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從近兩年發布的品牌機型配置就可以看出,終端品牌對手機攝像頭的創新已經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拍照升級,而是開始朝著更多元化的應用場景去拓展,比如生物識別、AR等。因此,我們看到3D感知技術在手機端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多。 行業人士認為,3D感知不僅讓手機攝像頭的功能更豐富,也整個終端產品的應用場景也將變得更豐富,所以在未來兩年,以智能手機為主的終端市場需求量將會出現明顯增長。不過在此之前,產業鏈還需解決缺乏“殺手級”應用和成本過高這兩大阻礙。 需求集中于一線廠商 其實此前有不少機構對3D感知市場規模的預測都頗為樂觀,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些數據似乎有些激進了,這一市場目前并未迎來真正意義上的爆發。
現階段,3D感知技術在手機市場最主流應用方案的就是ToF和結構光兩種。其次還有多用于車載市場的LiDAR方案,以及用于IoT市場的雙目方案。不過從整體的項目訂單量來看,手機市場始終還是最大主力。 雖然已經是需求最大的市場,但不論是ToF還是結構光在手機上的應用也十分有限。 一家3D模組制造商告訴集微網:“雖然車載、IoT等非手機領域的確有客戶需求,且產品普遍都在中高價位段,但需求量也很少;另外在手機市場,真正量大的項目其實也是幾款一線品牌的高端機型,比如iPhone、三星S和note系列、華為p和mate系列。因此,供應鏈端的訂單主要也是集中在幾家一線品牌的主力供應商處。” 據集微網了解,目前一家國內一線品牌的3D模組供應商,每月出貨的這類產品基本上均為iToF方案,出貨數量僅100萬顆左右。
行業人士指出:“對于許多中小規模的廠商而言,這樣的需求量并不算少,然而對于每月出貨總量高達數千萬顆的一線大廠來說,這樣的訂單對其業績顯然不會有太大的貢獻。如果在今年整個手機市場需求驟減的背景下,這樣的項目改變不了任何結果,更大程度上,只能作錦上添花用。” “之所以多用于高端手機、汽車,主要是因為還沒有‘殺手級’的應用能夠徹底帶動市場需求。現在換機的消費者100%都不是為了ToF去買手機,而一款手機的銷量好不好也跟ToF無關。”上述行業人士繼續談到。 應用場景的缺乏,導致相關產品無法大規模普及,需求尚未迎來爆發式增長,也因此使得這類產品的成本居高不下。
ToF模組售價普遍高于20美金 有廠商向集微網透露:“目前手機市場用到的ToF模組價格普遍高于一般的影像模組,大品牌采用的模組單價幾乎都在20美金以上。”可以想見的是,一顆價格超過20美金的模組,即便是擁有話語權的一線終端品牌,也需要承擔不小的成本壓力。 眾所周知,一線的手機廠商近幾年都在深耕高端旗艦市場,雖然手機的產品手機正在持續提升,但不斷堆料的舉動也使其成本快速增加,尤其在高端旗艦機型上用到的許多芯片、零部件都是獨家定制,成本遠超標品數倍。 這個前提也給如今的ToF方案劃下了明顯的限制——適用于一線品牌高端機型。迄今為止,我們甚至很少在一些一線品牌的中低價位段的手機中看到ToF的身影。
大廠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二三線的手機廠商。 綜上來看,成本的高企和無法明顯改善用戶體驗,讓3D感知技術在手機端變得“可有可無”,也是其大規模普及的“絆腳石”。這也意味著,終端廠商在成本考量下面臨多選一的時候,3D感知很容易成為被拋棄的一個選項。 今年以來,5G商用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目前,我國多個城市都已經建設起5G基站。這也意味著,支持5G顯然很快將變成當下品牌智能手機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功能。眼下5G模塊的造價也頗高,同樣是增加整機成本的一個環節。 對于一些預算不多的手機品牌想要進行產品升級,5G和3D兩個功能擺在眼前需要兩者選一,他們會如何抉擇,想必結果已經是一目了然。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應用少/成本高,“舊病難醫”的3D感知產業路在何方?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3D
+關注
關注
9文章
2910瀏覽量
107985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4瀏覽量
565984 -
3D感知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瀏覽量
3746
原文標題:應用少/成本高,“舊病難醫”的3D感知產業路在何方?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