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人類活動越來越依賴信息,相應的信息量也呈指數級增長。目前,半導體存儲技術越來越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信息存儲需求。
生命科學與半導體技術的融合為信息存儲帶來了新的思路,基于生物介質的各種存儲技術應運而生。但這些存儲技術大多是通過不同的分子結構對外部信息進行數字編碼,信息一旦寫入就無法修改。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研究所胡濤課題組和國際專家研究小組實現了基于絲蛋白的大容量生物存儲技術。該存儲技術采用生物相容性好、易于摻雜和功能化、降解速率可控的天然絲蛋白作為信息存儲介質,采用近場紅外納米光刻技術作為數字信息寫入方法。
目前,該團隊已經使用該技術對《家吃樹葉圖》、《空谷鳥鳴》等文本、圖像、音視頻文件進行了記錄、存儲和“讀取”。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納米技術》上。
“絲蛋白存儲器作為一種大容量、高可靠性的新型存儲技術,不僅能像普通半導體硬盤一樣存儲數字信息,還能提供一個強大的主動生物信息存儲平臺,用于收集和存儲生物信息、人體DNA和血樣;并且可以根據預設的信息保密程序實現可控銷毀。此外,絲蛋白記憶可以很容易地摻雜各種功能分子,實現功能化,從而增加信息存儲維度。未來,通過不斷優化和提高其存儲容量和讀寫速率,該技術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大容量、高可靠性的信息存儲技術。“胡濤介紹道。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劉孟昆說:“與傳統的紫外光刻和電子束光刻相比,基于原子力顯微鏡的近場光學技術為納米尺度的生物材料原位加工和表征提供了可能性。通過納米針尖將紅外光聚焦在非常小的尺度上,可以修飾絲蛋白,從而實現信息存儲和讀取。這項技術有望在未來實現與商用硬盤存儲器相當的存儲密度和讀寫速度。”
來源:騰訊新聞
責任編輯:haq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03瀏覽量
222635 -
存儲器
+關注
關注
38文章
7528瀏覽量
16434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借助NVIDIA AI Foundry平臺推動醫療健康與生命科學行業發展
【半導體存儲】關于NAND Flash的一些小知識
施耐德電氣助力生命科學與電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的散熱秘籍:過渡熱沉封裝技術揭秘
![高功率<b class='flag-5'>半導體</b>激光器的散熱秘籍:過渡熱沉封裝<b class='flag-5'>技術</b>揭秘](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B/B1/wKgZomc2wACAGMcmAACGTRRPq3g870.png)
施耐德電氣助力生命科學行業高質量發展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激光引擎改善生命科學應用
![激光引擎改善<b class='flag-5'>生命科學</b>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5/4C/wKgZombY3SOAfTgcAAFhtQIhy_s454.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