Model 3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小米純電轎車SU7的交付量已經超越了特斯拉Model 3。這一數據由小米汽車副總裁李肖爽發布,并得到了雷軍的轉發和確認。 數據顯示,在
特斯拉將暫停上海工廠部分生產線以煥新Model Y
安排將涉及Model Y和Model 3兩條生產線。具體而言,Model Y生產線將在1月22日至2月14日期間暫停生產,而Model
特斯拉計劃推出Model Q:預計14萬
特斯拉近期宣布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計劃:預計于2025年上半年推出一款名為Model Q的新車型,其預估售價將低于30,000美元。這一消息迅速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 特斯拉官方表示,
特斯拉韓國公布Model 3/Y電池供應商陣容:寧德時代、松下、LG新能源
8月16日最新資訊,韓國政府近期對汽車行業提出了一項建議,倡導各汽車公司公開其電動汽車的電池供應商信息。響應此倡議,特斯拉韓國公司迅速行動,在其汽車召回中心的官方網站上,明確列出了為Model 3
特斯拉Model 3性能版售價及選配項上漲,電動機總功率提升至51
新款特斯拉Model 3 Performance采用特斯拉全新第四代驅動單元,持續功率提高22%,峰值功率增加32%,峰值扭矩增長16%,續航里程達296英里(約476公里)。
特斯拉Model 3 Ludicrous版座椅和空氣動力升級即將上市
去年夏季,特斯拉推出改良版Model 3,至今已近一年,而Performance版則始終保持神秘。近期頻繁的泄露事件揭示了新款Model 3
特斯拉Model 3 Ludicrous即將發布:提速更快,性能更強,駕乘更舒適
數月前,Model 3 Performance 試駕車諜照不斷被曝出,但具體上市日期仍未透露。去年夏季,特斯拉發布改良版 Model 3,至
降價2000美元!三大主力車型降價,特斯拉美國新政到底意欲何為?
為每月 99 美元。特斯拉首次將價格一口氣削減了 50%,主要目標是在第一季財報公布之前提高其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采用率。4月19日,特斯拉官網顯示,將其主力車型Model Y、Model
特斯拉Model Y價格下調至25萬元以下
此外,Model S和Model X兩款車型亦隨之下調,分別低至68.49萬元和72.49萬元。同時,Model
小米汽車SU7銷量喜人,預計全年交付5.5-7萬臺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SU7發布會上,雷軍曾坦言該車“每賣出一輛都在賠錢”。他表示,“22.9萬是原定售價,頂配版原本定價為35萬,但車企降價讓我們措手不及,因此決定以最大誠意定價,標準版比特斯
特斯拉歐洲多國推出Model Y后驅長續航版,起價31.2萬元
4 月 11 日,特斯拉正式在部分歐洲國家和地區推出Model Y后驅長續航版本,官方售價為39,990歐元(約合31.2萬人民幣),僅略高于基礎版。
特斯拉Model 3用了哪些芯片?
特斯拉引領了汽車“四化”的浪潮,這背后也帶動了我國汽車產業鏈的上下游。中信證券研究部TMT和汽車團隊聯手多家公司和機構耗時兩個月對特斯拉Model3進行了完整的拆解,并發布了報告。作為電動汽車
特斯拉Model 3/Y銷售政策與市場表現?
此次優惠包括:Model 3/Y后驅版現車享有8000元保險補貼,而前驅版則獲指定車漆限時福利,最高可節省10000元;除此之外,針對Model 3
比亞迪搶跑龍年開局降價第一槍后多家車企官宣降價
萬元。 比亞迪后多家車企官宣降價,包括長安啟源、哪吒汽車、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品牌都已經有動作,而且其他品牌想必也都會跟牌。 目前在電池成本下行的通道下,這也為車企降價提供了騰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