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WDC大會上蘋果官方宣布了一件大事:Mac PC系列產品線將與X86陣營說拜拜,改用基于ARM架構的自研處理器。這意味著,繼iPhone、iPad、Apple Watch和AirPods之后,蘋果旗下的又一條硬件產品線完成了換“芯”之旅。
不是第一次換芯
實際上,Mac在歷史上曾經歷過多次換芯的過程。比如,1984年Mac的處理器從MOS 8位6502處理器換成了摩托羅拉68K;1994年又從68K系列換成了PowerPC;2005年與PowerPC“離婚”,并與英特爾旗下的X86架構處理器展開了長達15年的婚姻。
蘋果自研處理器在iPhone(如Apple A13 Bionic)、iPad(如Apple A12z Bionic)、Apple Watch(如Apple S2)和AirPods(如Apple W1/H1)等領域都取得了成功,而蘋果也在不斷打磨自研芯片的旅途中掌握了CPU、GPU、NPU、音頻、視頻乃至基帶層面的核心技術。當Mac也加入到蘋果自研處理器的大家庭后,可以打通手機、平板、PC這些強調計算力設備之間的軟硬件生態。
蘋果能成功嗎
蘋果自研處理器在Mac取得成功的概率超過90%。原因很簡單,Final Cut Pro、Logic Pro等專業軟件已經為基于ARM架構自研的處理器做好了適配準備。與此同時,微軟的Office,Adobe的Lightroom、Photoshop等生產力應用也都能在新一代Mac上滿血輸出,可以通過虛擬機運行Linux、Docker等專業工具,你甚至還能直接在Mac身上運行iOS和iPad OS上現有的APP,真正做到了移動端與PC端的一致性體驗。
按照蘋果的計劃,2020年底我們就能買到首款搭載自研芯片的Mac,而蘋果也為新Mac準備了2年的過渡時間,在此期間開發者可以通過蘋果提供的Xcode、Rosetta 2等工具以及DTK平臺實現應用的跨平臺遷移。
在此期間,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Mac依舊會保持迭代更新,未來一段時間我們將看到ARM和X86兩種生態Mac的協同發展,但這種局面具體可以維持多久,就要看蘋果自研的芯片最終能否取得成功了。
來自微軟和英特爾的試水
實際上,早在蘋果之前,Wintel聯盟都曾嘗試過跨生態的征程,但最終卻都以失敗告終。
先來看看英特爾。
2012年,英特爾發布了代號為Medfield的移動SoC處理器——Atom Z2610,和我們熟悉的高通驍龍、華為海思麒麟等基于ARM架構的SoC不同,英特爾Atom Z系列移動平臺采用的是與PC一脈相承的X86架構,先天性能更強一些,但在功耗、發熱和兼容性方面的表現欠佳。
Atom Z系列隨后還經歷了從Clover Trail+(如Atom Z2560)到Moorefield平臺(如Atom Z3580)的迭代,始終沒能在手機圈打開局面,很快就泯滅于歷史的長河之中。
再來看看微軟。
面對iPad的成功,微軟一直也想搞一套適用于平板電腦和二合一設備的生態環境,在2011年初便演示了運行在ARM架構上的Windows8,并于2012年改名為“Windows RT”系統,并被用于自家的Surface RT系列產品線。
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Surface RT
如果說英特爾Atom的失敗源于底層硬件架構的兼容性,Windows RT的失敗則要歸結于軟件生態的崩潰——我們所熟悉的很多應用都無法運行在Windows RT系統上。隨后,微軟還推出過Windows 10 S試圖扳回一城(用于驍龍筆記本),但該系統只支持UWP應用卻不支持Win32程序(也就是咱們熟悉的后綴為.exe的軟件)依舊是最大死穴。
UWP應用
最近,微軟還在打磨新一代的Windows10 X,該系統是為雙屏筆記本量身定制,代表產品就是還未上市的Surface Neo,它能以沙盒方式運行Win32程序,算是解決了Windows 10 S的最大不足。
得生態者得天下
總之,Wintel聯盟已經沒有早前那般穩固了,微軟一直都想拉ARM架構的處理器入伙,而英特爾則想將X86架構的處理器運行在Android系統環境中。
只是,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微軟和英特爾都沒能取得成功,始終沒能解決軟件和硬件之間生態的割裂問題。
反觀蘋果,自研處理器在iPhone和iPad領域的成功,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開發者和APP生態,在很多生產力場景中(如PS、視頻渲染),APP的運行體驗并不比X86軟硬生態差多少,而且效率往往更高。
那么,你覺得當Mac電腦武裝了ARM架構的自研處理器后能否重新定義生產力?你又是否期待此類設備的上市呢?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409瀏覽量
231207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69瀏覽量
369245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76瀏覽量
200021 -
Mac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10瀏覽量
5171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Arm自研AI芯片,英偉達、MTK聯合研發Arm AI PC處理器,算力之戰升級
ARM處理器的尋址方式
蘋果自研Wi-Fi芯片或明年商用,用于部分iPad
ARM處理器和CISC處理器的區別
ARM處理器的結構和特點
ARM處理器概述和發展歷程
研華無風扇BOX PC搭載兆芯KX-6000G處理器
蘋果Mac產品線將迎來大規模更新,M4系列芯片成主角
蘋果即將推出最迷你的臺式電腦Mac mini
蘋果調整頭顯產品線策略,標準版頭顯成新焦點
蘋果市值一夜暴漲8113億 蘋果計劃更新Mac產品線
什么是超標量處理器的流水線?超標量處理器的特點有哪些?
5G網絡優化處理器和AI PC搶鏡 英特爾攜三大重磅產品線亮相MWC24
![5G網絡優化<b class='flag-5'>處理器</b>和AI PC搶鏡 英特爾攜三大重磅<b class='flag-5'>產品線</b>亮相MWC24](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2/1D/wKgZomXgMcGAdtCuAAVIxMwP_B8766.png)
芯來科技正式發布首款專用處理器產品線Nuclei Intelligence系列
![<b class='flag-5'>芯</b>來科技正式發布首款專用<b class='flag-5'>處理器</b><b class='flag-5'>產品線</b>Nuclei Intelligence系列](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1/E4/wKgaomXb9LaAXxdEAAAtPwGFYd014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