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適合自己動手制作的發射實驗當數無線話筒等調頻器材,雖然各種報刊上這類文章較多,但是報刊缺乏交互式手段,愛好者制作過程中遇到問題很不方便與作者、其他讀者進行交流。再者,報刊編輯部選登的制作文章不一定都能經過驗證,因此,有些作者構想出來的制作給初學者帶來困難。
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實用型制作,本文打算從簡到繁一步步深入,你若是愿意同步動手實驗,不久你將能夠制作適合正式場合使用的調頻發射機。當然,實驗還是從最簡單的做起,下圖是一個最簡單的振蕩器,它是調頻發射的基礎。
圖中的線圈用1。0mm的漆包線在3。2mm的鉆頭上繞6-8圈,可覆蓋88-108MHz,7圈時在100MHz附近。按上圖連接好,其實就已經是一個簡單的發射機了,通電即可發射,不過發射的是未經調制的等幅信號,附近的調頻收音機接收到信號只會出現靜音。像下圖那樣加上調制信號,就可進入實用狀態了。
這時,假如你將隨身聽,影碟機等輸出的音源信號連接上圖發射機的音頻輸入端,在附近就可以用收音機來收聽了。上圖雖能發射,卻不實用,其一是發射能量很小,只能在室內使用,在室外開闊地也不過幾十米。其二是頻率不穩,由于天線只是一段導線,通過100P電容與振蕩回路相連,因此天線周圍的環境均會影響發射頻率。若想使其達到能用的程度,應在其后再加兩極放大,見下圖。
這是應網友的要求搭出的一個功放電路,輸出功率令人滿意,但是也存在很多問題,將在下文詳述。振蕩器與功放連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完整的調頻發射機,見下圖。
圖中的發射機很容易制作成功,這里所說的成功是插上天線接通電源即可進入工作狀態,若是希望發射機進入最佳工作狀態還需要做一些調試。其實,愛好者做實驗最大的樂趣就是通過自己動手調試使作品更趨完善,獲得最佳性能。
首先,這種輸出電路工作于非甲類狀態,對負載阻抗有更嚴格的要求,通常發射機多為50Ω輸出,愛好者實驗不一定容易找50Ω的射頻電纜,而75Ω的射頻電纜到處都能買到,況且75Ω的天線也容易制作,故此機采用75Ω輸出,通電之前應在輸出端接一個75Ω的電阻,調試完成以后再接75Ω的天線。本機最大輸出1W以上,不要用那種1/8W的小電阻,接上就燒。燒個電阻倒沒什么,可是電阻一燒放大器便相當于空載,管子就危險了。
通電以后所需要調試的最主要內容是發射管的工作點,工作點不同輸出的諧波成分大大不同。
本機振蕩級選擇的晶體管工作點使其具有較大動態,實測二次諧波比基波低二十多分貝,三次四次更低,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推動級工作于接近甲類的甲乙類狀態,也不會產生大能量的諧波。關鍵在輸出級。
輸出級工作點的選擇比較麻煩,上偏置電阻與下偏置51Ω電阻形成的分壓應低于發射管的發射結電壓,使其工作于乙類和丙類狀態之間。選用1KΩ時接近乙類狀態,此時發射管工作電流260mA,輸出功率700mW,二次諧波比主波低10dB左右,三次四次更低,輸出的主頻能量在500mW以上。
隨著上偏置電阻的加大,發射管的工作狀態將靠近丙類,功率計的指示倒是逐漸增大,最大時高達1300mW,但此時的各此諧波也逐漸加強,主波功率反而降低。在專業制造時,這一矛盾并不難解決,不過這一電路是為初學者制作設計的簡單型,只好放棄電源效率指標,建議上偏置電阻使用1KΩ。
實驗中2SC2053嚴重發熱,雖然實驗過程中并未損壞,估計長期使用肯定不行,建議制作時換用2SC1970或用兩個2SC2053并聯使用。并聯時要注意采取均流措施。
假如你只是希望品嘗一下動手制作的樂趣,并不一定需要這么大的輸出功率,也不需要發射多遠,這時可將電路參數作些改動,電路結構不變,用6V電源,輸出功率也在100mW以上,見下圖。
與上圖的電路結構完全相同,只是改了幾個元件的數值,晶體管也做了調整。由于輸出功率較小,用3355做輸出也不用考慮輸出管的安全問題,可以長期穩定地工作。
-
振蕩器
+關注
關注
28文章
3847瀏覽量
139359 -
收音機
+關注
關注
60文章
596瀏覽量
76281 -
發射機
+關注
關注
7文章
507瀏覽量
481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