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汽車科學島)
鋰電池“無鈷化”成為了行業技術研發的全新方向,主流的鎳鈷錳酸鋰與鎳鈷鋁電池都在不斷的降低鈷的比例。比如比亞迪電池的將比例調整至8:1:1,松下電池以及LG化學等知名供應商也在不斷下調鈷比例,其中特斯拉裝備的鎳鈷鋁電池更是極大的下調了比例——結構穩定性再一次值得“探討”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全球電池供應商都在“去鈷”呢?
原因為全球鈷產量66%出在剛果共和國,這是一個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國家,其國家特點用一個字總結——亂。剛過的局勢不穩定直接影響了鈷的產能,同時也決定了鈷的價格難以控制。而電池梯次利用最難以回收的則是鈷元素,最高回收利用率也僅僅是50%左右;這些因素決定了鈷會嚴重影響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行業發展,同時動力電池的高價也決定了車輛的難以普及。
除上述因素的影響以外,動力電池類型的轉變還有兩個必然。1:鎳鈷類三元鋰不論鈷的價格是否可控,其產能與汽車普及的速度與需求相比總會達到瓶頸期,屆時電池的成本會更高。而想要讓電動汽車替代燃油車,其核心因素必然是低價格,否則一切都是空談。而能降低電池制造成本的方式只有淘汰這些元素,于是連過渡金屬都不會用很多的磷酸鐵鋰電池必然成為主流。
磷酸鐵鋰電池雖然有能量密度偏低的缺點,但是制造成本可以下降哦!價格差與容量差和推重比差,這些因素決定了換裝鐵電必然會出現續航里程的增長,而不增長里程則必然會有價格的大幅下探,這才是消費市場的剛需。其次鐵電池還有使用壽命長且安全等級高的優勢,完整循環充放次數會是鎳鈷三元鋰的一倍之多;且能夠經過高溫擠壓和穿刺的碰撞試驗保證安全。
2: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并不需要很長的“車輛續航能力”,這一說法也許很多人都不認可但卻是事實。因為僅依靠電池本身很難實現超長續航,容量的增長又會影響充電效率,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只能依靠“充電道路”。在基建方面有巨大優勢的國內,針對小微型載客汽車(家用代步車型)的無線充電道路早晚會興建,屆時普通公路的日常短途通勤有兩三百公里的續航就可以滿足,長途駕駛則是路由多長車輛的續航能力就有多長。
重型商用汽車是最難也最簡單普及新能源的車型,難點在于需要超大容量的電池組實現合理的續航,這就決定了電池成本會極高、車輛價格也會非常之高。簡單自然也在于“充電道路”,但這類車更適合無軌電車和高鐵的取電方式——架空接觸網有效充電,充電設備的架設成本會比無線充電道路的建設成本還要低。這一模式最早是在國內各大企業討論,但很可惜的是已經在海外某些國家進行了測試和建設了。
(責任編輯:fqj)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8瀏覽量
232464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9瀏覽量
779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