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檬骨新材料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AI與數據科學如何重塑人類社會?

如意 ? 來源:今日頭條 ? 作者:創新工場 ? 2020-10-10 10:20 ? 次閱讀

近日,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與阿萊克斯·彭特蘭教授(Alex Pentland)展開了一場”AI如何重塑人類社會”的精彩對話。《連線》雜志的資深撰稿人威爾·奈特(Will Knight)主持了這場對話。

阿萊克斯·彭特蘭教授任教于麻省理工學院,為全球大數據權威專家之一,現任MIT連接科學研究所主任、MIT媒體藝術與科學教授,擁有“可穿戴設備之父”、《福布斯》“全球七大權威大數據專家”、《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十大突破性科技”兩度桂冠獲得者等頭銜,曾參與創建MIT媒體實驗室,是全球被引述次數最多的計算科學家之一。

對話金句:

李開復:

“AI最大的機會蘊藏在與傳統企業的結合中,這種價值的產生極其迅速,只需要幾個月,甚至短短幾周。”

“未來突破很難預測,對奇點、超級智能的爭辯,在我看來都過于樂觀了。”

“小型AI公司與巨頭競爭,我的建議是找準巨頭沒有平臺優勢的細分領域,為某個針對性產業創造價值,不要與巨頭核心業務正面硬碰。”

阿萊克斯·彭特蘭:

“AI絕非試圖取代人類,而是促進多元文化之間的相互連接、團隊合作,讓人們更好的進行社交和連接彼此。”

“最困難的其實是說服人們改變商業流程去使用AI,因為大多數人是墨守成規的。”

人工智能有朝一日可以取代人類所有的能力,但是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可能需要上百年或更久。”

李開復博士在對話中表示,當我們試圖解決AI問題時,應該用技術來解決技術的問題,可以尋求與監管部門協作,而不只是丟給他們,“新技術會衍生新的問題,我們應該多方嘗試用更進階的技術性解決方案,就像電腦病毒剛出現時,殺毒軟件隨之誕生。”

彭特蘭教授認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促進多元文化之間的相互連接。不只是工程師或科學家,連經濟學家、政治家都必須參與進來。“國家之間應該促進合作、制定互通標準,就像TCP/IP互聯網協議那樣,避免AI冷戰。”

他們認為,AI發展從來不是單打獨斗,跨學科思維、跨領域合作尤為重要。

這場對話是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與創業論壇(MIT-CHIEF) 組織的高峰對話系列活動,主題是《計算與未來: AI與數據科學如何重塑人類社會》。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與創業論壇(MIT-CHIEF)由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留學生創立,至今已有十年,是北美歷史最悠久的、由高校學生組織的中國創新創業論壇。系列高峰對話邀請了頂級科學家、投資人及創業者,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及商業化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Part I 主題演講

李開復:各方應協作,讓AI 更務實

非常榮幸再次受到MIT-CHIEF的邀請,對于人工智能的看法,這次我主要想講四點。

第一點是我書里的主題,人工智能的超能力。我們已經從人工智能的發明期步入應用期階段,從應用落地層面來說,正迎來了AI發展最大的機遇。

很多科技公司目前已對人工智能進行了多樣化布局,從視覺、語言、觸覺和其他感知技術,到自動化機器人無人駕駛等,對很多領域開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眼下所見的AI應用仍有局限性,但我預測未來的格局會非常龐大,依據統計,各行各業采用AI的程度目前不到5%,AI應用的中長期增長曲線相當可期。

第二點是我很欣喜看到的一點,AI正在和傳統行業深度融合。隨著人們對人工智能的了解越來越多,更多的AI公司涌現出來。

AI最大的機會蘊藏在與傳統企業的結合中,創新工場也正在幫助金融、制造、物流、零售、醫療等行業的公司進行AI變革。

作為AI投資人,我認為在這些行業如果找到正確的AI應用方向,就能帶來上千萬的回報。這種商業價值的產生是極其迅速的,通常只需要幾個月,甚至短短幾周就能看到成果。

現在人工智能在傳統產業的滲透率仍在個位數,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然而對于很多公司來說,它們需要的是高度定制化的方案,而非通用型AI方案,所以融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不少挑戰和痛點。

第三,我早年做過很多科研工作,很高興能看到關于系統一和系統二(System One, System Two)的討論,我們期待人工智能技術從系統一升級為系統二,即從識別、決策、優化等能力,升級到感知、認知等進階智能的能力。

有不同的學派都在努力讓人工智能更接近人類智能,其中一個流派主張回歸經典的AI理念,甚至重新構建嶄新的模型結構,在深度學習技術的基礎上利用人類的知識。但我更支持另一個理論——深度學習的潛力還沒有完全釋放。

回看人工智能過去60多年的歷程,最大的突破來自于計算能力和數據量大增而產生的可擴展算法。我們看到了卷積神經網絡(CNN)帶來的喜人成績,還有預訓練自然語言處理模型(Pre-Trained Models fo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廣泛運用。

預訓練模型與人類語言學習的模式類似,不管是英語還是中文,在習得這些語言之后,再去學習編程、藝術、化學。在無人監督的學習環境中,這種模式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強大,就像阿爾法圍棋(AlphaGo)一樣。

最后一點我想說的是,如何讓AI變得更務實。

AI有很多問題,例如隱私、數據安全、治理和監管,在此就不一一討論了。當我們試圖解決這些AI難題時,有人認為讓監管部門加強管理是唯一辦法,其實不然,我們是否也可以朝著研發更厲害的技術性解決方案去努力?

就像電腦病毒剛出現時,殺毒軟件隨之誕生;面對千年蟲難題時,也迅速找到了技術應對方案。我們可以通過研發新技術,應對DeepFake深度換臉程序的挑戰;或者通過聯邦學習技術,在保證數據私密性的同時,滿足深度學習訓練需求

作為握有技術能力的群體,我們需要與監管部門一起協作,而不只是把工作丟給他們。相信有了各方的助力,我們可以讓AI的應用變得更有深度,更加務實,更高效地克服現在面臨的種種問題。

阿萊克斯·彭特蘭:國家間應建立互通標準,避免“AI冷戰”

我對當前的深度學習技術不太樂觀。

最為主要原因是,深度學習不僅需要龐大的數據源,而且要求這些數據長時間恒定不變,以保證模型訓練結果的可靠性,例如人類的面容、語言,就是相對穩定不變的數據源。

但深度學習卻沒法應對快速變化的真實情況。亞馬遜在新冠疫情蔓延速度暴增時,出現了倉庫貨物緊缺,不得不停止送貨服務。這種經過深度學習高度優化后的系統發生崩潰,就是因為快速變化的疫情,和深度學習對恒定數據源的需求是矛盾的。

另外,我想談談如何通過聯邦學習,促進數據的流通。

大多數公司沒有足夠豐富的數據,需要聯合不同的數據來源。基于這種需求,出現了很多新商業模式,比如“數據經紀人”——他們不出售數據,而是把數據借出去,作特定需求的使用。

“數據經紀人”業務涌現了很多,他們促進了數據的流通,也加強了數據的隱私性。因此,像聯邦學習這樣的技術和商業策略結合,有效解決了數據在合規性和所有權方面的難題。

聯邦學習也依賴于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數據應用和深度學習提供基礎環境,比如區塊鏈技術。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在做相關系統的建設實驗,新加坡等國家設置了一種相互競爭的區塊鏈系統,來解決支付和物流問題。我們最近也幫助瑞士做了類似的實驗,涉及不同數據的互通性和連貫性問題。

我們仍在研究如何用盡量少的數據,實現人工智能的目標。少量數據是指不斷更新的短期數據,這些數據能使AI應對迅速變化的情況,并及時做出調整。

我們打算將AI與其他基礎科學結合,例如阿爾法圍棋(AlphaGo)就是這類結合的初步嘗試。這些方法不依賴于大量恒定數據,可能會比深度學習更加強大。

除此之外,我們在探討用AI保障聯邦學習過程中不同數據方的權益,這是實現不同國家之間的互通性、支付信任度、物流運輸等方面合作的關鍵前提。

另一方面,我們探索如何將AI技術應用于加密數據上。我們和大公司以及政府密切合作,找出解決系統入侵和保障網絡安全的方法。

我同時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與政府的合作。政府很多時候不知道如何通過大數據做決策,也不知道如何進行數據優化。而AI能夠幫助政府實現更高的效率,比如聯合國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相關評估指標, 世界經濟論壇也可以為會員國提供不同的標準測算。

基于我們已有的多元數據庫,現在可以利用AI實現全新的數據優化方式,將貧困、不平等這種之前無法量化的指標,通過可量化的指標進行評估。

同時,要真正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還需要制定統一的互通性標準。如果沒有這個標準,國家之間就不會相互信任去合作,就可能出現AI冷戰。

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促進合作的方式,就像TCP/IP互聯網協議那樣。而之前我提到的,新加坡、瑞士等現在正在嘗試的區塊鏈系統,將有希望解決國家間缺乏互通標準的問題。

Part II 對話

美國在線教育發展難度更大,只在ZOOM上講課是不夠的

Q1:疫情加速了行業的改變,遠程醫療、線上教育開始蓬勃發展,這只是AI對人類社會產生影響的冰山一角。想請兩位談一談,目前看好AI在哪些領域應用的未來前景?

李開復:疫情的確對整個社會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人們行為習慣發生了很多改變,更愿意接受線上學習和工作了。

這種新的行為習慣產生了大量數據流,為AI應用帶來了更多可能性。比如大健康領域以及遠程醫療中所產生的數據,可以訓練更智能的模型。同時更多人開始在基因組學、新藥研發方面結合新的AI技術進行研究,因此我相信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潛能是非常巨大的。

AI與教育的結合也很值得期待。一方面可以幫助老師處理重復性的日常事務,例如批改作業,讓老師得以將時間精力投入到更有創造性的事情上,能更悉心地為孩子提供優質教學。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比如設置卡通版AI虛擬老師,讓課程充滿趣味性。

在中國,有很多線上教育公司在疫情之前就已經發展迅速,像創新工場投資的VIPKID,讓國外的純正英語老師在線上教授中國學生。目前,中國的線上教育已經擴展到了更多科目,包括體育、舞蹈、書法等素質教育課程。

相比之下,美國線上教育發展的難度會更大。畢竟只在ZOOM上講課是不夠的,好的線上教育必須要有好的內容。

AI核心是增強人際互聯,應注重文化多樣性

阿萊克斯·彭特蘭:李開復博士提到的教育案例,我不是很認同。

MIT大約20年前就在教育中使用AI,重點根本不是內容,我們甚至提倡將內容免費開放給大眾。

AI絕非試圖取代人類的作用,我們更強調用AI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人們更好的社交和連接彼此。比如手機上人工智能技術,不是要取代你,而是讓你高效地找到最適合的工作、最正確的人,讓你更容易的獲取信息,并進行創新。

我們可以利用數據激發更強的創新力,培養領導力。只有基于這樣的宗旨,才能促進更有創造力的教育和學習,這比關注教育內容本身重要得多。

在加拿大,有家創業公司正在訓練普通民眾學習AI,比如水管工,教學效果非常不錯。他們的教育方式不是簡單的教授基本知識,而是以一種能夠激發人們互動思考的方式。

我們之前在中國調研了3000多個孵化器,發現創業公司成功的要素里,第一個是文化多樣性,也就是說創始團隊背景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第二個是團隊成員專業的多樣性,他們能否發揮自己所長,并很好地進行團隊合作。

1956年,馬文·明斯基 (Marvin Minsky)提出了人工智能這個詞。但我們對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應該只停留在“人工”層面,而應擴展到多元文化之間的相互連接、團隊合作,我把它叫做延伸智能(Extended Intelligence)。這也是我想強調的,人工智能這個名詞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的核心點是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互聯性。

AI未來突破難預測,奇點、超級智能過于樂觀

Q2:未來十年AI有沒有可能取得重要突破?比如GPT-3近期展現驚人的能力。兩位認為未來的突破方向是什么?

李開復:過去60多年來,深度學習是唯一的重大突破。在這之后,卷積神經網絡(CNN)和GPT-3等都算是重要的改善,我對于人工智能的漸進式改善保持樂觀。

對科學家來說,他們更期待著技術上的突破式進展。但我覺得未來十年基礎科研或許不會有大的突破。但模型相對容易,只要有大量的數據,就可以從實驗室進入到行業應用,CNN和GPT-3都是模型加海量數據的成果。

我是務實派的,雖然持有樂觀態度,但并不是一位“未來學家”。未來的突破很難預測,對奇點(Singularity)的爭辯,甚至預測超級智能的出現,在我看來都過于樂觀了。

阿萊克斯·彭特蘭:我同意李博士的觀點。很多生物機制很難解釋,包括用感知認識事物、理解聲音、尋找食物等,是深度學習算法做不到的。但深度學習可以研究科學、制定規則、研究理論,并進行實踐。

從務實的角度來說,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聯邦學習。就醫療而言,我們有這么多醫院,在新冠疫情期間做了很多的實驗,為什么這些實驗數據不能進行聯合呢?

盡管數據有不兼容的地方,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探究不同的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在未來,我們對數據的需求也許會越來越少,外科醫生或者物理學家或許不需要太多數據,因為他們對規則已經了如指掌了。

不要墨守成規,要跨領域、跨學科應對挑戰

Q3:人工智能會有什關鍵挑戰?對于想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有什么是需要了解的關鍵點?

李開復:首先,大背景在改變,新科技層出不窮,我們每年都需要學習新的東西。

其次,人工智能可能引起各種問題,包括偏見、歧視、倫理道德等,是否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無人駕駛技術該何去何從等等。

第三,人工智能的研發需要深刻地理解技術對社會、生活與人類健康會產生的影響。我非常欣賞斯坦福和MIT這樣的高校,能夠把AI教育擴展到各個學科,讓研發人員及早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價值。

阿萊克斯·彭特蘭:是的,我朋友做過一個有關電的趣味類比,電動馬達最初在工廠里用于生產的時候,并沒有發揮出多大的作用,因為大家并不知道如何改造生產流程。

AI在一些領域發揮的作用是顯著的,但應用到其他領域時,就需要改造流程。很多情況下,最困難的就是說服人們改變商業流程去使用AI,因為大多數人是墨守成規的。

而有意思的是,就像李博士提到的,像MIT和斯坦福這樣的高校確實在認真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

比如,我今天早上正好就這個話題跟G20領導人對話,大家一致認為我們必須從跨領域、跨學科的角度去面對這個問題,不能只是工程師或者社會科學從業者們在做,經濟學家,政治家等等都必須參與進來緊密合作。

隨著AI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除了必須具備強有力的技巧來建立社會規則,還需要對研究經費、企業投入等進行各種調整。

雖然大公司實力不容小覷,但依舊對小公司抱有期待

Q4:AI研究會消耗大量的資源,我們是否應該將資源往學術界平衡?現在已經發生資源的重新分配和平衡了嗎?

李開復:就人才而言,現在已經有重新平衡的跡象了。

過去,頂尖大學的學者基于待遇和種種考量,不少選擇去企業界工作。而近期,曾任職于百度、海爾、字節跳動等公司的數位優秀AI科學家已經回歸高校。

但像GPT-3這樣的技術,仍然不是大學和小公司能支付得起的。支撐GPT-3運行的電腦是世界算力第五的超級計算機。每進行一次算法訓練,就要花費460萬美金,只有像騰訊、谷歌、微軟這個級別的公司才能負擔得起如此強大的算力。

我觀察到,近年的AI創業公司已經和5年前截然不同了。它們一般由AI科學家和商業人才共同創建,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生,并非紙上談兵做突破性科研,切入的領域也往往是巨頭公司忽略的地方。

例如,為制造業進行AI賦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需要去工廠實地勘查,了解運作方式。大公司因為賺錢很容易,不愿意做這些性價比低的苦活累活。這些小公司的努力一旦有了成果,就會給產業界帶來革命性的影響。所以,雖然大公司的實力不容小覷,但我依舊對小公司抱有期待。

阿萊克斯·彭特蘭:大學和公司是一種融合的關系,不僅體現在人才流動上,也會進行信息資源共享,彼此是整體性的合作態勢。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產業界的保密需求還是存在的,只是從學校的出發點來說,我們愿意毫無保留地為大家提供更好的研究成果,并與企業合作,形成標準化平臺。

人工智能取代人類需要上百年或更久

Q5:兩位認為什么是AI不能取代的?

李開復:一類是創造力、分析能力、邏輯辯論能力,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這些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

另外一類是同理心,人類之間的信任、友誼,自我認知、意識等。

阿萊克斯·彭特蘭:人工智能有朝一日可以取代人類所有的能力,但是這個過程會非常漫長,可能需要上百年或更久。

AI創業建議I:找到小切入點,不要與巨頭正面硬碰

Q6:李博士提到了AI在小企業中的運用,可否再舉例說明是如何運用的?

李開復:這個問題分兩部分:一個是小型AI公司與巨頭競爭,我的建議是找準巨頭沒有平臺優勢的細分領域,為某個針對性產業創造價值,并且不要與巨頭核心業務正面硬碰。

對于那些中小型非AI、但想應用AI的公司,需要確保有足夠的數據,以訓練與核心商業價值掛鉤的AI模型,并且有愿意變革的開放性公司文化。

所以,早期應用AI的公司可能規模較大,因為他們有足夠大的數據,和可兼容變革的商業模型。每個例子都不同,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要應用AI。

阿萊克斯·彭特蘭:如果我們放寬AI的定義,或許水管工、合同工都有數據,通過一些簡單的分析、整合,AI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進他們的工作。

這些都是很小的切入點,基于簡單的AI分析、機器學習,依舊可以產生巨大的潛力。

AI創業建議II:知曉技術,同時理解商業

Q7:兩位再分享一下最后的建議?

李開復:我們在步入一個AI開始滲透到方方面面的令人振奮的時代,我希望所有的學生們都能參與到這個改革浪潮中。要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商業落地,而不僅僅鉆研技術本身。

阿萊克斯·彭特蘭:不要太較真于深度學習或者冗長的算法,一切始于要解決的現實問題。不要止步于技術本身,要明白數據類型、形態和規律,關注商業流程。

感謝葉樂斐、劉諾、藍萱、張昊、陳冬杰、劉子昂、張梓煜、錢凌寒、水一方、沈雍在校譯和審閱上對本文的貢獻。
責編AJ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AI
    AI
    +關注

    關注

    87

    文章

    31513

    瀏覽量

    270333
  • 企業
    +關注

    關注

    0

    文章

    217

    瀏覽量

    22884
  • 數據科學
    +關注

    關注

    0

    文章

    166

    瀏覽量

    10102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NVIDIA RAPIDS cuDF如何賦能AI加速數據科學

    隨著 AI 正幫助各行各業推動創新和提高效率,基于海量的高質量數據來訓練各種模型是充分發揮 AI 應用潛力的必經之路,正因如此,數據科學家們
    的頭像 發表于 01-24 09:26 ?186次閱讀

    【書籍評測活動NO.55】AI Agent應用與項目實戰

    審慎地看待其發展,它已經帶來了倫理和道德問題: 如何保證算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如何在智能與隱私之間找到平衡? 人類如何在AI Agent主導的未來中保持主體性? 以及如何平衡技術進步與社會穩定,確保
    發表于 01-13 11:04

    AI大模型的倫理與社會影響

    AI大模型的倫理與社會影響是一個復雜且多維度的話題,以下是對其倫理與社會影響的分析: 一、倫理挑戰 數據隱私與安全性 AI大模型學習通常依賴
    的頭像 發表于 10-23 15:13 ?693次閱讀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幸得一好書,特此來分享。感謝平臺,感謝作者。受益匪淺。 在閱讀《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的第6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在能源科學領域中的巨大潛力和廣泛應用。這一章詳細
    發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農業、環保等,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總結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關于AI與生命科學的部分,
    發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術支撐學習心得

    人工智能在科學研究中的核心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這些技術構成了AI for Science的基石,使得AI能夠處理和分析復雜的數據集,從而發現隱藏在
    發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人工智能:科學研究的加速器 第一章清晰地闡述了人工智能作為科學研究工具的強大功能。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先進技術,AI能夠處理和分析海量數據,發現傳統方法難以捕捉的模式和規律。這不
    發表于 10-14 09:12

    普渡機器人實現智能語音交互的突破

    在當今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的崛起正深刻改變著世界。AI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產方式,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而大數據的崛起則為
    的頭像 發表于 09-27 17:36 ?732次閱讀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大力發展AI for Science的原因。 第2章從科學研究底層的理論模式與主要困境,以及人工智能三要素(數據、算法、算力)出發,對AI for Science的技術支撐進行解讀。
    發表于 09-09 13:54

    電能的使用逐步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電能
    深圳崧皓電子
    發布于 :2024年09月04日 07:05:26

    AI人工智能簡介

    AI人工智能作為一項前沿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世界。我們應該積極擁抱這一變革,同時關注其帶來的挑戰和問題,努力推動AI技術的健康發展,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的頭像 發表于 07-21 14:58 ?2821次閱讀

    AI人工智能在新能源領域的創新應用

    AI人工智能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不僅推動了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還促進了整個汽車產業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化,AI將在新能源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人類社會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的頭像 發表于 07-21 09:50 ?1072次閱讀

    平衡創新與倫理:AI時代的隱私保護和算法公平

    的發展不應背離人類的倫理道德。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我們必須確保每一步都走得穩健和負責。通過提高透明度、保障算法公平性、保護個人隱私權以及加強國際合作,我們可以確保AI技術的健康發展,使其成為促進社會進步和增進
    發表于 07-16 15:07

    英特爾加快構建開放的AI軟件生態,賦能開發者與企業

    人類社會歷史上,每一次技術突破與變革,都會開啟一系列的嘗試與創新,并伴隨著生態的飛速發展,AI亦不例外。隨著AI日益普及和其應用場景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AI,其生態逐步邁向
    的頭像 發表于 04-28 11:14 ?483次閱讀

    新火種AI|AI重塑社交:騰訊與字節跳動的新戰場

    AI重塑萬物,它會如何重塑我們的社交?
    的頭像 發表于 04-07 16:38 ?455次閱讀
    新火種<b class='flag-5'>AI</b>|<b class='flag-5'>AI</b><b class='flag-5'>重塑</b>社交:騰訊與字節跳動的新戰場
    百家乐官网路单打法| 百家乐官网网站程序| 真钱百家乐游戏大全| 皇博|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博彩通博彩网| 大发888官网www.dafa888.com| 百家乐官网家居 | 澳门百家乐官网会出千吗| 钱隆百家乐官网破解版| 百家乐官网的必赢术| 大发888屡败屡战| 百家乐官网博彩平| 二八杠技巧培训| 百家乐官网心得打法| 风水24山里的四维八干| 老虎机游戏下载| 百家乐官网群b28博你| 大发888注册账号| 网上的百家乐官网怎么才能赢| bet365娱乐场| 真人百家乐软件云南景| 破解百家乐游戏机| 百家乐官网八卦投注法| 香港六合彩挂牌| 百家乐官网社区| 大世界娱乐城| 永利百家乐娱乐网| 如何看百家乐官网的路纸| 澳门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l路单| 老虎机怎么玩| 属鼠做生意办公桌摆貔貅好不好| 免费百家乐官网预测软件| 顶尖百家乐官网学习| 娱乐城注册| 威尼斯人娱乐城网址多少| 百家乐投注方法网| 24山向与周天360度关系示意图| 百家乐官网龙虎| 百家乐官网玩法与规则| 钻石国际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