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有這么一些關鍵信息:
A)Unified Cell
這個電芯的定義之前大眾已經透露過了,不過最新的結合分為三類,一種是面向入門級別的電動汽車,電池成本減少50%;面向現在中等性能的車型,電池成本減少30%;還有一類特殊的高能量的電池(固態和高鎳搭配的),成本可能比現在增加一點點。
B)電芯成本
所以按照這個推理,現在的基準大眾預估電芯為100美金/kWh,未來大眾低成本電芯50美金/kWh,按照常規演化的三元電芯70美金/kwh.
C)電池成本下降路徑
實現這個成本目標,其實目前來看大家都是相似的,單純靠采購是行不通的。特斯拉一步步進入電芯的生產,核心也是要讓電池的價格進一步下降。從大眾的材料中我們看到,大眾進入電芯生產不是覺得電芯生產占價值鏈的很高一部分,而是進入電芯生產可以更好的往前端滲透,去博弈供應端電池原材料層面的事情。50%的降本計劃
1)電芯設計-15%,按照之前Unified Cell的意思,大眾要定義一款標準的低成本電芯(看樣子是方殼) Technology roadmap with possible unified cell utilization of 80%
2)生產過程-10% Closed Loop process installed
3)正負極材料-20% Action fields to achieve cost targets defined
4)系統設計-5% 這個是在視頻里面探討的CTP和CTC
其實這里的核心問題,還是大眾要怎么買電池的問題,這樣的成本目標是支撐大眾在2030年在歐洲賣60% BEV的必要條件,這種條件意味著大眾需要在歐洲自己掌握電芯的制造和電芯上游供應鏈。大眾把在歐洲的希望托付給Northvolt上面,原有設計的14+16GWh的電池產能增加到40GWh,然后在2025年再增加一個40GWh的電池產能,也就是說預期到2030年,大眾外部采購的電芯只有20%,大部分都是自己In-house生產和Key Supplier
備注:這里什么算是Key Supplier很模糊,這里沒有明確的定義。看上去在歐洲的做法,還是把自己投資和合資的部分算在內,外部的都是深色的
小結:大眾在中國部分的電動汽車計劃,由于目前國內的情況爬起來很費勁,我們觀察歐洲這部分是在歐盟的支持下比較可控的,非常能理解大眾在推高自己的BEV滲透率的同時,要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的決心。想想一年240GWh,只負責電芯采購,都給東亞幾家電池供應商,成本和利潤是一方面的考慮;長期的考慮,還是BEV只靠整合和采購,沒辦法和內燃機時代一樣掌控。
原文標題:如何看待大眾Power Day 1 電池部分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8瀏覽量
232462 -
大眾
+關注
關注
1文章
789瀏覽量
34123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79瀏覽量
131337
原文標題:如何看待大眾Power Day 1 電池部分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S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報道稱大眾2025年不會推出新電動車型
掃描電鏡與氬離子拋光技術在樣品成分分析的作用
![掃描電鏡與氬離子拋光技術在樣品成<b class='flag-5'>分分析</b>的作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4/6D/wKgZO2dza5WAApkFAABjHvqgsX4968.png)
adc模擬量輸入端通常會加一個rc濾波電路,為什么將RC濾波電路的電阻分成兩部分分別接在正輸入端和模擬地?
什么是成分分析?
![什么是成<b class='flag-5'>分分析</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4/92/wKgaoWctk5WAbAk1AAA_D-o3A2I487.png)
動力電池阻抗分析
特斯拉加速開發四款新型電池應對全球供應鏈變化
億緯鋰能受邀出席The 1st SNE Battery Day
大眾集團旗下PowerCo與QuantumScape達成合作,加速固態電池商業化進程
電池bms有哪些部分組成
寧德時代再獲大眾電芯+模組雙認證,全球電池制造領域再顯實力
Keysight World Tech Day 汽車自動駕駛與新能源技術分論壇亮點
![Keysight World Tech <b class='flag-5'>Day</b> 汽車自動駕駛與新能源技術分論壇亮點](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6/9F/wKgaomZEI1CAX1RmAAAtXwOSAzM535.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