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安防產品的功能在不斷延展,從傳統的監控功能到如今集熱力監控、夜視增強、軌跡追蹤、人臉識別、大數據整理等眾多功能于一體的物聯網視頻終端。而其中的硬件核心,離不開傳感器的變化和發展。
如果說視頻監控是物聯網時代的“眼”的話,那么傳感器無疑就是視神經,復雜的軟件算法通過傳感器對世界的感知得以實現。而多樣化的功能需求則催生了傳感器市場的快速增長。
行業增速17.6%,飛速發展的智能傳感器市場
物聯網的興起給傳感器市場帶來了海量的需求。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2188.8億元,預計到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951.8億元,行業將保持17.6%的快速增長速度。
而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則為這個快速拉升的“火箭”行業再一次加上了兩個助推器。
受疫情影響,全國掀起了大范圍的居家辦公潮,受此帶動下,基于紅外測溫的設備迎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其代表企業高德紅外2020年上半年營收11.76億元,同比增長76.5%,而凈利潤增速更是達到了246.7%,成為疫情期間獲益最多的企業之一。
疫情不僅帶動了紅外傳感器的熱銷,還永久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疫情期間,大量物聯網設備開始應用,智能安防設備、智能門鎖設備的普及率較上年大幅上漲,大量智能產品的應用帶動了傳感器市場的整體發展。
所以如今不僅是紅外傳感器,包括氣體傳感器、壓力傳感器、視頻監控傳感器、電磁波傳感器在內的多種傳感器都展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以氣體傳感器龍頭南華儀器為例,2019年南華儀器營收增長292.3%,通過氣體傳感器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南華儀器實現了營收和市場占比的雙豐收。
除了南華儀器以外,其他智能傳感器企業也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幾家較大規模的傳感器企業增長都在30%以上,其中高德紅外、紫光國微、歌爾股份表現亮眼,增速分別為51.71%、39.54%和47.99%。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同樣有其他行業的巨頭涌入傳感器行業,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以半導體起家的韋爾股份。據了解,韋爾股份在一舉收購豪威、思比科殺入傳感器行業后,業績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資料顯示,2019年韋爾股份營收136.32億元,同比增長40.66%;凈利潤4.66億元,同比增長221.14%。再殺入CMOS傳感器市場后,大量新的客戶涌入韋爾股份,為其創造了巨額的營收。
隨著物聯網技術需求的缺口不斷擴張,作為物聯網的“心臟”,像韋爾股份這樣通過傳感器賺到巨額利益的企業越來越多,而傳感器相關企業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國產傳感器迎發展熱 安防企業或迎良機
正如上文提到的,傳感器行業體量的迅速增長已經吸引了大批企業的關注,而隨著近年來中美貿易關系惡化,以往以進口為主的傳感器行業正在飛速發生改變,而國家也迅速出臺了相關政策,推動國產傳感器發展。
繼發布《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后,2018年國務院有《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中提到了對于傳感器行業的關注。《意見》指出,作為工業互聯網的心臟,我國目前面臨著高端工業傳感器欠缺,行業發展不規范等問題,需要不斷加大對傳感器及全面互聯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工業互聯網全面發展。
而《行動計劃》更是指出要通過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股份制改造上市、技術改造等手段,培育產值超10億元的行業龍頭企業和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創新型企業,并形成若干個規模超百億的創新型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產業集群。
事實上,隨著中美貿易戰開打,我國傳感器的發展越來越讓國家和產業關注。調研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生產的大多是低端傳感器,中高端傳感器進口比例超80%,傳感器芯片更是達到90%以上。較低的自主研發程度已經引起了國家層面的擔憂。
在安防行業中,監控攝像機的核心傳感器一直以來也都是由日本的索尼、韓國的三星、美國的豪威科技(被韋爾股份收購)掌控,行業傳感器多依賴進口。盡管行業頭部企業如海康威視、大華都有自研傳感器,(比如今年上半年海康威視H10熱像儀就用的自研紅外傳感器)但主要還是集中于中低端領域,高端產品的傳感器技術始終依賴進口。在中美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美國科技霸權不斷彰顯的當下,這樣的短板顯然對行業發展不利。
對安防行業來說,如今海思芯片生死未卜,如果再在傳感器方面跌了跟頭,產品的成本和價格將進一步上漲,屆時監控產品恐怕真的成為了“奢侈品”。這也就拉動了安防行業對自研傳感器的內需。
有了傳感器市場飛速增長的需求的外力,再加上行業內需的不斷提高,傳感器市場已經安防企業不得不重視的重點領域。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電子脈沖圍欄、電纜泄露探測器等需要組合傳感器才能驅動的設備開始在市場上展露頭角,越愛越多的傳感器種類已經可以成為安防企業研發的對象。
傳感器市場百花齊放
比如大華就將高清CCD圖像傳感器與DSP車牌識別單元、圖像存儲單元融為一體,應用于高速抓拍領域,而類似這種經過設計的復合型傳感器,也逐漸成為安防企業自研的主流。
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要意識到,目前我國在傳感器設計層面仍存在專業化程度欠缺、資金短缺、人才有限等限制,且傳感器行業同芯片行業一樣,同樣是前期高投入低產出的行業,安防行業雖然有進軍傳感器先天的基因,但巨大的投入同樣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同芯片行業一樣,很多安防企業做的都是尋找海思的替代方案,而沒有想到自研芯片,不過隨著國家對傳感器行業的大力支持及行業自身多年來保持的高增速,這一情況恐將得到改變。尤其是對于安防行業來說,對復合型傳感器的解決方案設計有利于解決行業內很多獨有的痛點,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
對于海康和大華兩家龍頭企業來說,他們既有自己獨立的設計能力,又收購了諸如SHL在內的許多外國廠商,積累了傳感器方面的技術經驗,而對于國內其他安防企業來說,這次國家大力支持傳感器行業發展無疑也釋放了一個利好機會,而抓住機遇投身傳感器研發,則是在未來更激烈的行業競爭中抓住了主動權。
編輯:hfy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387瀏覽量
756551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24瀏覽量
37697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