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計算產業中,云原生是一個長期討論的“老話題”。而在今年新基建、產業數字化的宏觀背景下,云原生的應用主體開始擴張,關于這條技術路徑的討論也重新火熱了起來。
云原生突然“翻紅”的原因,或許在于更多的產業開發者、行業用戶、實體經濟企業也在加入了云原生的用戶隊伍里。換言之,云原生正在破圈而出,擁抱那些非互聯網基因、IT能力相對傳統的企業。
這種情況下,各家云計算供應商都開始重新聚焦到云原生當中。云原生的重新升溫,將引出下一個話題:云原生是一個相對廣泛的概念,每個階段、每個行業,甚至每家企業對云原生的需求都不盡相同。那么在目前這個產業周期,云原生市場的重點究竟在哪?是技術創新?產品升級?還是軟性服務?
最近這段時間,就是云計算廠商接連給出答案的時刻。
12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騰訊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上,騰訊云展示了其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眾多領域的最新技術、最新成果。在這場開發者大會中,云原生是當之無愧的主角之一。如果我們以云原生作為觀察視角,其實能夠整理出騰訊云在云原生之路上的差異化創新,以及對過往產業特性的集成。
寫企業總是會寫到心路歷程,但寫技術可能就要換個方式了。比如說我們可以玩個諧音梗,聊聊騰訊云原生的“新路”和“歷承”。
鵝廠的云原生,突出一個踏實。
陳年的新路:云原生還有價值嗎?
云原生還是新路嗎?這個問題在今天似乎有點曖昧。
如果你是一位云計算OG玩家或者老開發者,那云原生大概聽了幾萬遍了;但如果你在實體經濟企業負責IT,那云原生這個詞可能格外清新脫俗,跟領導匯報“云原生”他可能一臉茫然地看著你。
這個差異化背后所隱藏的,就是云原生本身的特點。它與云計算近乎同時被提出,但最開始是一個方向,而后才在虛擬化、容器等技術的發展下逐漸補完了產業形態。
而在漫長的軟件業態填充過程里,互聯網屬性強、相對新銳的開發者始終伴隨著云原生一路走來;但重視IT體驗穩定性與一致性的實體經濟、行業開發者則很難參與到云原生路線中,導致云原生更多變成了云計算與軟件開發圈內的狂歡。
整體而言,云原生經歷了技術補完階段、價值實現兩個階段。目前這個新階段里,基于開發者、用戶視野的全鏈路云原生,依舊處在廣闊的待開采空間中。
從這個視角看,云原生依舊是條新路,而騰訊云也瞄準了這個新動向,準備了一條適合更廣泛開發者、應用者的云原生路線圖。
數字體貼:基于用戶視角的云原生路線
對于追求架構穩定性與體驗一致性的各行業應用者來說,云原生需要的是體系完善、獲得全面流程支持、滿足行業特性的云原生服務。
面向這個需求,騰訊云原生產品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體系和架構,涵蓋了軟件研發流程、計算資源、架構框架、數據存儲和處理、安全等五大領域的多個場景。依托這些云原生產品,騰訊云實現了面向不同行業、不同規模和不同發展階段的數十萬家客戶提供云原生服務。目前,騰訊云原生注冊用戶規模已達100萬+,覆蓋政府、金融、文體、教育、能源、電商、互聯網、游戲、LBS、IM、媒體、交通、影視等主流行業。
有IT經驗的朋友會知道,在實踐經驗中整理和構建的服務方式,往往與早期的技術創新大不相同。這個現象可以被稱為“數字體貼”。因為大量的試錯、融合、需求差異已經在經驗中被打磨掉了,剩下的服務模式與產品體系,往往可以實現更全面、務實地為客戶著想。
騰訊的云原生差異化,就來自于“數字體貼”之路。在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中,騰訊首次提出了以開發者視野為出發點,詳細討論可實現方案的云原生路線圖。通過剖析真實的行業、真實的場景、真實的痛點、真實的步驟,幫助企業找到符合自身業務環境的最佳上云實踐路徑。
騰訊云原生路線圖一共分為四大板塊,包括騰訊云原生定位、企業部署云原生路線圖、騰訊云原生最佳實踐、騰訊云原生核心產品概覽。其中,在最核心的云原生最佳實踐環節,騰訊云首次立體化介紹在容器、微服務、Serverless、云開發、DevOps、大數據、數據庫、云安全領域,覆蓋十余個行業的大中型企業以及初創公司的云原生路徑,幫助用戶快速識別和部署適合自己的云原生服務。
具備“數字體貼”價值的云原生路線圖,對產業的最大貢獻在于它首次站在用戶視角,基于大量云原生實踐經驗沉淀而成,幫助開發者、技術管理者從整體角度摸清部署云原生的關鍵脈絡。并且面向更廣泛用戶解讀了云原生系統以及云原生實踐“ISO”,為部署云原生的企業提供參考。
回到我們探討的云原生依舊是“新路”問題。云原生在這個階段的核心痛點,是大量具有需求的用戶只能看到云原生的某個技術、某個價值,但無法窺見自身執行云原生的通道、全貌與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就像讓企業上演“抹黑開打”,從而將大量用戶拒之云原生門外。
而騰訊這次則選擇回歸真實的應用與開發場景,圍觀聚焦開發者實際遇到的云原生需求、問題與實現方式。討論比如容器化改造的時間成本;業務構建不健壯帶來的bug;容災、安全、管理等因素帶來的云原生實踐挑戰等等。
或許可以說,鵝廠的云原生路線圖,目標在于為用戶打開了云原生世界的燈。用戶不需再摸黑探索,而是清楚了解云原生+數字化的全貌。沿順這條云原生路線圖,更多行業、更多差異化IT基礎企業、更廣泛開發者具備了進入云原生的可能性;而從這條云原生路線圖向后看,則可以看到鵝廠在云原生,乃至泛化的云計算產業中,如何構建自身的差異化特征。
鵝廠的歷承:騰訊云原生的“務實”特性
如果在行業中進行橫向比較的話,會感覺到騰訊的云之路,更多呈現出有溫度、為用戶思考,甘做工具箱的特征。不張揚與顯示自己存在感的同時,更多希望從開發者、應用者的角度出發來探討技術升級與產業發展。
這點在騰訊云原生之路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騰訊云原生的差異化,可以說是將騰訊走向產業互聯網與企業服務的基因進行了繼承,也就是所謂的“歷承”。我們可以從三點來透視騰訊云原生的構建方式中,展現出的鵝廠基因:
1、產品包容:很多用戶對于云原生的核心顧慮,在于會否出現關鍵產品與開發工具缺失。因此推動云原生發展,必須構建完整的產品體系,積極實現面向用戶的工具箱化。面對這個趨勢,騰訊云升級并發布了八款云原生產品,推動云原生新技術能快速落地。其中包括開源云原生開發環境Nacalhost、首款金融級云原生Serverless消息隊列TDMQ、國內首款全Serverless云原生MySQL數據庫TDSQL Serverless、發布云開發 CloudBase、Serverless FaaS計算平臺SCF、企業級微服務技術中臺TSF 2.0、基于云原生的泛Hadoop大數據框架EMR、流計算 Oceanus,實現了面向各行業用戶的云原生產品包容。
2、安全為先:騰訊走向to B產業,一直都保持著強烈的安全基因。而在to B數字化,尤其是云計算領域,安全確實是企業首先考慮的核心問題。
在企業上云和云平臺建設過程中,騰訊云安全原生化同步融入了安全建設,這有助于解決傳統安全防護模式存在的弊端。云安全原生化將安全能力內置于云平臺,云產品云化部署,實現數據聯通和安全產品聯動,充分利用安全資源,降低安全解決方案使用成本,提升業務的安全防護能力。在云原生領域,騰訊云同樣強調安全為先,安全能力體系化嵌入產品與服務,從而解決行業應用者對云原生的最大憂慮。
3、生態賦能:在此次開發者大會上,騰訊云針對高校開發者,發布了一項公益計劃“騰訊云·未來開發者云梯計劃”。2020年云梯計劃已與國內62所高校對接,將免費為3000名學生提供騰訊云認證培訓和考試名額。學生們通過系統性、實戰性學習,獲得騰訊云權威專業憑證。騰訊一直對開發者賦能、人才培養非常重視,也只有人才和生態的儲備,才能滿足多樣化、行業化的產業需求。對于云原生產業來說,“云梯計劃”是持續滿足產業發展的引擎,是實現“人才-技術-企業”價值生生不息的關鍵。
對于大量新加入云原生之路的企業與開發者來說,今天需要的不是激流勇進式的創新,而是一些“穩穩的幸福”。
從他們的視野看去,云原生的價值不能以不確定性為代價,而是需要務實、穩健的體系化建設,需要從用戶角度去思考整條云原生之路。
愿從他們的視野看未來的騰訊,為此做出了一系列努力;而選擇騰訊的云原生,或許會發現,數字世界比以往更溫暖了一些。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9瀏覽量
137857 -
IT
+關注
關注
2文章
868瀏覽量
63632 -
騰訊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66瀏覽量
49602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49瀏覽量
62162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41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