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中其他各項內容的數字化基座,也是未來云網融合發展的戰略性基礎資源;而云計算能為國家的新基建提供輔助,因為近幾年其的快速發展,已經在關鍵領域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
新基建是云計算+數據中心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隨著云計算的發展,大數據中心開始升級為云數據中心,特點是服務器、存儲、網絡、應用等高度虛擬化,用戶可以按需調用各種資源。大數據中心漸漸成為云計算、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的萬能糧倉。
而擁有更廣泛的數據中心覆蓋,將更有利吸引用戶將數字資產,核心應用遷移到數據中心,要做到這一點云供應商就必須投資建設更多的區域和可用區,來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布局。
5G 和云計算推動下,相比去年,一線城市數據中心 2020 年出租率將繼續提升,數據中心資產價格將保持穩健增長。
得益于云計算運用領域的擴大、國內 5G 商用進程的不斷推進,市場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大。
但從整體布局和需求來看,“東熱西涼”的問題依舊,這是供需結構性失衡所導致的——在經濟發達地區,需大于供;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供大于需。
雖然一線城市在土地、能耗、電力等資源方面捉襟見肘,但由于大部分客戶集中在這里,考慮到接近客戶,在網絡延遲、專業服務等方面更具優勢。
可以預見,未來在新基建的浪潮下,數據中心的建設格局,依然會以成熟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為熱點和核心區域,特別是那些需要公共服務的場景。
從整體來看,在新基建的推動下,數據中心建設還是要統籌布局,慎重考慮一些現實問題,比如對實時在線要求高的業務應靠近一線城市,而離線非實時業務可以考慮遠距離布局。
大數據中心成“網紅”
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加速建設,將會催生海量數據和應用,同時特高壓、城際鐵路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與數字技術的結合,也將產生大量的數據。
這些海量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的背后,離不開大數據中心的支撐。可以說,大數據中心是新基建的根本。作為數據收集、處理和交互的中心,大數據中心直接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傳統的數據中心一般是集中式架構,以兩地三中心的形式滿足數據存儲、備份和容災需求。
隨著 5G、云計算、大數據的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也正在進入下一個黃金時代。對此,未來數據量或有一個漲潮式的發展,為了應對快速增長的數據量,數據中心需要加快建設。
新基建下的數字經濟,技術都呈現跳躍式發展,5G 帶來的數據流量相比傳統的 3G、4G,更加具有不可預測性,以及工業互聯網、AI 等導致應用形態的多樣化、動態化,使得工作負載需要跨核心、多云和邊緣進行遷移。
白皮書顯示,到 2022 年中國將新增 220 萬機架,以單機架成本 70 萬 / 架計算,預計新增投資 1.5 萬億元;大數據中心為驅動力的基礎設施,將帶動云計算、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預計 2022 年會帶動相關投資超 3.5 萬億元。
未來五年,我國所需的服務器數量超過 1000 萬臺,這將帶動至少 5000 億元以上的投資;再考慮到數據中心配套所需的基礎設施,整體規模將輕松突破萬億元大關。
數據中心大型化+集群化趨勢明顯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規模商用,大型云基礎設施要求在相對集中的區域內部署多個大型數據中心園區,滿足其超大規模計算和數據存儲的需要。
2020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明確實施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重大工程,布局 10 個左右區域級數據中心集群和智能計算中心;
十三五規劃明確了 13 個城市群,以及“京津冀協同”“長江經濟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多項政策使得區域間的協同發展更加緊密;
產業和資源隨著人口而聚集,由都市圈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將是數據中心發展的新模式。
因此數據中心布局既要盡可能地靠近用戶端保障用戶業務體驗要求,又要滿足邊緣數據中心機房資源和配套、網絡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基于上述要求。
根據思科預測,2025 年全球數據流量將會從 2016 年的 16ZB 上升至 163ZB,帶動數據中心總體建設規模持續高速增長,并且集約化建設的大型數據中心比重將進一步增加。
未來數據中心的趨勢是融合、智能化、彈性、標準化。伴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中心將向著更加理性、智能、綠色、節能的方向規模發展。
隨著新基建的推進,如何繼續提高數據中心規模化效益,構建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更大規模、更高效、更節能的綠色數據中心,是數據中心產業面對的挑戰。
云計算整體產業呈現穩健發展良好態勢
數字化轉型需要大量的業務轉變和遷移,也需要大量的技術梳理和研發,還需要有便捷的研發、實施和運行環境。
數據作為生產資料,在數字化時代其重要性已經提升到了非常關鍵的地位。技術中臺作為企業主要能力的提供者,不但有利于提升研發效能,也能為消費者帶來了性能上的優秀體驗。
所以技術中臺的云化也有助于數據形成閉環,并產生業務價值。
《云計算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 年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 1334 億元,增速 38.61%。預計到 2023 年市場規模將接近 4000 億元。
其中,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達 689 億元,較 2018 年增長 57.6%,規模首次超過私有云(645 億元)。
云計算未來的六大趨勢
①隨著云原生技術進一步成熟和落地,用戶可將應用快速構建和部署到與硬件解耦的平臺上,使資源可調度粒度越來越細、管理越來越方便、效能越來越高。
②SaaS 服務必將成為企業上云的重要抓手,助力企業提升創新能力。
③隨著新基建的不斷落地,構建端到端的云、網、邊一體化架構將是實現全域數據高速互聯、應用整合調度分發以及計算力全覆蓋的重要途徑。
④隨著原生云安全理念的興起,安全與云將實現深度融合,推動云服務商提供更安全的云服務,幫助云計算客戶更安全的上云。
⑤未來,云計算將結合 5G、AI、大數據等技術,為傳統企業由電子化到信息化再到數字化搭建階梯,通過其技術上的優勢幫助企業在傳統業態下的設計、研發、生產、運營、管理、商業等領域進行變革與重構,進而推動企業重新定位和改進當前的核心業務模式,完成數字化轉型。
⑥未來,云計算將進一步發揮其操作系統屬性,深度整合算力、網絡與其云計算發展白皮書(2020 年)60 他新技術,推動新基建賦能產業結構不斷升級。
結尾:
長期來看,數據流量增長+云化趨勢將推動數據中心產業鏈持續發展;云計算行業景氣度回升,云廠商資本開支筑底回暖,需求拐點逐步確立。
責任編輯:pj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0瀏覽量
13787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3瀏覽量
240313 -
大數據中心
+關注
關注
1文章
51瀏覽量
755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華為發布2025數據中心能源十大趨勢
華為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連續十年蟬聯全球第一
大型數據中心影響周邊電力質量
未來智算中心:從單數據中心到多數據中心AI訓練集群的演變趨勢
![未來智算<b class='flag-5'>中心</b>:從單<b class='flag-5'>數據中心</b>到多<b class='flag-5'>數據中心</b>AI訓練<b class='flag-5'>集群</b>的演變<b class='flag-5'>趨勢</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C/5E/wKgaomc0DQuAbTCBAAA3NK4iSIA389.png)
數據中心虛擬化應用案例
當今數據中心新技術趨勢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9/DA/wKgZomcVxfOAH6yzAA_ORIlb4UQ047.pn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7/34/wKgZomYR_xCAce5YAAIjhb_OHes778.pn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5/5E/wKgZomX857aAEIGcAAS0a01_Pjw242.png)
數據中心存儲的趨勢
模塊化機房:數據中心的未來
數據中心配電能效精細化建設策略研究與趨勢分析
![<b class='flag-5'>數據中心</b>配電能效精細化建設策略研究與<b class='flag-5'>趨勢</b>分析](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3/D3/wKgZomXuyCeAecKEAACW5FcWVMU592.pn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3/3F/wKgZomXqcP2AIWI9AATe-VmlXsI316.pn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2/3E/wKgZomXhRx-Ab8H3AAUVCapT4AM216.pn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0/B2/wKgZomXX_4mAUk6MAAUq0M8jrhY646.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