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零下3攝氏度,風速6米每秒,昨晚雪不大,但部分路段有暗冰,運輸設備的卡車請注意觀察通行……”12月12日,在石棉縣挖角鄉新橋村7組海拔2400米的35千伏王崗坪變電站施工現場,國網雅安電力(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雅電集團)戴炳建、王文雄和彭淑華等工作人員,已連續5個月堅守在一線,除了負責施工現場安全監護外,還要將每日天氣狀況及時向上級匯報。
石棉王崗坪景區被譽為“川西最大的天然景觀平臺”,并與“蜀山之王”貢嘎山主峰直線距離僅40余公里,視覺獨特,是觀賞貢嘎群峰絕佳平臺,擁有萬畝原始森林、萬畝牧場草甸、千年高山杜鵑、千年牦牛故城遺址等獨特的旅游度假資源,也是開展高山滑雪、文化體驗、森林康養、主題休閑、親子度假、戶外攝影的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
2017年,被納入省重點項目的王崗坪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隨著開發逐漸深入,用電負荷快速增加,普通線路已無法滿足景區開發需求。對此,經過全面摸排和分析后,今年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作出一個重要決定——在海拔2400米的王崗坪大山上,投資建設一座變電站,由雅電集團負責建設管理和建成后的運維工作,以此為景區項目建設和運營提供有力支撐。
12月11日至12日,本報記者跟隨電力施工人員來到王崗坪,探訪了這座正在修建的變電站。
設計注重綠色環保
“星空下的雪山盛宴、云端上的度假天堂。”王崗坪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詩情畫意的名字背后,電力施工人員卻要面對嚴寒、高海拔和惡劣自然環境的多重挑戰。
“這次,我們要在2400米的高海拔區域建設變電站,輸電線路需翻越2800米海拔,不管施工難度還是建設高度,這對雅電集團來說都是第一次。”雅電集團35千伏王崗坪輸變電工程業主項目部經理辛健說。
為畫好王崗坪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這張藍圖,雅電集團強化供電保障服務工作,主動與石棉縣委、縣政府會商,協調政府相關部門和景區開發企業共同開展現場查勘,確定變電站選址。
“我們在雪山之下、云端之上建設變電站,需要翻山越嶺,沿途道路艱險,施工現場氣候惡劣,困難很大,但建成后能為景區就近配套最方便和可靠的供電接入方案。”承擔施工現場協調和景區開發供電保障工作的雅電集團石棉縣供電公司發展建設部主任吳曉斌說。
工程設計中,雅電集團充分考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從綠色環保角度出發,通過精確測量和計算,使用預制艙電力設備減小變電站占地面積;10千伏線路通過電纜入地和植被恢復,減少桿塔和線路廊道對林地占用;站內選擇防潮且噪聲小的設備,以減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經過多方籌備努力,35千伏王崗坪輸變電工程項目應運而生,工程將新建容量2×10兆伏安的主變兩臺,架設11千米35千伏供電專線一條,需組立鐵塔43基,為景區配套架設10千伏配電線路8回,為保障用電質量,還將安裝2×2兆乏的電容器組。
澆塔靠騾馬運送砂石
12月11日上午10時許,記者沿211省道從石棉縣城出發,40分鐘后到達位于挖角鄉場鎮的35千伏王崗坪輸變電工程項目部,并與項目經理廖偉會合。項目部正開展輸電線路鐵塔基礎澆筑施工,線路施工人員和“馬夫們”正趕著20余頭騾馬往山上運送砂石。
望著近在咫尺的項目部,記者驚喜道:“終于到了!”廖偉卻說:“35千伏王崗坪輸變電工程施工項目部細分為線路項目部和變電站項目部,變電站項目部距挖角鄉場鎮還有3小時車程,早著呢!”
建電網不像蓋房子,在一個地方精心施工就行。網由線組成,施工中,人就得沿著輸電線路來回跑。線由塔聯結,建電網還得先組塔。
這里是大山荒嶺地形,每一基塔的組塔地點并無道路到達,騾馬成了運輸砂石的主力軍。據廖偉介紹,還有10基鐵塔因山勢陡峭,即使騾馬也上不去,需專門架設施工索道。
記者看到,每頭騾馬左右兩側各有一個背簍用來運輸砂石,待砂石填裝完畢,這支超過20頭騾馬組成的運輸隊伍,便浩浩蕩蕩從場鎮出發了。
“為什么背簍只裝到一半,不裝滿?”面對這一疑問,馬夫笑而不答。3分鐘后,舒適平坦的水泥路面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坡度近40度,如羊腸般的崎嶇山路。“沿山路走30分鐘,之后沿著腳印走。”廖偉說罷,就與另一名電力工人走到了隊伍最前面。
剛開始,整個隊伍有說有笑,1個小時后,急促喘息聲不絕于耳,人和騾馬呼出的熱氣連成一片。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騾馬的體力也像人一樣是有限的。
這時,四周景色已從田園風光過渡到了密林深處,部分路段手腳并用才能通過。2小時后,運輸隊伍終于到達了9號鐵塔的澆筑位置,它位于荒無人煙的山體一側。將鐵塔四個腳澆筑完成后,運輸隊伍會再次啟程,前往下一座鐵塔所在位置。
“沿途共要建造鐵塔43座,其中通過汽車將材料直接運抵的僅有4座,其余鐵塔只能用騾馬和索道運輸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高度確保安全。”廖偉說。
18時30分,經過6個多小時“上山靠爬,下山靠滑”的跋涉,一行人終于回到了挖角鄉場鎮,完成了距離最近兩座鐵塔的澆筑工作。能夠想象,隨著鐵塔距離越來越遠,海拔越來越高,澆筑工作將日益艱難。
上山不到40公里路程用了3小時
12月12日7點40分,我們跟隨兩輛運送35千伏預制艙設備的卡車從挖角鄉場鎮出發,沿著王崗坪景區的山區道路向變電站施工現場挺進。
“部分路段有暗冰,運輸設備的卡車請注意觀察通行……”李小茂的對講機里傳來山上工作人員的聲音。
負責押運的是雅電集團檢修安裝公司線路班工作人員李小茂,得知路況較為理想,汽車在山間一路飛馳,行駛完林場前18公里的景區道路A標段,用時不到30分鐘,此時海拔已攀升到2000米。
經過林場關卡工作人員簡單詢問與道路安全提醒后,我們正式進入景區道路B標段(林場道路)。尚未硬化的道路讓車速從60公里/小時陡然降低到10公里/小時,海拔逐步攀升,車窗外景色不斷變化,原始森林、懸崖峭壁、霧凇冰凌……不管何種景色,伴隨無數個蜿蜒曲折的彎道和劇烈抖動,車窗兩側的風景都會讓人進入到一種眩暈的狀態。
到達海拔2600米后,便迎來了最危險的一段路程,這里一側是山體,另一側則是高達近百米的懸崖。不少彎道又急又窄,只有1.5個車道的寬度,運輸預制艙的2輛卡車需多次調整角度才能通行,如遇到會車,則需倒退很遠,緊貼懸崖一側才能完成。李小茂多次下車,踏著溜滑的積雪和暗冰指揮交通,小心監護著車輛安全通過危險路段。
上升到峰值海拔2800米后,經岔路后,開始一路顛簸著下坡,中午12點,預制艙安全抵達海拔2400米處的35千伏王崗坪變電站施工現場。總共不到40公里的路程,用了3個小時。
“目前,變電站正在土建施工,土建結束后,才開始安裝主變壓器和預制艙,今天我們要把先到的預制艙設備,用起重機吊到變電站外的空地上。”李小茂指著施工現場說。隨后,10多名施工人員收拾空地上的雜物,為起吊做準備。
“吃飯了!”下午一點,忙碌了一上午的電力施工隊迎來了午餐,一個蓮花白湯、炒茄子、芹菜炒肥肉,在低溫寒冷天氣中,沒有比一頓熱氣騰騰的午餐,更讓施工人員感覺寶貴的。
“你運氣好,能吃到我們的工地午飯,近段時間,我們這里施工用電的線路已覆冰,經常故障停電,工地上也經常沒法做飯,我們吃了兩天方便面了。”王崗坪變電站項目工作人員王文雄說。
變電站項目部有戴炳建、王文雄和彭淑華3名技術人員常駐,保障變電站所有項目施工安全。
午飯后,物資運輸組一分鐘也沒休息,就開始設備起吊作業,土建組繼續攪拌混凝土。這些艱苦工作,對于習慣了常年在工程一線摸爬滾打的變電施工人員來說并不稀奇。王文雄說,他們在工地上最怕的,是這里的地勢偏遠和與世隔絕,因為變電站項目部方圓5公里內少有人跡,手機信號也時有時無。
“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一待就是五個月,只回過家幾次,除了要認真工作,就是想家。”“王崗坪景色倒是好,五個月來我們也看得差不多了,現在唯一的心愿就是變電站盡快建成,游客們來了能更順暢地用電。”……
王文雄說,電網建設者對待自己建設的工程,就如同自家孩子一樣,怎么看怎么好。“在王崗坪建設變電站,就是在高山地區建設光明走廊,建成后,它將照亮整個景區。”
這五個月,這群電力建設者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今年6月30日,35千伏王崗坪輸變電工程正式開工,7月至9月是汛期,暴雨頻繁,通往施工現場的道路,遭遇了山洪泥石流和塌方,數十處中斷。11月到次年3月又是王崗坪大雪冰凍期,道路積雪和覆冰嚴重,天氣惡劣到施工無法開展。據辛健介紹,受洪期和冰雪期影響,王崗坪在一年中,電力建設有效工期不足5個月。
多重極端環境下,電力建設者們沒有低頭,他們積極聯系對接氣象和交通部門,及時了解天氣狀況和交通道路信息,制定相應計劃策略,勇敢與天氣和惡劣自然環境作斗爭。
“施工條件如此惡劣,我們就要合理安排工期,入冬以來,只要天氣晴好,我們就抓緊時間往山上運設備。希望兄弟們再加一把油,爭取王崗坪輸變電工程能按計劃在明年順利投運。”辛建說。
35千伏王崗坪輸變電工程,創造了雅電集團的最高海拔、對環境影響小、可靠且智能等業績,在不久的將來,它將在王崗坪的云端上昂揚起舞,為景區的索道、小火車、滑雪場、小木屋觀景臺等項目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讓王崗坪景區這顆璀璨明珠,迸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
變電站
+關注
關注
7文章
1266瀏覽量
42245 -
鐵塔
+關注
關注
1文章
23瀏覽量
7400
原文標題:建在“云端”的變電站 運輸電力設備靠騾馬
文章出處:【微信號:SmartGrid-cn,微信公眾號:智能電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