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通信在當今這個時代無所不在,跟很多年前相比,這是一個徹底的變革。我們有智能儀表,有更多的智能自動機械。我們還將會有智能交通工具,智能應用和智能家用電器。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智能電網。
下圖是一個很簡單的電網模型,整個模型建立在客戶端需求上。在家里,我們一般都有各種電器。從能源使用率的角度考慮,或許我們可以使用微型發電機。然而,我們將會逐漸面對更為復雜的問題,就是用戶行為。隨著各種智能電器加入了顯示和交流功能,我們所擁有的智能儀表數量在不斷增加。大量電器的使用,背后靠的是交流電網的支撐。下一步我們會連接到配電網上,通過集中式的模型,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們將進入與其他國家或電網公司相互交聯的時代。
智能電網的典型模型更多的是一種網狀結構。而非分層式結構。它包含了如下幾個特點:
1.首先,它實現了客戶參與,讓用戶不再處于被動狀態;
2.其次,它將發電和儲存連接在一起,讓它們變得可讀并簡化了程序;
3.最后,它還能產生新的產品和服務。
下圖是一個本地電網-有能量儲備和鏈接最終用戶端的真實變電站模型。網絡公司在這個模型里有什么機遇嗎?將來它們有可能成為電力、熱力和能源存儲的集成商。同時,隨著更多信息的損失、限制和對資本投資的高效利用要求,它們還可以扮演系統優化者的角色。最終,它們成為能源集成者,將眾多小型發電廠和用戶需求結合到一起,提供解決方案。
現在智能電網到底發展到了什么程度?見下圖。大家都會問:我在圖上哪里能看到一個活躍的網絡?或者在哪兒能看到用戶的互動?又或者哪里可以體現出正在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或能源設備?我認為這些問題都提錯了,因為如果你們想要知道智能電網目前真實的發展程度,你們得先看看整個模型的前提。比如變革的強烈動機,股東的支持,有效的規則制定,立法框架,政策鼓勵以及優秀的工程師。如果你們沒有看到我所列舉出來的這些前提,那么智能電網就沒有任何發展。
電網有個40年壽命的問題,現在的電網都在更新。如果我們僅按照現有的設計來更新電網,那么我們又會被困在今天的設計里而保持再一個40年不變。
智能電網除了智能以外,還需要更多地智慧。什么是智慧?比如:智能可以判斷番茄是一種水果,而智慧則是知道不應該把番茄放到水果沙拉里。所以說智慧是基于對人類活動的理解。總而言之,我們需要智能電網,但智能電網也需要聰明的用戶。
-
電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2112瀏覽量
59364 -
智能儀表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2瀏覽量
23970
原文標題:智能電網的進化過程
文章出處:【微信號:NewSmartGrid,微信公眾號:衡碳能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