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說,IGBT的雙脈沖實驗和短路實驗一般都會在一個階段進行,但是有的時候短路測試會被忽略,原因有些時候會直接對裝置直接實施短路測試,但是此時實際上并不是徹底和充分的。常見的情況有:
①沒有進行IGBT短路實驗
覺得這個實驗風險太大,容易炸管子,損失太大或者覺得短路時電流非常大,這樣很恐怖。
②進行了短路測試
但是測試時候的判斷標準較簡單,對IGBT的短路行為沒有進行較為仔細的觀察和考證。
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后期裝置出現由于IGBT短路相關導致的故障時,排查和處理起來較為麻煩,所以在使用起初,認真地對IGBT進行短路測試是非常必要。
短路分為兩種:
橋臂內短路(直通):
我們稱之為“一類短路”,一般為橋臂直通導致的,硬件或軟件失效造成的,此時短路回路中的電感量很小(100nH),一般我們會采用VCE(sat)檢測來實現短路保護。
橋臂間短路(大電感短路):
我們稱之為“二類短路”,一般為相間短路或者是相對地短路,此時短路回路中的電感較大(uH級別),可以使用VCE(sat)檢測或是使用霍爾檢測電流變化來實現短路保護,這類短路中的電感量是不確定的。
一般我們所說的短路測試是針對橋臂內短路情形來說的,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IGBT的短路測試到底是什么樣的。
2、短路測試
電網電壓經過調壓器和接觸器,將母線電容電壓充到所需要的值,再斷開接觸器。上管IGBT的門極被關斷,且上管用粗短的銅排進行短路。對下管IGBT釋放一個單脈沖,直通就形成了。
短路測試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①該測試的關注對象是電容組,母排,雜散電感,被測IGBT;
②短路回路中的電感量很低,所以上管的短路排的電感量可以極大地影響測量的結果,因此絕不可忽視“粗短銅排”的長短和粗細(當然,這里不一定非得使用銅排,電感量很低的導線也是可以的);
③短路測試的能量全部來自母排電容組,通常來說,雖然短路電流很大,但是因為時間極短,所以這個測試所消耗的能量很小,實驗前后電容上的電壓不會有明顯變化;
④上管IGBT是被一直關斷的,但是這個器件不可或缺,因為下
管被關斷后,短路電流還需要由上管二極管續流;
⑤該測試需要測量三個物理量,分別是,下管的Vce,Vge,及Ic;
⑥電流探頭需要測量Ic的位置,而不是短銅排的電流,這兩個位置的電流波形是不同的;
⑦下管IGBT的脈沖需要嚴格控制,最開始實驗可以使用10us,然后逐步增加;
⑧環境溫度對實驗結果有較大的影響,通常datasheet給出的高結溫的結果;對應用者而言,常溫實驗是比較現實的;但低溫時的短路測試會比較苛刻,如果系統規格有低溫要求時,是有必要進行測試的;
⑨在此實驗前需要對直流母排的雜散電感有一定的評估,或者用雙脈沖測試方法對IGBT關斷時的電壓尖峰進行評估,以把握好短路時的電壓尖峰,這個值可能會非常高;
短路測試步驟:
⑴在弱電情況下,確認所發單脈沖的寬度;
⑵將母線電壓調至20~30V,發送一個單脈沖,此時也會發生短路,會有一定的電流,利用此步驟確認電流探頭的方向及其他各物理量測量正確,同時確認示波器能正確捕捉該瞬間;這個步驟會比較安全;
⑶短路測試時,母線不宜過低,否則可能會見到一些奇異的震蕩;對于1200V的IGBT,母線為500V起;1700V的IGBT,母線為700V起;3300V的IGBT,1000V起;(最近遇到一個問題:在做1000A/1700VIGBT模塊短路測試時,母線電壓加到900V時,模塊發生失效,暫時還沒有找到具體原因,等找到原因會再分享出來的)。
⑷母線加到額定點,將進線接觸器斷開,放出單脈沖,裝置會發出“咚”的一聲響,確認示波器捕捉到該時刻;
⑸通常來說,如果一切都設置正確的話,短路測試是很容易成功的,但也可能由于某些細節沒有處理好,存在一定的幾率,該測試會失敗——這個IGBT會失效,并將電容的能量全部放掉,一般不會爆炸得很厲害;
⑹第一次發10us的脈沖實際上是一種嘗試性測試,其目的是,在盡量低風險的情況下,對設備的短路性能進行最初步的摸底;
⑺如果第一次10us測試已經發現波形有問題,則需要整改;
⑻如果第一次10us測試發現IGB沒有發生退飽和現象,則可能意味著短路回路電感量太大,需要整改;
⑼如果第一次10us測試發現波形正常,可以脈沖延長至12us,再做,再延長到15us,再做,如果發現驅動器釋放出來的脈沖不再增長,則意味著驅動器對IGBT進行了保護,否則,意味著驅動器保護電路設置有問題,需要整改;
實例簡述
下面是某模塊短路測試的實驗結果:
ⅰ 用電流的上升率di/dt求出短路回路中的全部電感量,再減去之前測出的雜散電感,就能得到插入的銅排的感量;
ⅱ 關注短路電流的最高值,與datasheet中標注的值進行比較,是否過高,電流是否有震蕩;
ⅲ 從IGBT退飽和算起,至電流被關斷,期間的時間是否控制在10us內,這個條件是不可以妥協的;
ⅳ 短路電流的峰值與門極鉗位電路有很大的關系,如果門極鉗位性能不好,短路電流峰值會很高;(門極鉗位電路出現的原因是因為米勒效應的存在,我們上篇文章有提到過,在IGBT短路時,米勒電容會影響門極電壓,導致短路電流激增,使IGBT承擔風險。越大容量的IGBT,米勒效應越強,門極鉗位電路越重要!)
ⅴ 關注Vce電壓,需要多久才退飽和,在關斷時刻時,Vce電壓尖峰有多高,是否存在危險,有源鉗位是否動作;
ⅵ 門極電壓的評判需要比較謹慎,因為這個測試di/dt及du/dt都很大,門極探頭很容易測不準。
第二種測試方法
下面是第二種測試方法:
給上管IGBT驅動器一個常高信號,使上管保持開通,再給下管發單脈沖。這個實驗的優點是,確保短路回路中的電感量就是直流母線的雜散電感,足夠低。當然,這可能談不上是第二種方法,只是優化了短路實現的條件,將上面的“粗短銅排”的電感帶來的影響消除了。
上面提到最近實驗中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測1000A/1700V模塊時,母線加到900V時模塊失效,失效時的波形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此時的電流Ic瞬間沖得很高,門極電壓也很大,伴隨的現象是,門極驅動電路那塊發生了嚴重的燒毀,具體原因還在分析。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IGBT
+關注
關注
1269文章
3833瀏覽量
2500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