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首期央視《第一發布》節目現場,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首度透露,長安汽車將攜手華為、寧德時代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且首款量產車型即將投入生產。
而聯系今年9月份長安汽車在其上半年財報中透露,其在長安蔚來中的持股比例,已由原先的50%上升至95.38%,蔚來汽車已近乎退出雙方所組建的合資公司。此次三方聯合打造的全新品牌,“就是在過去長安蔚來的基礎上誕生的。”接近長安汽車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
華為、寧德時代“造車”新嘗試
作為汽車行業、ICT產業和智慧能源產業的領軍者,此次長安、華為、寧德時代三方聯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可以說是一次“國家隊”的集結。
對于此次聯合,華為高級副總裁、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讓中國智造更強大,讓我們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給人民生活帶來更美好的體驗。”
“不造車”,是華為一致對外輸出的觀點,但卻始終被質疑。尤其是今年以來,其相繼發布多款技術解決方案,完成了從車端的自動駕駛計算平臺、車載傳感器、智能座艙、電驅動系統、充電模塊,到管端的C-V2X芯片、模組等,再到云端的各種解決方案。就在10月30日晚,華為正式發布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獨立品牌HI,其中包括1個全新的計算與通信架構、5大智能系統(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和智能車云),以及激光雷達、AR-HUD等全套智能化部件,基本涵蓋智能電動汽車所有關鍵技術解決方案。
可以說是,除了整車與動力電池,華為都可以造。而這或許正是華為選擇長安和寧德時代合作的原因。
作為動力電池行業標桿,寧德時代進入2020年的動作似乎一點也不比華為少。從募資197億元以擴充動力電池產能,到豪擲190億元打造全球汽車產業鏈,與此同時,寧德時代還先后與特斯拉、寶馬、戴姆勒、蔚來等車企建立或加深合作關系,其動力電池行業霸主之位可謂是越發穩固。而這一年來,寧德時代先后通過資金、技術入股,分別完成了對動力電池上下游產業鏈、充電樁及換電領域的全布局,借由此次合作,寧德時代也正式踏上了“造車”之路。
從技術層面來看,三方合作基本集齊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華為HI品牌)、動力電池全套解決方案(寧德時代上下生態產業鏈)、造車實力(長安汽車)。三方的合作,有別于傳統主機廠與Tier1之間的上下游關系,而是一種并行、聯合的關系,這背后將是背負著華為和寧德時代的品牌附加值。而這樣的組合,也在響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提及的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替換方向。
據朱華榮介紹,此次三方聯合創建的全新汽車品牌,將定位為智能高端汽車品牌,其中包括一個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汽車平臺、一系列智能汽車產品和一個“人車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態。
方舟架構首次面世
活動當日,除了三家聯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信息的披露,長安汽車還發布了一個全新的技術架構“方舟架構”,并宣布未來五年將推出105款車型,其中包括23款新能源產品。
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介紹,作為長安汽車研發4.0時代的全新造車理念,“方舟架構”在智能化、大數據背景下,對長安汽車持續提升整車基礎性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長安方舟架構完整覆蓋A0級-C級的所有車型。
在未來智能化、電氣化趨勢下,長安方舟架構以智能和大數據賦能車身、底盤等整車基礎性能迭代進化,集高階自動駕駛前置化布局、智慧成長型電子電氣架構、不斷精進的基礎模塊化平臺、滿足全球主流安全評價體系的高安全基準和完備的流程保障體系于一體,擁有未來科技前置化、人車合一基因化、體驗設計多樣化及品質底線越級化的四大核心價值。
具體來看,在未來科技前置化方面,依靠高階自動駕駛布局,可支持安全可擴展的智能駕駛配置。借助成長型電子電氣架構,能實現全場景智慧用車服務提供。并且兼容8種發動機狀態,排量覆蓋1.2-2.0L,兼容48V低壓混動(LV-HEV)、高壓混動(HV-HEV)、插電混動(PHEV)3種電氣化動力,匹配8種變速器模塊,具備16種動力組合模式。
在人車合一基因化方面,方舟架構下新一代產品通過全系搭載藍鯨動力,進行動力呈現,在車體穩定性、精準操控方面也有所精進。
在體驗設計多樣化方面,通過降低發動機曲軸中心12mm,動力布置傾角由前傾7.5優化至后傾10等技術方式,方舟架構下新一代產品動力總成將更緊湊、布置更合理,重心也隨之下降20-65mm,帶給用戶最小提升9%的更寬闊前視野。
在品質底線越級化方面,方舟架構下的新一代產品,將擁有更高的安全基準。
結語:科技、智慧,是長安汽車品牌日的關鍵詞也是其全新品牌定位,即“科技長安智慧伙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四化浪潮席卷而來,不管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還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2.0》都預示著智能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而這或也是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走在一起的基礎和信心。
“我們相信新模式一定會開發出好的智能電動汽車,實現品牌向上,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表示。
未來,若這一新模式大獲成功,其帶來的“化學反應”和融合創新模式,將為中國汽車產業創新合作發展和品牌向上帶來重大影響和成功的經驗借鑒。
責任編輯:YYX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2瀏覽量
253003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2890瀏覽量
107561 -
長安汽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9瀏覽量
13823 -
寧德時代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212瀏覽量
483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