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國際互連技術大會上,imec首次展示了采用釕金屬(Ru),具備電氣功能的雙金屬層級結構(2-metal-level)互連技術。該金屬是使用特殊的半鑲嵌和氣溝(Air Gap)技術生產,具有更好的使用壽命和更佳的物理強度(mechanical strength)。
透過一個12層金屬分析,證實了這個半鑲嵌技術可帶來系統級的優勢,包含降低阻容(resistance-capacitance,RC)、功耗和IR-Drop。此外,釕金屬也展現了絕佳的潛力,可望作為先進制程的中段(MOL)接觸插塞(contact plugs)的替代方案。
目前,替代性的金屬化材料(例如釕)和替代性的金屬化制程(例如半鑲嵌),正被密集的研究中,以前進2納米或者以下制程技術的前段(BEOL)和中段(MOL )互聯。
在前段設計中,imec提出了一種半鑲嵌(semi-damascene)整合技術,作為傳統的雙重鑲嵌(dual-damascene)的替代方案。為了能夠完全的發揮這種結構技術的潛力,需要有除了銅(Cu)或鈷(Co)以外的其他金屬,它們可以被沉積而無擴散阻擋層,且具有高的體電阻率,并可以被圖模式的使用,例如:減成蝕刻。
這個結構也可以增加互連的高度,并結合氣隙作為電介質,將有望減少阻容(RC)延遲,這是后段制程的主要瓶頸。
Imec首次使用「釕」進行金屬化,并在300mm晶圓上制造并特性化了雙金屬層的半鑲嵌模組。在30納米金屬間距線的測試結構顯示,有超過80%以上的可重復性(無短路跡象),且使用壽命超過10年。同時釕的氣隙結構的物理穩定性可與傳統的銅雙重鑲嵌結構相比。
Imec納米互連專案總監Zsolt Tokei表示,結果顯示,半鑲嵌與氣隙技術相結合不僅在頻率和面積上優于雙鑲嵌,而且為進一步的性能強化提供了可擴展的途徑。氣隙技術則顯示出將性能提高10%,同時將功耗降低5%以上的潛力。使用高深橫比的電線,可將電源線路中的IR下降減少10%,進而提高可靠度。在不久的將來,為半鑲嵌模組開發的光罩組(Mask set)將能夠進一步改善半鑲嵌的整合,并通過實驗驗證去達成預期的性能改進。
Imec還展示了在先進MOL接觸插塞中,使用「釕」替代鈷或鎢的優勢。imec CMOS元件技術總監Naoto Horiguchi指出,無阻絕層的釕,有潛力進一步減小因縮小接觸面積而產生的接觸電阻。
在一項評測研究中,imec評估了釕和鈷,結果表明釕是替代MOL狹窄溝槽中的鈷,最有希望的候選方案。在0.3納米氮化鈦(TiN)內襯(無阻擋層)的孔洞,填充釕的電阻的性能,優于在相當的制程中填充鈷(有1.5納米氮化鈦阻擋層)。研究還證明,釕作為源極和汲極接觸材料,在p-硅鍺(SiGe)和n-硅(Si)上的接觸電阻率都較低,約為10-9Ωcm-2。
責任編輯:tzh
-
電阻
+關注
關注
86文章
5561瀏覽量
172733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76瀏覽量
128315 -
制造
+關注
關注
2文章
518瀏覽量
2405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大話芯片制造」閱讀體驗】+ 芯片制造過程和生產工藝
SEMI報告:未來三年全球半導體行業計劃在300mm晶圓廠設備上投資4000億美元
![SEMI報告:未來三年全球半導體行業計劃在<b class='flag-5'>300mm</b>晶圓廠設備<b class='flag-5'>上</b>投資4000億美元](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8/96/wKgZomb4_7eALTsjAAEBV0pUcI0907.jpg)
英飛凌率先開發全球首項300mm氮化鎵功率半導體技術,推動行業變革
![英飛凌率先開發全球首項<b class='flag-5'>300mm</b>氮化鎵功率半導體技術,推動行業變革](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3F/DB/pYYBAGJqOMiAUmBUAAAUKS9OY54015.jpg)
信越化學推出12英寸GaN晶圓,加速半導體技術創新
132億元!滬硅產業擴產300mm半導體硅片
東芝宣布其300mm晶圓功率半導體制造工廠和辦公樓竣工
東芝300mm晶圓功率半導體工廠竣工,產能將增至去年的2.5倍
半導體工藝晶圓片的制備過程
![半導體工藝<b class='flag-5'>晶</b><b class='flag-5'>圓</b>片的制備過程](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8/84/wKgZomYcsUCAf3SwAAAjo1-7G7U501.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