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不少企業也抓住了機遇,進行產品升級,探索人工智能下的新變化,希望在人工智能浪潮中不至于落后。智東西發現,目前已有428家企業開始人工智能探索。截至目前,我們共獲得了近400多封ai相關的潛在投資人及投資機構邀請函。如今,不少投資機構正在提名人工智能企業。看似是撿錢的事情,但人工智能下的企業何去何從,最終將有何結果?從企業智能制造看,人工智能賦能智能制造、賦能工業4.0成為一個共識,這是投資機構密集布局人工智能行業的契機。
如前不久,優必選在上海舉辦“研發與應用人工智能芯片賦能智能制造”的新聞發布會,并公布發展人工智能芯片“輔助芯片”的計劃,計劃涉及芯片研發與市場布局、芯片設計代工開發等多個方面,旨在賦能智能制造。相比之下,企業進行人工智能探索,也可以構建一個基于產品、平臺、基礎設施、智能服務等“產+基+軟”全鏈條的人工智能生態,通過人工智能賦能工業、服務、零售、金融等不同行業,從而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那么,人工智能下的企業該怎么走?
今天,我們請到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機構社區團隊“鳳凰創投”合伙人宋衛平先生,為我們講述。宋衛平:人工智能要落地的中國夢要落地的話,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人工智能落地?現在落地的人工智能企業里面,什么樣的項目更容易落地?宋衛平先生給出了他的看法。他認為,人工智能落地,最大的關鍵是要看“用戶定位、方法論、核心人才、技術實力、行業痛點”。這些方面都是影響落地的關鍵因素。中國的企業需要在落地的關鍵環節做到的是,首先要聚焦于技術,將技術落地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上,不是面向資本、背景、市場而是面向產品的應用落地。如果面向資本、背景、市場,有可能反而會把企業做反,在一個資本市場對抗落地的過程中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對于落地來說最重要的是技術,技術上不能脫離企業的產品,技術上不是商業化落地。
因為“現在主要是將人工智能的技術到產品領域中去,將人工智能能夠應用到更實際的場景中去,幫助企業在用戶的痛點應用上有所突破。”他認為,人工智能落地,將會回到技術層面。宋衛平舉例說,社區團購領域在落地的過程中存在一個現實的問題是,沒有形成行業的標準化,中間出現很多細節的問題,“或者用戶體驗問題、服務體驗問題、運營管理問題、價格上的問題、品牌推廣問題等。”針對這些問題的處理,中國社區團購領域正在探索、繼續奮斗,讓解決方案落地到群體。
責任編輯:YYX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66瀏覽量
240286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612瀏覽量
7656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