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海上浮動核電站可以在海上進行自由活動,它的主要用處是解決海島或臨海城市的供電問題,形象的說,它就是一艘有安裝核反應堆的大型船只。這些年我國一直傳出要建造海上浮動核電站的消息,雖然我國不是這種技術的首創者,但我國并沒有在技術探索上落后許多。
如今各國越來越重視海洋經濟,海上浮動核電站就是一個強悍的移動電源,它已經成為了海洋強國的一大標配。美軍早在1963年就在輪船上安裝了一型核電站裝置,將巴拿馬運河地區的電荒問題解決。
俄羅斯在這方面也不甘落后,“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已于2020年正式投入到商業運營之中。據悉,該浮動核電站是俄羅斯的第11座核電站,是全球最北的核電站,排水量有21500噸,配備了約70位船員。它能夠輸出70兆瓦電功率,或是輸出300兆瓦熱功率,足夠20萬人使用。
此外,船上還有海水淡化設備,每天生產的淡水多達24萬立方米,在正式投入使用后,它主要用來給俄羅斯的北極城市提供電力。俄羅斯有計劃打造一支可以在海上浮動的核電站船隊,將能源提供給那些港口城市、海上油氣鉆探平臺或是大型工業項目。
我國在這方面也有自己的安排,已經具備了明確的建造計劃,未來將打造將近20座海洋核動力平臺,正式打造出海上供電系統。所以一般的核電站均是建在靠海的地方,而我國決定斥資600億,一口氣在南海扔32個“魔盒”,也就是海上浮動核電站。有了它,我軍將增幾艘“不沉的航母”。
屆時,我國南海駐島官兵將有福氣享受到它所帶來的好處。不僅淡水補給難的問題會得到解決,島嶼也無需再依靠發電機發電,還可以充分使用后勤電器,生活條件提高的不止一星半點。
近年來,我國在南海建造了多個軍民兩用機場,有了海上浮動核電站以后,保障會更有力度,要知道這些機場所容納的戰機數量要比航母大得多。此外,這些核電站還可以造福民生,它們的出現意味著今后有可能要去建造海上工業區。
也許今后高污染工廠會轉移至海上,將海上浮動核電站作為核心,或是把石油鉆井平臺當做中心點,這樣一來就離石油更近了,電力供應也將更加充足,一大批加工企業可在海上聯網建設,形成大型海上工業區。
這些好處都是顯而易見,可以直接在海上完成貨物與原材料的運輸工作,可以減輕輕工業污染給陸地居民帶來的負面影響。再者,海上浮動核電站可用來出口電力,免去輸電線路跨境問題,減少以往的大量電力損耗。
責編AJX
-
核電站
+關注
關注
0文章
90瀏覽量
1423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