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晶圓供貨緊張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半導體產業鏈拉響警報。
受8吋晶圓產能不足影響,CIS芯片市場出現大規模缺貨、漲價的現象,作為攝像頭模組中的關鍵零部件,CIS芯片供應不足直接影響了一部分下游供應商的產品出貨量;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手機重要零部件供應商也表示,近期由于終端客戶主芯片缺貨,導致其產品也無法順利實現交付。
而在汽車產業鏈,缺芯現象也極為嚴峻。由于芯片供應短缺,部分企業的生產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較大影響。
缺芯致多家手機模組廠交付難
近日,舜宇光學和丘鈦科技兩家手機產業鏈一線供應商在披露產品月出貨量公告時都提到,主營的手機零部件產品,因供應鏈中的關鍵零部件缺貨而導致出貨受影響。
數據顯示,舜宇光學11月手機攝像模組出貨量為4688.4萬件,同比減少21.3%,環比減少18.5%;手機鏡頭出貨量為1.29億件,同比減少0.8%,環比減少19.2%。丘鈦科技11月攝像頭模組銷售數量合計3495.3萬件,同比減少16.8%,環比減少6.3%;指紋識別模組銷售數量合計1045.2萬件,同比減少13.4%,環比增長23.8%。
集微網從丘鈦科技了解到:“公司11月份攝像頭及指紋識別模組產品的出貨量下滑,主要是由于供應鏈中主芯片缺貨所致。”
有分析師對集微網指出:“其實舜宇和丘鈦的情況基本上就是華為主力供應商的真實寫照,兩家企業的公告就是在陳述一個事實。8/17到9/14這段時間華為拉到多少數量的芯片,大致就等于供應鏈能做多少貨。”
另一方面,隨著2020年第四季度接近尾聲,行業即將進入傳統淡季,撇開中美貿易摩擦這一因素的波及不談,市場需求遇冷也有可能進一步拖累供應鏈廠商近期的產品出貨量。
集微網從供應鏈了解到,有不少大廠都出現了同樣的情況。據幾家一線品牌的供應商透露,其實不僅是11月份的出貨量下滑;依照我們看到的情況,目前市場的景氣度處于下滑階段,客戶需求在12月份的情況要比11月份更差,包括小米、OPPO在內的大客戶都有對訂單量進行調降。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手機重要零部件供應商表示,近期由于終端客戶主芯片缺貨,導致其產品已經無法順利實現交付。
車企明年Q1或將影響最大
芯片市場供應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現已蔓延到汽車產業鏈。
近日,中汽協相關人士也回應了汽車行業芯片短缺問題,他表示,芯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芯片供需矛盾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顯現。
有聲音認為,芯片廠商應該會提前備好相當余量給車企,而且芯片給車載芯片價值量雖高,但車載芯片的總量不大,即便真的缺貨,芯片廠商很容易就能調配產能給到汽車產業鏈。
事實上,目前芯片市場供應成了全球性問題,受影響的不只是汽車行業。嘉盛半導體高級營運總監石巖向集微網表示,“芯片缺貨,首先是消費電子端的芯片供給不足,消費類電子都是億顆級別的,每個手機大廠一年出貨都是幾十億顆的量級,但其實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芯片其實和消費類的差了幾個量級。所以,首先是因為消費類電子把所有的產能撐滿了,從晶圓、封測到設備供應商廠到原材料供應商,整個產業鏈都被撐爆了,然后車端的產能不足才體現出來。”
除了消費電子的產能拉滿影響產能錯配外,汽車產業鏈本身也出現了供需關系上的巨大變化。石巖表示,“因為今年疫情,汽車電子在砍單,大家都在做零庫存,但從五六月份中國的汽車市場開始井噴,購車的成交量很大,歐美汽車市場也在反彈,所以原來大家都以為疫情不好搞零庫存了,現在需求開始井噴,汽車產業鏈自然就出現了調配上的不足。”
石巖進一步補充到,“我碰到很多汽車的客戶,原來他們都以為今年跟去年比要下降20%,但是現在他們跟我說今年不光不會下降,今年整體可能還會比去年增加10%,相當于今年上半年其實比同期跌了30%,今年下半年要追回來,還要比整年比去年上升10%,那下半年汽車芯片的需求增加量相當可觀。”
中汽協相關人士進一步表示,由于芯片供應短缺,部分企業的生產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較大影響,目前尚難以做出定量估計。
半導體/面板廠商積極推進國產化
長期以來,“缺芯少屏”一直是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的痛點。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全球科技產業都在提倡“自主可控”,如何補齊短板,建立完整的國內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產業鏈,成為業界近年來最為關注的話題。
集微網了解到,歐美、日韓、臺灣等地的供應商伴隨著當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通過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實現了對上游材料、設備市場的壟斷,國內半導體供應商普遍只能依靠成本優勢以及更好的配合度參與市場競爭。
同時,下游制造廠商也更多是出于價格考量采購國產產品,但半導體和顯示面板行業投資額巨大,試錯成本很高,在驗證過程中和產能也有沖突。因此,截止目前,國產半導體廠商和顯示面板廠商還會在上游原材料、設備領域受到掣肘。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日韓貿易摩擦等事件不斷發生,供應鏈安全問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尤其是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實體清單等事件的影響下,國內顯示面板、半導體等行業開始從戰略上重新考量采購和供應渠道。
集微網了解到,目前,包括中芯國際、華虹宏力、長江存儲、合肥長鑫、方正半導體、武漢新芯、士蘭微等晶圓廠以及京東方、華星光電、維信諾、深天馬等顯示面板廠都在加快導入國產供應商。
特別是中芯國際,一直以來就很重視供應鏈國產化的推動及本土供應商的培養。業內人士表示,國產光刻膠、濺射靶材、濕電子化學品、硅片等材料以及刻蝕機、清洗機等設備供應商基本都會在中芯國際做測試驗證,完成中芯國際的供應商導入后,其他廠商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當然,在疫情和目前國際形勢影響下,不只是中芯國際,其他制造廠商也感到“唇亡齒寒”。
在導入國產供應商方面,華星光電設備與基建采購部部長何文超曾表示,經過這次疫情和目前國際形勢影響,在價格因素考量變成從供應鏈保證、生存戰略的角度考量可能有更多意愿和資源支持國產化進度。
責任編輯:l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327 -
模組
+關注
關注
6文章
1515瀏覽量
30615 -
舜宇光學
+關注
關注
2文章
35瀏覽量
7106
原文標題:一周概念股:缺芯致多家手機模組廠交付難,車企明年Q1或將影響最大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