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芯片產業的新黑馬,成立于2016年的寒武紀,短短幾年來便顯露鋒芒,并在2020年7月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我國“AI芯片第一股”。
2021年1月21日,寒武紀再次實現重大突破,成功實現思元290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玄思1000智能加速器量產落地。
其中,思元290智能芯片基于臺積電7nm工藝,是寒武紀首顆AI訓練芯片,主要應用于云端場景。
與思元270相比,思元290的峰值算力、內存帶寬以及芯片間通信帶寬分別提高了4倍、12倍與19倍,實力十分強勁。
而玄思1000則是寒武紀首款智能加速器,AI算力能突破4100萬億次每秒,總帶寬達3600Gbps。一臺玄思1000計算單元,便足以媲美一個小型傳統超級計算中心。
寒武紀多款新品的亮相,使寒武紀有望在AI、云服務市場搶占更多份額。
如今,寒武紀正處在發展初期,未來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在上市前接受問詢時寒武紀表示,公司未來三年擬投入超30億元研發芯片產品,用以研發5-6款芯片產品。同時公司還將繼續擴大研發人員隊伍。
科研實力的不算提升,將使得寒武紀市場競爭力更強,進而推動公司發展。
而且,寒武紀所在行業的規模正處在快速增長階段,給公司未來發展帶來了機會。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云端AI芯片市場規模將突破130億美元,而在2017時,這一數字還只有26億美元;同時,2020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規模也已經達到400億美元。
AI芯片市場還是一個新興領域,在這條新賽道上,寒武紀有著不小的施展空間。
不過,從寒武紀IPO招股書中,能夠發展其經營還有不小的問題。
一是對客戶依賴度高。
在2017-2018年,寒武紀將近90%的營收均來自華為,對客戶依賴度極高。據悉,寒武紀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95%以上。
單一的客戶增加了寒武紀經營風險,使其抗風險能力不強。
二是,公司業績不佳。
成立以來,寒武紀業績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19年,因華為選擇自主研發智能處理器,不再采購寒武紀產品,公司更是出現11.8億元巨額虧損。
據寒武紀2020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虧損為3.5億元-5.2億元。雖然公司虧損幅度較上年有所縮窄,但依然不樂觀。
不過,盡管寒武紀持續虧損,但仍有不少業界人士看好其發展,對寒武紀抱以厚望。
責任編輯:tzh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409瀏覽量
231187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83瀏覽量
427281 -
加速器
+關注
關注
2文章
807瀏覽量
38088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21瀏覽量
2703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