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RF技術社區
本文來自網絡
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指出長遠發展,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川藏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通信網絡建設,加快自然災害防治重大工程實施,加強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等建設,加快農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設施建設。其中網絡建設一直是受民生重點關注,網絡設備拆閑補忙、基站載波調整是“彈性網絡”建設的重要手段。實現移動基站設備調動的實時準確管理。采用先進的RFID技術,結合計算機、無線網絡應用技術,對通訊設備進行自動登記、保存、盤查及資產跟蹤管理,全面提高資產管理的效率。
RFID(射頻標簽)技術正在零售、醫藥、運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而且正在滲透到各傳統行業中,目前物資設備管理是RFID技術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許多企業通過將RFID標簽與物資設備管理系統融合,可以自動、實時、智能地實現復雜的物資設備調動管理。目前中國移動通信公司率先在國內嘗試將RFID技術引入其基站通信設備的管理工作中,實現高效、實時、準確的設備調動管理。
通訊企業固定資產具有分布廣、數量大、單位價值高和調整頻繁等特點。RFID技術作為物理世界與現有IT系統的橋梁,可將資產日常管理活動與資產管理系統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從而達到實物信息與系統信息的實時同步一致。因此,建立一套基于RFID技術的資產管理系統實現自動管理已成為可能。
移動公司每年都要進行大量的網絡設備拆閑補忙、基站載波調整工作,同時還有數以十萬計的新增設備并網運行,以上原因造成設備調動管理和資產清查工作異常艱巨!傳統的人工前臺加計算機后臺的設備資產管理方式越來越不能滿足實際情況的需要。傳統方式的前臺目前仍以人工方式進行,現場清點、手抄、錄入、匯總,多種人工參與后才能將采集的設備資產信息導入后臺的計算機數據庫。設備資產管理中的大量人工參與造成了流程復雜、時間長、實時性差、管理難度大、差錯率高等問題,最終降低了設備利用率,增加了運營成本。
如何對數量龐大的通信設備進行高效科學管理的問題。RFID技術實現遠程、動態、實時的設備資產數據采集,替換傳統資產管理方式的前臺人工數據采集,更好的與后臺計算機數據庫結合,形成全智能化的設備資產管理系統,從而大大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RFID讀寫器是資產電子標簽和機柜中繼器的讀寫控制器,由加密電路、編解碼器電路和微波通信控制器等組成,以RFID通信協議的數據交換方式和微波無線傳遞手段。接收到標簽信息后,可以通過GPRS、有線傳輸等手段將數據傳送到后臺系統,實現遠程、實時、動態的設備資產情況采集和分析。電子標簽是一種具有微波通信功能和信息存儲功能的移動設備識別裝置。資產電子標簽本身具備惟一的ID號,可通過ID號與具體資產的后臺數據綁定作為資產信息識別監控的載體。
RFID系統應用通過對RFID電子標簽寫入資產相關信息,由RFID讀寫設備自動識別采集數據,將資產日常管理“無需作任何手工記錄”,減少了信息傳遞中間環節,提高了信息的準確度和有效性。RFID技術對通訊資產全生命周期的進行智能化管理,有效增大投資邊際效益和提高資產使用率,減少無謂的通訊設備投資和閑置浪費。
審核編輯黃昊宇
-
RFID
+關注
關注
388文章
6191瀏覽量
238544 -
基站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402瀏覽量
6693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