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4核的CPU,為什么手機都8核還不如電腦4核?還有手機內存和顯卡?都有什么很大差距?
毫不夸張的講:手機CPU在處理能力上,是遠遠比不上電腦CPU。
如果把電腦處理器比作一個壯漢,那么手機處理器就是個七八歲的小娃娃。不存在貶低手機CPU的意思,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其中的緣由。
二者的架構不同
其實從本質上來講,手機CPU和電腦CPU是不能比較的,因為二者的架構不同,就像問螞蟻和大象誰力氣大一樣。先說電腦,絕大多數電腦使用的cpu架構是inter的x86架構,這種架構更偏向于高強度的計算,比較適合電腦的工作場景;
智能機使用的則是arm公司推出的ARM架構,特點是在低功耗的情況下,還能保證較高的計算能力,所以被各式各樣的移動端廣泛應用。不過請注意:低功耗下的高性能是相較而言,再不考慮功耗的情況下,手機cpu的性能肯定能在提升一截,但這樣的后果就是發熱嚴重,硬件損耗加劇,畢竟誰也不想抱著一個燙手“板磚”在手里玩吧。
集成度不同
嚴格來講,手機CPU應該叫做手機SOC(片上集成系統)。
和電腦CPU類似(注意是類似),手機SOC也是通過把像NPU,GPU,內存等一系列元件集成到硅板上。但是!除了SOC,還有電池,天線模塊等構件也需要擠到手機這么一塊巴掌大的地方。這種結構注定了手機SOC不能做的太大,只要物理層面沒有取得重大突破,手機CPU的性能就會一直卡在某個瓶頸處(所以高通年年擠牙膏也是情有可原)。
電腦就不一樣了,只要用戶樂意,主機機箱想弄多大就弄多大,實在不行加個水冷,根本不用考慮散熱問題;電腦的主板除了芯片外,還可以插內存條,顯卡等等,光是一塊顯卡的體積都要比手機的塊頭大。
另外,很多廠家都喜歡在宣傳的時候說:“我們xx手機搭載了8個CPU”、“我們大有十個!”。聽上去非常牛掰。雖然說按照常理來講,核心數越多性能確實也越強。但不看頻率談性能就是耍流氓!手機cpu的核心是有高頻和低頻之分,也許前幾個的頻率是2.8Ghz,但后面的幾個核心工作時的頻率就只有1.6Ghz了。畢竟這個從用戶的角度是看不到的,誰也不知道廠家到底有沒有耍小心機。而且,目前大多數手機應用并沒有針對多核的場景做出優化,也就是說,有可能你手機里只有一兩個核心累的要死要活,其他的幾位都在旁邊看戲……
電腦就不同,如果打開設備管理器查看電腦cpu,你會看到每一個核心都是高頻率的,同時電腦多線程任務要成熟許多,不是手機CPU能夠比較的。
所以,手機CPU想要超過電腦,單單從軟件層面上考慮是不行的,必須從硬件入手,這個難度同樣也很大。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70瀏覽量
427244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65瀏覽量
369192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902瀏覽量
21300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