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自發布以來,就先后被吐槽包裝內容縮水、續航不夠、綠屏、信號等諸多問題,然而這些都不能阻擋其銷量再創新高。
1月28日凌晨,蘋果發布財報,2021財年第一財季蘋果營收達1114.4億美元,創下公司季度營收歷史紀錄。其中iPhone營收達655.97億美元,受益于中國市場iPhone產品換代升級,蘋果來自大中華區營收為213.13億美元,同比增長57%。
與蘋果業績相對的是,近期A股市場中的蘋果概念股股價整體下挫嚴重,而相似的集體回調情形,在歷史上已多次出現。在大多數情況下,蘋果概念股與大洋彼岸的蘋果公司處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狀態。
因為蘋果的崛起,中國的資本市場中誕生了許多現象級的富豪和上市公司,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日本專業調查公司的調查,iPhone 12零件的成本中,以價格計算,來自中國大陸供應商的零件所占比重僅為4.7%。與此同時,在蘋果毛利率達到五年來峰值的情況下,許多供應鏈公司的毛利率正在逐年走低。
蘋果是一瓶甜蜜的毒藥嗎?
迭遭吐槽,蘋果銷量再創新高
自2020年10月中旬發布以來,iPhone 12就遭到了眾多“果粉”的吐槽,且槽點也是不斷刷新,然而從銷量上看,蘋果卻不降反升。
發售時,網友吐槽包裝內容大幅縮水,除手機外僅剩一根數據線和一個卡針,取消了原有的充電插頭和耳機。
接著,iPhone的續航問題也遭質疑。美國硬件網站Tom‘sGuide的測試結果顯示,開啟5G后,iPhone12的續航時間會銳減,比4G模式要少兩個小時左右。演員王自健甚至發微博稱,從早上6:48拔掉充電器開始,截至上午11:10,除了屏幕使用時間外,期間一直在連接藍牙耳機聽音頻,而iPhone 12mini的耗電量為75%。
綠屏、亮屏變黃、解鎖失靈,以及漏光、閃屏等問題也是吐槽的重災區。目前微博話題#iPhone 12綠屏#閱讀量已達5.5億。對此蘋果官方表示,是系統、軟件問題導致的,非硬件故障,之后會通過系統優化修復。
除此之外,iPhone 12還有信號差、邊框易掉漆、握持感不好等槽點。1月25日前后,蘋果甚至在最新支持文件中警告,不要將iPhone12和MagSafe配件太靠近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等醫療設備,因為有研究者發現,只要將iPhone 12靠近ICD,就會讓設備進入“暫?!睜顟B。
然而,這仍然無法阻擋蘋果手機銷量再創新高。1日28日,蘋果發布的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iPhone營收同比增長17%。蘋果首席財務官盧卡·梅斯特里表示,iPhone12系列市場需求強勁,在新購買iPhone的客戶當中,iPhone12系列占比達98%。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數據,蘋果四季度iPhone出貨量飆升22%至9010萬臺,占據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近四分之一。按各區域銷售市場劃分,美洲營收最高,達到463.1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2%;歐洲地區排名第二,營收273.06億美元;排名第三的是大中華區,錄得營收213.13億美元,創單季新高,同比增長將近57%。
雖然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蘋果在大中華區的表現或受益于華為的遺憾退場,但業績方面的上漲是不爭的事實,為何這與A股蘋果概念股的表現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態勢呢?
“蘋果”造富
A股市場中,不少公司都踩在了蘋果崛起的風口上,并因此誕生出許多造富神話。
立訊精密的王來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公開資料顯示,立訊精密成立于2004年,于2010年上市,并在2011年通過收購昆山聯滔進入蘋果供應鏈。在相繼獲得iPad、MacBook電源線等訂單后,立訊精密還在2017年成為AirPods的整機制造商。2020年7月,立訊精密成功收購緯創旗下江蘇緯創和昆山緯新切入iPhone代工業務,成為iPhone首家中國大陸代工廠商,進入整機代工領域。
2011年7月至2020年10月,立訊精密的股價漲幅超40倍,而公司的女老板王來春,亦從富士康普通打工妹華麗蛻變為首屈一指的深圳女富豪。
如今,王來春不僅常年屹立在胡潤百富榜上,而且還在新財富近期發布的深圳創富百人榜上名列第四,財富值高達1764億元,僅次于馬化騰、許家印和順豐的王衛。
蘋果還曾造就內地女首富。
2006年,周群飛創立了藍思科技,公司主營業務為生產手機視窗玻璃。依靠著初創時與摩托羅拉的合作,藍思科技逐漸蛻變為國內數一數二的手機窗口生產廠家。
2008年與蘋果公司結下緣分后,藍思科技一路做到了2015年的上市,而周群飛也借此以500億身家成為2015內地女首富。2020年2月,周群飛以680億元的財富,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186位。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
2002年,歐菲光成立,公司主營觸摸屏、觸摸顯示業務,后又拓展了攝像頭模塊、生物識別等。2016年,歐菲光借助收購索尼旗下擁有蘋果50%前置攝像頭以及10%后置攝像頭市場份額的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打入蘋果供應鏈。
2017年,公司的攝像通訊類產品收入從前一年的79億元大幅增至166億元,2018年再跳升至244億元。收購后的一年里,歐菲光股價持續上升,曾創歷史新高26元。2019年,歐菲光華南廠以占公司9.8%的營收,為公司貢獻了占比21.3%的凈利潤,足見蘋果為其帶來的盈利能力。2020年,蘋果已成為歐菲光的最大客戶。
2001年,姜濱及其妻子創立了濰坊怡力達電聲,也即后來的歌爾股份。2010年前后,堅持“大客戶戰略”的歌爾股份成功搭上蘋果“快車”,蘋果公司自此成為了歌爾股份的主要營收來源。2018年,蘋果作為歌爾股份的第一大客戶,為其提供的銷售額高達80.5億元,占年銷售總額33.9%。
目前,歌爾股份已成為蘋果TWS耳機AirPods系列的第二大代工廠商,被業內稱為“聲學巨頭”。在2020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姜濱以32億美元,約合221億人民幣的財富問鼎山東首富。
此外,長盈精密、領益智造、瑞聲科技、信維通信等上市公司的財富增長,都受到了蘋果公司發展的極大利好影響。
“蘋果”有毒
蘋果壟斷性的供應鏈產業,有時也是一杯毒藥。
2013年,為了用藍寶石替代康寧的玻璃屏幕,GT Advanced Technologies在蘋果支持下花費9億美金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了藍寶石工廠。僅僅一年后,蘋果就因為藍寶石成本高且易碎,重回康寧懷抱,而激進擴產的GTAT,為了償還債務,甚至淪落到賣熔爐還債、裁員破產。
2016年前,英國GPU(顯示芯片)巨頭Imagination一直是蘋果的供應商,每年蘋果向其支付的許可費與專利費占到了該公司總營業額的半數以上。不過,蘋果一直在嘗試走自研芯片路線,為此,其還在2016年時從Imagination挖走了包括COO、硬件工廠副總裁、稿件軟件工程經理、高級研發人員等在內的25人。
2017年4月,蘋果宣布將在15-24個月內停止使用Imagination的GPU設計,轉而采用自己設計的產品。消息一出,Imagination 股價當天跌幅高達75%。兩個月后,Imagination被中國私募基金Canyon Bridge收購。
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市場上。
2021年以來,蘋果概念股整體表現持續低迷。Choice數據顯示,年初以來A股共計95支蘋果概念股中,有66支漲幅為負,如果將周期擴大至60天,更是有72支股呈現跌勢,其中不乏歐菲光、信維通信等龍頭概念股,跌幅最大達47.04%,幾近腰斬。
股價的一蹶不振與消息面上頻繁遭遇利空有關。
2020年7月,美國宣布將歐菲光“拉黑”,彼時曾有報道稱,歐菲光的觸控業務訂單可能將由藍思科技接手。2021年1月,歐菲光先是傳出“不能為蘋果新產品提供攝像頭,只能為舊款蘋果手機代工”,后又傳出“旗下為蘋果供應鏈生產攝像頭模組的華南廠即將被出售給立訊精密”。對此,公司方面一直持否認態度。
1月25日,公司在公告中透露,擬出售四家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資產,其中包括廣州得爾塔影像技術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該公司前身為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歐菲光曾憑借對其的收購,成功躋身蘋果供應鏈。
雖然歐菲光在公告中明確表示,“此次出售資產的具體范圍、交易對象及方式、價格等,尚在論證中,并無任何實質性進展?!?月1日,公司還在公眾號中針對近日的一篇媒體文章發表聲明稱其內容不實,但公司在二級市場已遭到機構們“用腳投票”。
被“拉黑”后的半年內,歐菲光的機構投資者數量已經從2020年半年報的323家跌至年末的4家,占流通股的比例也從42.76%降至0.16%。去年8月初至今,公司股價跌幅超48%,市值蒸發近一半。
歐菲光的“緋聞對象”藍思科技和立訊精密也在跌。
1月22日,有基金經理稱,蘋果將要砍單,供應鏈可能轉移,當日,藍思科技股價跌幅一度超13%,對此公司回應稱,砍單實際上只是局部機型產能的調整,總體景氣度沒問題。
不僅如此,藍思科技還于1月25日晚發布了2020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全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98%-105%。然而這個消息并未能對公司股價自1月22日以來的連跌產生提振影響,時至今日,公司股價近7個交易日已下跌18.04%。
1月2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投票決定對特定電氣連接器和保持架及其組件和下游產品啟動337調查,立訊精密牽涉其中。
據悉,337調查是ITC依據美國國會通過的《1930年關稅法案》337條款授權,對不公平的美國進口產品進行調查并作裁決。如發現侵權行為,ITC通常會下達排除令,責令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衛局阻止侵權產品進入美國。此消息傳出前后共計兩周的時間內,公司股價跌幅近20%。
此外,近期萎靡的蘋果產業鏈公司還包括更換財務總監的歌爾股份、預計2020年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10.75%-21.55%的信維通信等。
蘋果制造,是陷阱嗎?
對于此次蘋果業績與概念股集體股價下挫的分化狀態,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雷達財經表示,或與投資者看衰蘋果的未來發展前景及市場對消費類電子產業整體的預期有關,也有觀點認為,這與目前A股的整體回調趨勢相關。
無論具體原因如何,背后都是供應鏈企業與蘋果公司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現狀。
很顯然,這早已不是蘋果概念股首次集體回調,此前每當蘋果業績不及預期,或要發布iPhone新品之時,資本市場都會聞風而動,出現類似情況。
舉例來說,蘋果公布201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和2020年下調一季度營收指引后,概念股都出現集體回調。2018年,蘋果的iPhone X與XR系列銷售不及預期,連帶全產業鏈在2018年全年遭遇大跌。其中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的股價從年初的118元跌到的年末的70元,12條生產線直接荒廢;藍思科技的扣非凈利潤也在當年轉盈為虧,同比下降121.44%。
而在業績和股價之外,更值得人深思的是蘋果的制造業布局。其在成就諸多上市公司、造富一眾企業家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為他們畫出了一個難以逃脫的圈。
北京聯訊動力咨詢公司總經理,上海交大客座研究員林雪萍曾在文章中提到,“美國制造外包,但美國制造體系從來沒有外包。”
蘋果從來不只是將其產品外包,做一個甩手掌柜,相反,蘋果從產品的芯片到操作系統、最新的產品規劃,設計圖紙,全部在其總部中完成。體現在在產品終端上,蘋果的凈利潤相當于A股最大的12家蘋果概念股利潤之和的20倍。
日本專業調查公司Formalhaut Techno Solutions拆解iPhone 12后發現,iPhone 12的零件成本為373美元。以價格計算,來自南韓供應商的零件在iPhone 12中所占比率最大,比重達27.3%,其次依序是美國(25.6%)、日本(13.2%)、臺灣地區(12.1%)和中國大陸(4.7%)。
有媒體曾對2018年66支蘋果概念成分股的財報進行梳理,發現平均凈利潤率僅為2.36%,而在2016和2017年,這一數值分別為4.99%和4.39%。
以歌爾股份為例,2014-2019年公司銷售毛利率分別為27.43%、24.90%、22.39%、22.01%、18.82%和15.43%,連續六年下降,而作為公司下游第一大客戶,蘋果的業務占比超40%。
值得注意的是,僅就AirPods 2的業務而言,按照249美元的價格計算,蘋果銷售AirPods 2的毛利潤率在46%-55%。而在最新的財報中,蘋果的毛利率以達到39.78%,為近五年來最高。
不過,正如蘋果本身“既能造富,又能投毒”的雙刃劍效應一樣,天風證券認為,過去十年,蘋果也帶動了整個中國產業鏈以模組產業為核心的崛起,而模組產業的崛起又為華為、小米、OPPO等本土智能手機廠商提供了非常好的技術支持。
而這種支持,或許是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的重要一步。
責任編輯:tzh
-
iPhone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479瀏覽量
202479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74瀏覽量
199978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4瀏覽量
5660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