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網上約車、網上掛號就醫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與此同時,部分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如何打破“數字鴻溝”,將科技與老齡化人口需求進行融合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近日,為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發展成果,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占到我國總人口的18.1%。同時,截至2020年3月,60歲及以上網民占全體網民比例的6.7%,人數為6057萬,有近2億老人沒有接觸過互聯網。
老年人是社會成員的一部分,有享受科技帶來種種便利的權利,《實施方案》的出臺給整治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提供了系統思路,也體現了人文關懷。《實施方案》就完善“健康碼”管理、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就醫、消費、豐富文體活動、便利辦事服務等作出要求,各項服務領域繼續保留人工服務、面對面的服務方式,確保老年人即使無法使用智能設備也能辦理相關業務。
關注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困難,社會各界應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幫助老年人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生活,激發老年群體的網絡消費潛力。
除了增加對應的人工服務外,ICT產業界也需針對老年人特點推出相應的產品、服務及應用。以智能手機為例,手機是承載智能技術的最常見終端,市場上已存在部分針對老年人使用習慣的手機機型。但老年機大多功能簡單,并不適配多樣化的APP。同時APP的使用常用人群為年輕人,并未對老年人需求進行優化。APP應用功能多、常用功能難找,界面字體過小也給老年人操作APP系統增加了困難。手機APP可就老年人市場需求,積極參與智能產品適老化改造,推出針對老年人的特色服務,幫助老年人打開通往數字時代的“便捷之門”。
作為監管機構,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加快建立解決老年人面臨“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完善法規規范,切實保障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過程中的各項合法權益,將解決辦法落到實處。關愛老年人是社會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青年人也需重視身邊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面臨的客觀困難,耐心指導和引導老年人群體使用智能產品。同時,活到老學到老,老年人也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跟上時代潮流。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社會應為老齡化人群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做好充分準備。科技的發展并不應該成為老年人生活中的一道“欄桿”,社會和產業界各方要尊重老年人的習慣和選擇,推出適配老年人特點的服務、應用和產品,給老年人帶來更多科技獲得感。
責任編輯:lq
-
智能設備
+關注
關注
5文章
1064瀏覽量
50739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8瀏覽量
137803 -
智能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8瀏覽量
12867
原文標題:打破數字鴻溝,增強老年人的“科技獲得感”
文章出處:【微信號:txshj123,微信公眾號:通信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