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4G網絡,5G具備更加強大的通訊和帶寬能力,能夠滿足物聯網應用高速穩定、覆蓋面廣等需求。5G網絡可以幫助很多還處在理論或者試點階段的物聯網應用夠落到實處,以及得到迅速的推廣和普及。
換言之,5G的出現讓“萬物互聯”有望真正落實。
所謂物聯網,即通過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典型物聯網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
作為一種寬泛的概念,智能家居、智能抄表等屬于物聯網的應用層服務,5G是物聯網網絡層接入,而典型應用則有諸如智慧路燈、環境監控等應用場景。
打個比方,物聯網比作交通基礎設施方式的話,5G就是高速公路,智能家居、電力抄表、智慧農業等行業應用就是高速路上汽車。
淪為“棄子”的物聯網設備
2021年1月22日,中國聯通下達《關于5G服務SA網絡部署通知》,其中明確指出為進一步精簡和優化5G網絡,請各分公司于6月30日前完成 NSA基站撤站工作。由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5G網絡共建共享,這也就意味著中國電信也追隨了中國聯通這一舉動。
理論上,SA比NSA更優秀,甚至可以說是NSA的升級版。因為只有SA才能淋漓盡致發揮出人們所期待的5G能力,才能真正發揮5G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的網絡特性,從而推動5G應用的真正落地。這對to B領域尤其意義重大,而對個人用戶而言,5G上網時能有更快的上行速率。
但在5G商用初期,由于5G采用高頻段導致5G基站的覆蓋范圍遠小于4G基站,覆蓋同樣的范圍5G基站的多為數量是4G基站的1.5倍以上,所以5G NSA組網模式就成為當時全球的主流模式。
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當時各大廠商為了搶占5G市場,僅支持5G NSA制式的相關設備被輪番推出。本次運營商對NSA基站進行裁撤,會讓這些物聯網設備無法連接5G網絡,進而淪為棄子。
面對“走遠”的先行者,消費者該作何應對?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當下需要5G環境才能運營的物聯網模式并未商用。同時就當下環境而言,5G更多面向的實質是TOB端。
例如早些年前就被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直到移動互聯網如此普及的現在,工業領域設備聯網的比例還是很小,聯網設備涉及的應用也都還很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互聯網在時延和可靠性方面還達不到要求。
在5G 對于工業物聯網發展需要方面,工業和互聯網的結合離不開數據可視化的支持。工業互聯網的實質是達到機器之間的互聯互通,依靠提取到產生的數據更好的控制機器工作。利用物聯網和傳感器收集的數據,對工業設備和網線進行實時監控并分析產生數據。采用 3D 可視化系統,提供更接近現實設備的畫面,易于用戶接受,提升對設備的辨識度??梢宰層脩舳聪ふ麄€系統同時,還可以觀測到部分細節。
5G 解決了時延和穩定性的問題,工業領域大量設備聯網的制約因素就消除了,這也才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因此對于工業物聯網等行業的消費者而言,5G作為行業發展必不可缺的一環,消費者能做的可能也只有對相關設備進行更換,但就總量來說,通常情況下并不會太多?;蛘呖梢試L試將物聯網卡更換為中國移動的物聯網卡,畢竟當下中國移動并未宣布裁撤NSA基站。
如果您是購買了智能家居等To C端的物聯網設備的消費者,可能本次兩大運營商裁撤NSA基站對您的影響并不大。
首先4G網絡在IoT時代遇到的總帶寬和迸發能力太低的問題。那是由于當初在相關部門制定標準時,未考慮到在不久的未來聯網設備將呈幾何式的增長所遺留下的歷史問題。但在家庭等環境中,通常不會觸及到相關上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家庭環境中,聯通物聯網設備的,多數情況下并非是5G,而是WIFI。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由于WIFI 6優化了設備的功耗和覆蓋能力,支持多用戶高速率迸發,能夠在用戶密集的場景下體現出更好的性能,同時帶來了更遠的傳輸距離與更高的傳輸速率。這才讓智能家居等面向To C端的物聯設備應用體驗,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
換言之,對于此類消費者而言,需要更換的并不是5G相關的設備,而是一個支持WIFI 6的路由器。
萬物互聯還要多久?
萬物互聯是一個大趨勢,就目前來看,物聯網領域依然缺少殺手級應用,沒有標準化的解決方案來支撐大規模的應用場景,要走向成熟可能還需要至少5-10年的發展。
根據2018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物聯網相關技術均處于炒作期的峰值。不過,這也意味著物聯網即將度過概念炒作的高潮,未來逐步走向落地的實質發展性階段。隨著AI、邊緣計算等其他技術的發展,物聯網將出現創新應用,并由點及面,慢慢發展壯大,最終演變出成熟的商業模式。
-
智能終端
+關注
關注
6文章
888瀏覽量
348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