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處于世界科學技術的前沿,對各行各業的發展具有輻射帶動作用。2020年,疫情、5G、新基建等等都在加速AI產業化進程。AI產業化時代已全面來臨,交通運輸業已邁入AI新時代。那么AI具體又是如何賦能智慧交通的呢?
在城市交通領域,有AI紅綠燈控制,街道交通智能監測、智能公交車站,以及智能高速,這些領域都已經滲透了人工智能。圍繞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也已經在全國多個地區進入商用測試階段。那么日常還有哪些出行場景是應用到了AI技術的呢?
AI在智慧停車的應用
AI識別車牌最大難點在于視頻設備并非無處不在,但AI識別率很難提升到商業水準,對于夜晚、雨雪、霧霾等種種天氣,如何做到全天候識別也是個大問題,問題往往出現在攝像頭端側的AI識別算力不足。
基于此,和昌未來科技與華為云HiLens聯手打造的“智易停”AI停車管理系統,通過華為機器視覺技術,在云側實現車牌的全天候、多角度識別,智易停在刁鉆角度的車牌識別率由50%提升到了90% ,自動入庫率達到了70%。大大降低了人工運營維護成本,人工審核降低50%,投訴率降低30%。
從智易停這個智慧停車的案例中,我們看到由于AI開發這個全新的技術和應用范疇,還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產業鏈,企業無法按照傳統的投入思路,而開發工具和目標部署的硬件往往來自于不同廠家,需要大量的資金、時間和技術能力在試錯的路上。而借助華為在AI領域構筑的全棧能力,能夠讓開發者們聚焦場景和商業創新上,實現降本增效。
AI+大數據:精準打擊偷逃費
在11月11日同期舉行的高交會開幕式上,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為云業務總裁鄭葉來在開幕論壇發表主題演講——“創新。普惠,技術賦能產業智能升級”,分享華為云在各行業、城市方面的實踐,以及華為云普惠AI理念如何深入行業生產系統,通過技術賦能產業實現智能升級。
行業又是如何運用華為云普惠AI的呢?
這里有一個典型的案例。自從去年取消省界收費站,大力推進ETC,由于存在ETC計費模式下的偷逃費不斷出現,收費存爭議等難點問題,今年湖南高速、拓維信息基于華為交通智能體開發了一個在線收費系統的AI收費稽核創新方案,具體做法是以AI大數據分析實現以圖搜圖車輛異常分析,快速識別偷逃費行為,精準識別車輛特點實時獲取車輛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及時上傳云端。如此通過邊緣信息,中心的數據匯集以及門架上的計算,完成了收費的網上閉環,精準打擊偷逃費行為。
據悉,目前,拓維信息已攜手華為共建了湖南鯤鵬產業生態,并以湘江鯤鵬服務器為切入點,基于鯤鵬體系在全國其他省份、地市積極布局鯤鵬生態,形成平臺+生態+ISV+服務的模式搶占市場。
從中我們看到,云計算作為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正與AI技術加速融合,將AI技術進行廣泛落地,從而為行業帶來更為可觀的提質、降本、增效的效果。開發者可以天然實現云端界限的突破,甚至巧妙利用云端共存的價值。
AI導航:百度地圖
在AI領域,百度是AI技術布局全面的平臺化公司之一。2005年,百度地圖PC版上線,從此查地點、查路線都可以通過網絡一鍵獲得,而現在百度地圖的采集全部應用上了人工智能技術,加上智能化采集設備,已經實現了全方位自動化作業,定位精準度更是大幅提升。
2020年,在全民戰疫的浪潮中,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更是在返工復工、安全出行等方面,累計服務了30億人次。,從人工到AI,以百度常年積累的AI技術為基礎,改變著人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
結語
不知不覺,我們與新冠博弈已經長達將近一年,AI在防控中扮演著重要角色,AI技術迅速落地在應急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經此一疫,在2020年過去的這大半年,人工智能的數據算法、算力、生態條件正在日益成熟,在人臉識別、語音、行為、跟蹤、蹤跡識別等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過往皆序幕,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交通產業的進一步落地滲透,如何挖掘更多場景、走進場景、貼近場景,讓技術融合,成為企業自身可參考、可利用、可依托的發展基礎?這也許是行業的慢慢長路攻堅戰。
責任編輯:tzh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01瀏覽量
27030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57瀏覽量
240253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4瀏覽量
56598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