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發生到現在,第一個14天已經過去,第二個14天還在進行,可能不會有多少同行像小編一樣,只能呆坐在家辦公,因為全國范圍內,交通運輸工作已經逐步恢復,包括城際客運、城市公交,配合企業生產復工的需要。
牢騷不敘,回到本文主題,新冠疫情防控,智能交通技術能做什么?
人、車涉“疫”排查
疫情防控,最重要的即是防控,搞清楚人、車的流動,從哪里來,經過了哪里,到了哪里,從而從千萬甚至億萬數據中,排查相關在疫區停留、經過的人和車。排查車輛比較簡單,這和交通管控中,車輛卡口大數據系統極為契合,因此在疫情防控初期,諸多省、市都依靠緝查布控系統,將相關車輛數據排查出來,從而為下一步有針對性的隔離防控提供依據,而且這樣的排查用時很短,主要依靠市際卡口的前端采集數據,被套牌的可能性在經過前兩年的專項打擊和長期執法,已經近乎于零,但存在車牌識別錯誤的可能性,而一個車牌識別錯誤,就會對一個家庭造成困擾。
車輛排查較為容易,人員的主動排查就相對復雜,鐵路、航空、道路水路客運、順風車等出行都已經實施了實名制,但道路客運還存在站外上客的情況,相對難以獲得完全的旅客信息,而且多種出行方式的售票信息系統并不互通,只有將這幾種出行方式的旅客出行信息全部匯集,才能完全排查。
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乘坐家人、朋友的小汽車或者黑車返鄉,這部分人又怎么排查呢?我們知道,手機信令是早期交通信息服務以及交通規劃經常用到的數據,因此可通過手機漫游記錄可以查詢人員是否到過疫區,至少能精確到哪一個縣。
當然,對于人員排查,不僅僅需要是否到過疫區,更重要的是,當乘坐過某一交通工具的人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對同一時間(甚至是之后所有時間,比如出租、網約車和黑車)乘坐同一交通工具的其他乘客(甚至包括同一候車大廳候車、同一服務區相同時間停留過的乘客)進行隔離、檢測,也就變得尤為重要。
當這些交通工具是合法的出行服務提供商提供,因為已經廣泛實施實名制,那么查找相關人員也就不那么困難,但如果確診人員乘坐的是非法營運車輛,那么相關排查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因此這一階段,對非法營運車輛的識別、打擊將是運管、交警部門的一個重要工作,包括非法營運大巴,藍牌車甚至于摩的、電動單車。
對于非法營運大巴、藍牌車的打擊,也可以通過視頻智能分析初步實現,尤其是在客運站、高鐵站、機場附近游弋、兜圈子,一定時間內多次進出相關停車場、廣場,都可以進行初步識別,并提供給相關執法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判別、執法。
復工后的交通運輸保障
現在的交通運輸工作重點是既要防控疫情,也要為復工返工提供支持。
城際貨運和疫情緊急物資保障方面,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可以為車輛運行監測、車輛調度提供技術支持。
在城際道路客運方面,有部分地區已經恢復道路客運,但客座率不得超過50%,以減少交叉感染的幾率,因此,這需要車內視頻監控系統對車內客座率進行識別,超過50%即發出預警。
市內交通方面,也已有部分城市恢復,但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不論是公交、出租、網約車,能夠實現實名制出行是許多地方政府和運輸企業的現實需求。通過什么實現?一是讓乘客主動掃碼自行填寫信息,但可能難以獲得真實信息;二是通過聚合支付,比如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一些公交公司的出行APP,將實名制作為掃碼支付的前提,缺點就是,總有一些非電子支付的乘客。
從現實需求的角度來說,即便一些城市恢復了客運和公交運營,但乘客數量較少,出行需求難以把握,線路重開,也是浪費公共資源,因此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定制客運、定制公交,在疫情防控與保障復工返工的現在,就尤為重要。比如為疫情防控的醫生護士提供定制班線,為重點企業復工提供通勤客運,為城際出行、市內公交定制出行(出行人數達到一定需求后開班)。
比如黑龍江的出行者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龍江交通12328”的“道路客運出行信息采集”板塊,發送自己的出行信息,相關運輸企業組織運力完成定點運輸,從而滿足農民工、學生等規模較大返程群體的剛性出行。又比如,成都公交集團擬提供“點對點定制包車”服務,包括企業用車時間、線路走向、使用頻率等,提供一套完善的通勤營運方案。定制公交專線的客流人數要求為25人及以上,統一票價為2元/人,專線直達,中途無停靠站點。用于定制公交專線的所有車輛均在出車前進行消毒;司機上崗前均進行體溫檢測且佩戴有口罩,包車乘坐人員必須佩戴口罩;車輛行駛過程中,全程打開車窗進行通風,保持車內空氣流動。同時,針對工業園區、企業、學校等不同出行需求,還有大巴車、豐田考斯特商務巴士、紅旗H7轎車等特殊車型可選擇。
最后就是,所有公交、出租、網約車、城際客運等所安裝的車載視頻監控,都可以升級一下功能,識別乘客是否正確佩戴了口罩。
技術以人為本
除了這些,智能交通技術還可以為疫情防控做點什么?或者說為被疫情而影響出行甚至生活的人,做點什么?
有一點,ITS114認為很有必要,就是識別長期在外地行駛而且近期未到過疫區的車輛,尤其是湖北車牌,為這部分車輛相關的人提供證明,至少保證其不會受到惡意的歧視。這一點,主要是基于本地城市車輛卡口大數據識別以及與湖北省的車輛卡口大數據交叉比對(疫情發生前后),還可以加入湖北高速公路出入口車輛數據庫進行比對。比對結果可以通過交警微信小程序、公眾號進行查詢,并支持打印。
現在多地采用的是湖北籍車輛一律勸返的進入措施,盡管是非常時期,但也可以做得更為人性化一些,公路情報板可以沿路展示相關信息,卡口識別后可以通過關聯的車輛手機號發送短信,而不必等到高速公路出口或者防疫檢查站再勸返,既浪費人力,也傷人。
除此以外,系統與系統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在緊急時期進行數據共享,很有必要。
比如前文提到的各種聯網售票系統和出行預約系統共享,就可最大可能的還原某一出行者的全部出行軌跡;屬于公安交警的車輛卡口大數據系統與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數據、ETC門架數據、服務區加油站卡口數據等共享,就幾乎能得出某一車輛的全部在途數據,公安交警的卡口數據與交通運管的場站視頻監控數據結合,就能更好的判別非法營運車輛。
相信不少人,從老家返回工作所在地前后,都要去填寫各不同部門的相同信息表,有的甚至是紙質表格,包括出發地的街道辦、村委,高速公路省界防疫檢查站出口、市際道路防疫檢查站、居住地的街道辦、園區管委會,衛健委,派出所等等單位,像筆者這樣在都市圈內不同城市生活、工作的,若是要外出工作,一天更是要檢查、測溫多次。
實際上,不同部門完全可以采用一個健康信息填報小程序,并獲得相關信息,從而避免不同部門采集相同信息對返工人員所造成的的困擾,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部門協同,而這正是智慧城市推進真正落地的最大難題。
對于測溫而言,如果當天在某一點測溫之后,在其他檢查點,是否可以走免復檢通道,從而減少排隊造成的等待和擁堵?至少在高速公路、市際道路,可以共享相關信息吧?比如四川交通廳高管局就開通了免復檢通道,對當天已經測溫過的相關客運、貨運司機,提供免檢通道從而快速通行。
最后想說的是,智慧城市的藍圖再美好,“城市大腦”框架再如何如何的先進,沒有人的執行和落地,沒有全局一盤棋的共享和復用,沒有真正用于過實戰,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就像許多指揮中心的大屏幕,好看是好看,但也僅只是好看而已。
疫情是對各種技術和信息化系統的一場無準備大考,我們看到了一些系統在裸泳,也看到了一些系統能夠迅速的轉入“戰時”狀態,這背后還是人的因素在做支撐。
技術以人為本,這句話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
-
智能交通
+關注
關注
12文章
807瀏覽量
435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