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商用一代研發一代。我國5G商用已滿一年, 6G的研究在去年啟動。面向2030年,移動通信會發生哪些改變,6G將帶來哪些應用,6G的網絡結構又將如何構成?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專家、6G項目總監劉光毅在日前由中國移動研究院主辦的“6G系列研討會”第二次會議上,詳細闡述了6G需要具備的技術特征和網絡架構。
6G網絡將達到什么能力
劉光毅認為,通過對應用場景的理解和分析,6G網絡性能指標的定位包括了幾個方面:一是6G網絡的峰值速率要達到太比特級(Tbps);
二是用戶體驗速率達到吉比特級(Gbps);
三是用戶的時延接近實時處理海量數據;
四是無線網絡的可靠性接近有線傳輸;
五是6G流量密度和連接數密度比5G提升至少10倍,甚至千倍;
六是支持高速移動通信,速度突破1000公里/小時,不僅支持高速鐵路的通信覆蓋,還支持對飛機的覆蓋;
七是在頻譜效率上能夠有兩到三倍的提升。
劉光毅說,我們希望6G網絡能夠帶來一些全新的能力,比如達到亞米級甚至厘米級的定位精度,還有超低的時延抖動和超高的安全性,以及全新的網絡智慧等級。為了滿足這些指標,6G需要在頻譜的使用范圍、使用效率、網絡架構、功能以及安全和AI方面進行全新的變革,以此滿足6G業務和應用需求。
6G網絡演進三個驅動力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網絡架構在不斷變化,3G用三層架構,4G采用全IP架構。5G則引入了IT和大數據技術,實現5G核心網的SBA、控制面和用戶面分離、網絡切片技術等,在無線網上NG-RAN引入CU-DU分離架構,帶來靈活部署的結構。
那么,6G網絡是什么樣的結構?
劉光毅表示,從整個網絡演進和變革來看,設計6G網絡要考慮三方向的驅動力。一是新業務、新應用、新場景帶來什么樣的需求;二是解決現網問題和面臨的挑戰,去年5G NSA建設帶來高能耗、高成本、運維效率低等挑戰,未來網絡設計要考慮如何改變這些現狀;三是隨著云計算、大數據 、AI技術的進步,新技術發展帶來了驅動力。
在解決現網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上,劉光毅認為有四個問題比較突出。一是要進一步解決時延問題。固化的協議結構成為實現更低時延的瓶頸,對于5G無線網絡來說,協議結構是分層的,所有業務要一層一層處理,每一層的處理都會有時延,構成一個業務傳輸時延的瓶頸。要進一步縮短空口的時延,勢必要打破這個結構。
二是網絡切片的支持技術要進一步演進,5G支持端到端切片,但在標準設計之初,切片的設計和優化在無線網和核心網是分別考慮的,二者是否能夠很好銜接有待SA商用驗證,這需要在6G網絡設計中考慮。
三是要解決單一的網絡結構帶來的高成本和高功耗問題。目前5G網絡部署是以基站為單位,全功能部署,這會使整個建設的成本高、功耗高,在6G網絡要做變革,根治這兩大問題。
四是大規模基站部署成本高、運維難度不斷提升,要思考用AI和大數據實現網絡運維的智能化,但由于5G網絡設計之初沒有完整地考慮對這些功能的支持,目前所做的智能化運維突破,很難做到全網運維支撐。相信6G時代,網絡運維的自動化必將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劉光毅表示,受新業務、新應用、新場景驅動,要求6G網絡有更高可靠性,更低用戶面和控制面的時延,更高的流量密度、設備密度。而云計算、大數據 、AI都會在6G網絡中進行深度融合,使網絡更高效、更智能。
6G網絡結構六個基本特征
2019年,中國移動提出6G將有五個方面特征,今年劉光毅認為,還可以加上數字孿生的基本特征。
6G網絡第一個特征是按需服務。6G會有更多新業務、新場景,用戶多元化、個性化,網絡要進一步提升感知能力,包括行為、業務、意圖的感知,根據用戶業務需求配置網絡資源,提供體驗保障。
第二個特征是至簡網絡,多種接入技術接入一張核心網,接入網實現即插即用。通過架構、功能、協議的簡化,實現網絡精準服務的同時,節省成本、節約能耗。實現輕量級的無線網絡。未來接入網絡分為兩層,一層是信令接入層,另一層是數據接入層。通過分開部署,節約基站部署的數量,基站功能可以分階段按需加載,而不是全功能基站加載。
第三個特征是柔性網絡,以用戶為中心,按需網絡生成,而且網隨人動。網絡功能去中心化管理,支持獨立的網元和服務的伸縮、演進和靈活的部署,實現端到端的微服務化網絡。
第四個特征是智慧內生。AI技術有長足進步,5G已經考慮使用AI的智慧化,但5G的AI是一種外掛式或者說是嫁接式的應用,很難做到像人類神經網絡一樣的一種內在能力。期望6G網絡中,能夠把AI做成神經系統。為了滿足智慧內生,需要在6G網絡中引入數據收集面和智能面,通過數據收集面對6G網絡全域數據進行收集;智能面使這些數據按需調用,根據不同的AI場景提供不同的AI支持。
第五個特征是數字孿生。未來的網絡是數字孿生的網絡,可以對每一個網元、每一個基站、每個用戶的服務在虛擬空間的在線狀態做實時監控,對運行軌跡提前預測,對服務可能出現的掉線提前干預,避免網絡事故發生。還可以對新功能提前驗證,實現網絡自我演進。
第六個特征是安全內生。6G網絡的安全尤顯重要,據預測未來戰爭的發生可能不是對物理世界的攻擊,而是對孿生世界的攻擊。
劉光毅說,結合DICT發展的趨勢,我們在5G網絡發展中看到的經驗和教訓,期待6G能夠在以下五個方向變革,一是引入數字孿生,二是實現多方數據和資源的協同管理;三是實現端到端的微服務化設計;四是至簡基站;五是數據和信令的分離,進而帶來整個網絡部署效率和成本的提升。基于此,劉光毅提出未來網絡邏輯架構的建議,未來網絡將由“三層、四面”組成。三層包括:資源層、功能層、服務層,資源層提供底層的無線、計算、存儲等基礎資源,為功能層的功能生成提供支撐和服務,功能層為服務層的業務和應用提供支撐。在功能層引入數據收集面、智能面、共享與協作面、安全面,實現安全內生、智慧內生。
從關鍵技術到網絡架構,6G尚處于發展前期。5G將通信網絡帶向萬物互聯,希望6G能使這一愿景遍地開花。
責任編輯:tzh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99瀏覽量
89250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13瀏覽量
270333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4瀏覽量
5660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