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業技術看,工業軟件開發其實也不是特別難。關鍵是思維方式要融合,還要融合得天衣無縫。
我經常講一個段子:老婆讓程序員出去買五個包子;如果遇到賣西瓜的,就順便買一個過來。結果,程序員買了一個包子回家。他的理由是:看到賣西瓜的了。如果這是個段子的話,下面的故事是真實的:我的一位軟件專業碩士畢業的同學讓一位程序員在“386”上加上“111”。結果,程序員給他的數是“386111”。
程序員的思維方式與“正常”的思維確實不太一樣。正如司機選擇路線的邏輯,和步行者不一樣。前些日子,我參與一個討論:如何把大的軟件,拆成小的APP。我說:沒有必要把大的拆小,只要把其他功能封閉就可以了。在物理世界里,“拆”是更經濟的,但在軟件的世界里,“封”往往更經濟。最近大數據技術之所以稱為熱點,是因為計算機的發展,讓一些“笨辦法”變得更有效了。
我曾經要同事寫段程序。寫完后,他讓我檢查。看完后,我要求他重寫這段代碼。他問我:什么地方錯了?我回答說:我看不出哪里錯了,但我無法證明你是對的。
這個故事則反應了工業軟件的特點:對可靠性要求特別高。這種特殊性,讓工業軟件的思維方式,與普通軟件開發又有所不同。
有位同事,寫了3000行程序。調式結束后,我讓她把三個全局變量改成兩個。這樣,整個程序都要重寫。我對她講: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檢查的人方便。因為做檢查的時間,比寫程序的時間要長。可謂“一天編碼、十天檢查”。所以,檢查的效率高了,整個研發的效率也就高了。有時候,工業軟件往往是“一行代碼描述功能,十行代碼防錯”。因為工業軟件往往不允許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嚴重的BUG。
為了提高可靠的程度,寫軟件時要考慮到各種意外的場景與異常。正常的場景只有一個,而意外的場景可能有很多。可謂“一種正常場景,十種異常場景”。而現實中,最難防備的就是“預料之外”的問題。這就要求對工業場景特別熟悉
工業人的思維方式,與學術界差別很大:你以為某個技術可以提高產量,但現實中可能不能用:因為它可能影響質量。你以為某個改進可以提高質量,現實中可能也無法用:因為它可能影響安全、穩定。不理解這些“約束”,就寫不出合用的軟件。
要解決這些問題,本質上都是要解決知識融合的問題。對于不善于交流、不喜歡討論的中國人來說,知識融合是個很大的挑戰。有時候,與其讓別人說明白,還不如自己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其實,我的建議是:至少你要成為半個領域專家,才能去開發工業軟件。
本文來源:郭朝暉
原文標題:工業軟件與知識融合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智能制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程序
+關注
關注
117文章
3796瀏覽量
81418 -
工業軟件
+關注
關注
2文章
187瀏覽量
16085
原文標題:工業軟件與知識融合
文章出處:【微信號:mfg2025,微信公眾號:智能制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AFE4404+SFH7050采集脈搏數據和正常值差別很大是哪里出了問題?
以學術力量促進開源技術新未來
夸克學術搜索受熱捧,成年輕人PC端AI應用首選
精益思維助力智能機器人騰飛:創新之路的探索與實踐
德克薩斯大學將創建一個學術界最強大的生成性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中圖儀器與合肥工業大學共探3D顯微形貌測量技術
科技前沿 |?學術交融:中圖儀器與合肥工業大學共探3D顯微形貌測量技術
![科技前沿 |?<b class='flag-5'>學術</b>交融:中圖儀器與合肥<b class='flag-5'>工業</b>大學共探3D顯微形貌測量技術](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7/82/wKgZomYUoQCAbqVtAAC0unXYEM8425.png)
端到端自動駕駛的基石在哪里?
![端到端自動駕駛的基石在哪里?](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1/ED/wKgaomXcCFiAEqfjAABebxnAVmo314.png)
Imec推出首款針對N2節點的設計探路工藝設計套件
端到端自動駕駛的基石到底是什么?
![端到端自動駕駛的基石到底是什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0/88/wKgZomXWqUuAF9qcAABebxnAVmo977.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