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包括通用、福特、大眾等主機廠在美國的電池供應都依賴進口,缺乏本土大規模生產動力電池的能力和產業鏈配套服務。為保障電池供應穩定,美國主機廠開始加強其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布局。
外媒報道稱,美國電池材料公司Sila Nano獲得了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的F輪融資,用于支持其在北美建設硅基負極材料生產基地。
Sila Nano成立于2011年,該公司研發了以硅為主要材質的電池負極產品系列,旨在用該材質替代傳統的石墨電極,從而提升電芯的容量。
Sila Nano稱其材料可以將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20%,甚至有望提高40%。這些材料被用于新一代電池生產,具有使用周期長、膨脹率超低、能量密度高的特點。
自成立以來,Sila Nano先后獲得了戴姆勒、寶馬、ATL、8VC、美國柏尚風險投資公司(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韓國三星、Chengwei Capital、Matrix Partners、Siemens Next47、utter Hill Ventures等企業的投資,目前估值為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億元)。
當前,Sila Nano正在與寶馬、ATL等企業合作研發下一代電池。不過,Sila Nano宣稱計劃在2024年實現量產其硅基負極材料,這意味著其新型電池材料當前還無法商業化。
要獲得車企的認證意味著需要多年的工作才能確保電池材料在未來10到20年內的可靠性,” Sila Nano首席執行官Gene Berdichevsky表示,我們的合作伙伴關系面向2020年中期的生產目標,但資格認證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Sila Nano加速其新型電池材料量產背后,是美國當前正在加強本土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建設,以增強美國在電動汽車產業鏈的競爭優勢。
美國總統拜登2月24日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旨在解決美國必需品供應鏈中的脆弱性,包括半導體和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其氣候計劃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排放凈零,未來有望推出聯邦政府層面的新能源汽車長期發展規劃。
這意味著美國將在本土動力電池產業鏈建設中投入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進而給本土鋰電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
對美國汽車制造商來說,他們也非常希望在本土生產電池。當前,除了特斯拉之外,包括通用、福特、大眾等主機廠在美國的電池供應都依賴進口,美國缺乏本土大規模生產動力電池的能力和產業鏈配套服務。
為保障電池供應穩定,美國主機廠也開始加強其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布局。
外媒報道稱,通用汽車正在考慮與其電池供應商LG能源在美國建設第二家合資電池工廠,以提高其電動汽車的產量。
在此之前,通用已經和LG能源共同投資23億美元(按當時匯率換算約合人民幣162億元)在俄亥俄州洛茲敦建立了一個電池工廠Ultium Cells LLC,規劃產能30GWh,預計2022年底投產。
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巴拉(Mary Barra)表示,電池短缺是通用投資于自己電池制造的原因之一。
而福特和大眾則因其電池供應商SKI被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最終裁定其侵占了競爭對手LG化學的商業機密,SKI被ITC禁止未來10年在美國銷售電池、模塊、電池包和相關零部件。
目前,SKI正在美國建設兩座動力電池工廠,同時還擁有福特和大眾合計數十億美元的電池訂單。一旦ITC正式實施禁令,無疑將對SKI在美動力電池業務和福特、大眾的電池供應產生極大影響。
在此情況之下,美國本土的電動供應鏈建設進程也將進一步加快。
責任編輯:lq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8瀏覽量
232463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2瀏覽量
25864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79瀏覽量
131341
原文標題:【普沃思?電池專欄】美國電池產業鏈“追趕”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