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5G廣播中國戰略及前景展望研討會”正式發布了《5G廣播中國戰略及前景展望》報告的核心觀點。會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張瑾研究員介紹了報告的10個重要發現。
張瑾指出,建設5G廣播網可降低5G網絡建設和能耗成本。據測算,5G廣播網基站建設投資占比是5G通信網的百分之一,可展望的市場效果和價值可期。雖然5G廣播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仍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多部門協同解決。
發現一:5G廣播可通過手機隨時免流量享受移動多媒體服務,有利于實現廣播電視人人通、移動通、終端通。
截至2020年3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移動互聯網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廣電肩負著教育宣傳和新聞輿論的重任,以固定電視大屏為顯示終端的廣播電視網絡難以滿足廣大用戶的移動視聽消費體驗升級的需求。
隨著5G廣播技術加入3GPP國際標準的落地,廣播服務大規模應用在手機等移動終端用戶成為可能,盤活全國7000余個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大塔資源,實現廣播電視信號對5G手機的全覆蓋成為現實。讓手機使用者、內容提供商、云和CDN服務運營商都享受5G廣播網絡的紅利,這是落實總書記“移動優先”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
發現二: 5G廣播是國家思想文化宣傳的重大戰略基礎設施,是打造主流媒體傳播正能量和權威聲音的信息平臺的有力支撐網絡,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安全可靠:重大突發事件時,民眾可在第一時間收到安全可靠的信息;
主流聲音:是主流媒體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新型傳播格局的重要支撐;
權威聲音:是政府服務人民發聲的權威渠道;
文化宣傳:是支撐國家思想文化宣傳、文化傳承的重要保障,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發現三:5G網絡部署應堅持“廣播網和通信網優勢互補聯合覆蓋”的建網策略。
建網政策:我國5G網絡建設時應采用高功率大塔(廣播電視發射塔)和低功率小塔(通信基站)聯合覆蓋的網絡架構方案,由“5G廣播+5G通信”無縫銜接的技術提供支撐。
優勢互補:大塔和小塔聯合覆蓋的建網策略,可以使單站覆蓋范圍擴大,降低建網成本,支持豐富的業務場景,實現廣播網和通信網的優勢互補。讓用戶以更低的資費價格享受優質的移動多媒體視聽服務。解決建網難的問題。
發現四:5G時代利用廣播方式下行傳輸視聽節目可大幅節省帶寬釋放頻譜資源。
5G網絡將會承載海量視聽節目的傳輸,消費者對4K/8K和VR/AR等高質量視聽節目的需求將會呈爆炸式增長,這將對5G網絡帶來更大的傳輸壓力。從運營商的角度來看,開展5G廣播業務,是十分有效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高清視頻流量消耗方面,根據測算,在雙向化通信網絡里,單人觀看4K/2160p直播者視頻需要10.55 GB/小時流量。所有用戶如果全用通信網收看視聽節目,必將占用大量頻譜資源,有限的頻譜資源將無法承載爆炸式增長的流量需求。在5G時代利用廣播方式下行傳輸視聽節目,將會大大節省帶寬,釋放頻譜資源,減輕視聽節目對運營商帶來的負荷。
發現五:使用5G廣播網可大幅降低用戶流量成本、改善視覺體驗和增加社會公共服務,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的重點之一)。
在使用通道的費用沒有計算的前提下,比較5G通信和5G廣播下行的流量和支付給云服務商的費用情況。以李佳琦的直播帶貨流量成本分析:一場1080p清晰度(手機上較為清晰的)的購物直播碼率約3M-6M(隨畫面波動碼率也會有所波動),平均每秒4.5Mbps,單人觀看一小時需要2GB左右的流量(普通用戶的高速流量一般在20G左右,每月只夠看10小時),購物直播時長1小時,觀看人次1000萬,假設每人觀看時長為9分鐘:
CDN分發平臺利用廣播電視網服務大型直播(包括賽事直播、銷售直播等),可節約大量數據流量,大幅降低流量成本。比如,互聯網公司CDN分發成本占運維成本的70-80%。
發現六:建設5G廣播網可降低5G網絡建設和能耗成本。
5G廣播的服務包括公共政務服務,TO B的行業融媒體新聞傳播、應急廣播業務、5G直播業務、生活服務、高精度定位基準服務、航空互聯移動多媒體服務、廣播融媒體平臺服務等及TO C的服務,將成為5G業務發展的有力網絡支撐。
網絡的下行數據可以用大塔傳播,互動和數據回傳由小塔完成。建設和運維費用大塔均低于通信小塔的費用。建設5G廣播網絡對5G通信網絡是一個網絡能力的補充,起到了降低5G網絡建設成本,降低5G網絡整體能耗成本的目的。
“據由中廣傳播和中興科研團隊測算,5G廣播網基站建設投資占比是5G通信網的百分之一,可展望的市場效果和價值可期。”張瑾指出,資源利用方面,利用5G廣播大塔+通信小塔組網,大塔資源可以通過升級改造重復利用,不用增加過多投入。同時,利用低頻段覆蓋優勢,小塔部署數量更少。所以整體建設成本顯著降低。此外,采用大塔廣播與小塔交互協同,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進一步降低能耗。
發現七:5G廣播業務將成為廣電與通信運營商差異化發展的殺手級應用,有利于形成智慧廣電競爭新優勢。
廣電是以公共服務為主,兼顧自我持續發展;通信是商業運營為主,兼顧承擔公共服務。5G廣播和5G通信技術的融合,為視聽業務通過廣播電視網不占通信流量的方式進入手機提供了技術支撐。
“5G廣播業務將成為廣電與通信運營商差異化發展的殺手級應用。張瑾指出認為應重點關注對數字經濟支撐的應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應用;貧困地區教育醫療等生產生活娛樂信息服務應用等。
發現八:我國具有推動5G廣播發展的獨特優勢。
政府積極推動5G廣播產業發展。2020年4月10日發布的《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將5G智慧廣播公共服務建設列入發改委支持項目;2020年9月8日又發布《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都極大促進5G廣播的發展。
另一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5G廣播市場;5G廣播將成為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
5G廣播產業鏈涉及廣播電臺/電視臺、地面廣播網絡運營商、移動網絡運營商、衛星廣播網絡運營商、內容所有者/供應商、網絡基礎設施供應商、設備制造商、芯片、手機等終端和消費者等相關方,而且5G廣播產業鏈相關方逐步達成共識。
在張瑾看來,2022年北京冬奧會等重大活動4K/8K超高清業務為推動5G廣播發展提供契機。
發現九: 5G廣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多部門協同解決。
張瑾指出,5G廣播發展面臨運維支撐、網絡建設、商業模式和供需對接等挑戰,需要多部門協同解決。
“運維模式和運維人才支撐需要調整;5G廣播網絡建設需要資金和頻段支撐;商業模式和業務形態待市場檢驗;技術供給端和應用端亟待加強溝通。”
發現十:5G廣播產業走向成熟需要在國際標準的指導下,產業鏈各方協同推進。
基于Rel-16廣播技術,建立廣電行業標準體系,聯合產業鏈,推動5G廣播基站、終端芯片研發和商用。
推進Rel-17混合廣播(預計2022年3月凍結)以及Rel-18基于NR的地面廣播技術演進。
責任編輯:pj
-
通信網
+關注
關注
1文章
42瀏覽量
10486 -
終端通信
+關注
關注
0文章
7瀏覽量
6955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