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的接口轉換方案解決了包括USB總線、GPIB總線、網絡等幾種通用標準接口之間的相互轉換。本方案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和ARM處理器為軟硬件平臺,在自動測試系統的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接口總線為一群互相連接的設備提供一種有效的通信方式,它是自動測試系統發展的標志,可以說接口總線技術發展的歷史就是自動測試系統發展史,接口總線技術發展的水平標志著自動測試發展的水平。本文提出的接口轉換方案解決了包括USB總線、GPIB總線、網絡等幾種通用標準接口之間的相互轉換。本方案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和ARM處理器為軟硬件平臺,在自動測試系統的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硬件系統設計
硬件平臺基于ARM920T的處理器AT91RM9200,該處理器不僅有豐富的片上資源和標準接口,而且有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支持多種主要的嵌入式操作系統等特點,其采用5級整數流水線結構,性能高達200MIPS,具有標準的ARMv4存儲器管理單元(MMU),內部集成兩個USB2.0全速(12Mb/s)主機端口、一個USB2.0全速(12Mb/s)器件端口和10/100 Base-T型以太網接口。該芯片具有多種工作模式,其低功耗待機模式下電流僅3.1mA。
此方案的硬件系統結構設計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AT91RM9200處理器、GPIB模塊、JTAG接口、網絡模塊、32M SRAMstyle=color:ff0000 target=_blank》DRAM、16M FLASH、串口、USB主從口等部分。其中GPIB模塊通過CPLD器件EPM1270邏輯控制GPIB接口芯片NAT9914實現,網絡模塊通過外接DM9161實現10/100M自適應網絡連接。另外,處理器內置的雙主機收發器可連接USB設備。
圖1 硬件系統結構
軟件系統設計
Linux系統的移植
Linux操作系統是可以運行在不同類型計算機上的一種操作系統的“內核”,它提供命令行或者程序與計算機硬件之間接口的軟件核心部分。嵌入式Linux系統從軟件角度分為4個層次,分別為引導加載程序(Boot Loader)、內核、文件系統和用戶程序。
Boot Loader 就是在操作系統內核運行之前運行的一段小程序。通過這段小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設備、建立內存空間的映射圖,從而將系統的軟硬件環境帶到一個合適的狀態,以便為最終調用操作系統內核準備好正確的環境。
本方案中Linux內核采用Linux2.6.16版的kernel。因為本方案需要訪問U盤,所以內核中必須加上支持U盤的模塊,包括SCSI support、SCSI disk support、USB mass storage support、VFAT(windows95)support、MSDOS partition tables等。USB器件端口與USB主機通信,可以有三種方式:
一些功能最完備結構也最復雜的設備,采用用戶定制的內核模塊實現在標準USB總線上運行復雜的高級協議,由USB主機上相應的用戶驅動程序和應用程序來完成連接;
另一些基于Linux系統的USB設備則利用USB總線來實現該設備與主機之間的簡單點對點串行連接,主機上的應用程序實際上是利用了主操作系統所提供的USB編程接口,但實現的是串行通信協議;
最后一種是設備將主計算機作為網關,將USB設備連接到辦公局域網或互聯網上,從而USB設備構成了一個模擬以太網接口。本方案采用最后一種方式,配置了內核中的USB RNDIS gadget模塊,該模塊利用USB接口作為物理媒介,模擬出一個虛構的以太網設備。
文件系統是用戶模式進程與內核模式進程交互的紐帶,制作具有特定的功能的文件系統是移植嵌入式系統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方案利用Busybox軟件工具包構造EXT2文件系統,此軟件包集成了Linux常用命令,可根據需求裁減,極大的方便了嵌入式系統的開發。
應用程序的具體實現
數據在多個接口之間的轉換主要是在用戶態的應用程序中實現。此應用程序主要完成的功能是兩個USB主口(一個接USB儀器,一個接U盤)、一個USB從口、GPIB口和網口之間的數據交換。程序自動檢測接口是否處于連接狀態:如果是,便監聽是否有數據需要傳送,并將監聽到的數據傳給其他處于連接狀態的接口。整個應用程序的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應用程序整體框架
各個子進程的功能如下:
子進程1:USB從口的實現主要依靠內核中的USB RNDIS gadget模塊的支持,當USB從口連接至PC時,在PC上模擬以太網接口,用TCP/IP網絡協議傳輸數據;
子進程2:USB主口1專用于USB設備的USB端口;
子進程3:USB主口2專用于U盤,將U盤實際連接,當有數據傳給U盤時,便在Linux操作系統上掛載U盤,并以二進制方式將數據存儲到U盤的linux.txt文件中,15s內沒有數據傳輸就會卸載U盤;
子進程4:網口是以TCP/IP網絡協議傳輸數據。子進程1和子進程4分別實現了網絡服務器功能;
子進程5:在Linux操作系統中為GPIB口準備一個中斷例程,當GPIB口有動作時,會首先產生一個中斷,應用程序立即跳轉中斷處理執行程序相關操作。
由于接口總線協議的解析都在Linux驅動中完成,所以子進程間的數據傳輸直接代表了接口總線的通信。子進程創建了自己專用的管道FIFO,以完成進程間的數據交換。
每個子進程都有一個主線程,完成端口的連接狀態檢測,主線程的流程圖如圖3所示。端口輸出數據的處理主要由線程readfifo完成,它讀取該進程的專用管道FIFO的數據,如果從FIFO中讀到了數據,并且該端口連接標志位flag為1(表示該端口處于連接狀態),便將此數據填入該端口的輸出緩沖區,否則將讀到的數據舍去。端口輸入數據的處理由另一個線程完成,如果該端口處于連接狀態,主線程就會創建該子線程實時讀取該端口的輸入數據,并將數據通過專用管道傳給其他進程。
圖3 主線流程圖
在整個應用程序中,各個端口的數據轉發利用了Linux進程間的數據通信技術。每個端口都設置了一定大小的數據緩沖區,使數據能夠連續發送而不受外圍控制器速度的影響,接收數據可靠,并盡可能減少了錯誤接收和錯誤判斷的可能性。
結語
本文介紹了基于AT91RM9200平臺和嵌入式Linux的一種接口轉換卡的軟硬件設計,它實現了USB、GPIB和網絡之間的數據通信。此轉換卡具有廣泛的實際應用價值,如PC通過網絡遠程控制USB設備或GPIB主機控制USB設備等等。目前本方案已成功應用于示波器的接口擴展,事實證明該方案能夠為組建接口總線繁多的自動測試系統提供幫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編輯:jq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408瀏覽量
231187 -
GPIB
+關注
關注
2文章
81瀏覽量
39292 -
主機端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609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