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2日,哈工大機器人(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機器人產業藍皮書: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0~2021)》(以下簡稱“藍皮書”)。
藍皮書重點闡述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環境和總體狀況,并從產業鏈角度分析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機器人產業核心零部件和機器人產業系統集成的技術研發與市場應用情況。同時,以專題論述分析方式,對國內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域、資本市場、人才市場、知識產權專利、創新體系等領域開展綜合分析,深度剖析其發展現狀及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并對未來發展趨勢做出預測。
中國機器人專利申請量已達全球第一
藍皮書顯示,中國受理機器人相關專利總量已趕超日本、美國、韓國、德國,躍居全球第一。截至2019年底,中國受理機器人相關專利總量為162485件,占全球已公開的機器人相關專利申請總量的44%,已趕超日本、美國、韓國、德國躍居全球第一。從中國受理機器人各分支技術的專利數量占比可看出,上游零部件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多,達到37%。其中,控制系統和末端執行器相關專利占比較高,而減速器相關專利的申請量占比僅1%,可見減速器技術依然是制約中國機器人技術高質量發展的技術瓶頸之一。
從國內看,廣東、江蘇、北京、浙江、上海機器人專利申請總量集中度較高,排名前五,均超過萬件,申請總量合計占比達到全國的60%(數據截至2020年8月)。從區域看,國內機器人產業技術資源集中分布在經濟較為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跟這些區域的人力成本較高、機器換人需求較強有關。從專利申請人排名分析,我國機器人相關專利仍較多集中于高校和科研機構。
國內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增速同比下降,產業發展明顯受市場需求驅動
藍皮書指出,2019年,人工智能、多傳感器信息融合等技術提升服務機器人智能化水平及環境適應能力,進一步促進了服務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2019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銷售額為169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31%;據中國電子學會(CIE)數據,受國內老齡化加速等因素影響,2019年國內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29.5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29.4%,但增速同比有所下降。
伴隨國內機器人技術不斷發展及勞動力成本的提升,2019年中國個人/家用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22億美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國內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市場銷售額較2018年增長31.6%,高于全球27.8%的市場增速。國內醫用機器人市場銷售額6.2億美元,同比增長34.8%,高于全球32%的市場增速。國內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約7.5億美元,同比增長19.0%。
國內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明顯受市場需求驅動,市場規模大及擁有剛需應用場景的細分產品更受資本青睞。2019年,家務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因剛性市場需求提高而逐步在市場放量,娛樂機器人、養老助殘機器人產業化仍存在一定瓶頸;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以線上銷售渠道為主,線下渠道主要用于產品展示及體驗;室內配送機器人因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受到酒店、餐飲、零售等行業的認可;在技術驅動下,公共服務機器人中的酒店機器人和餐飲機器人在下游應用場景中加速落地,逐步向政務等市場延伸;專業安防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在某些細分場景中初步具備自主能力;特種機器人在國內院校及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的背景下,在部分特定場景中實現應用突破,如水上、水下、管道、消防等領域;煤礦因環境惡劣、工作高危成為特種機器人應用的剛需場景,但受制于技術、資質及渠道等壁壘,企業實現產品放量仍需一定發展時間。
2020年,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機器人替代人工的需求被激發,越來越多的服務機器人被應用于醫療、配送等領域,服務機器人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
國內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呈現差異化發展,產業資源分布不平衡
藍皮書指出,目前,中國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可劃分出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西南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西北地區七大區域。各大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因產業發展基礎、地方支持政策、配套產業鏈、專業人才等條件不同,呈現差異化發展的產業集聚特征,也相應面臨著不同的發展問題。
京津冀地區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但整體未形成差異化、協同化發展路徑;長三角地區憑借其完備的產業鏈吸引國際巨頭布局,對本土廠商造成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且當地政策偏應用型導向;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多,智能制造及自動化改進市場潛力大,但需求碎片化,亟須機器人企業提升解決方案能力;東北地區擁有數量較多的機器人相關重點高校、實驗室及企業,但暫未形成產學研協同創新效應,部分技術研發成果產業轉化率低;中部和西北地區機器人產業發展較晚,高端人才及科研機構數量有限,制約產業高速發展;西南地區通過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本土企業、吸引集團公司在本區域設立分公司,但企業體量及聚集產業規模相對較小,機器人產業集聚效應有待形成。
針對國內機器人集聚區存在的資源、人才等相關問題,區域可在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前提下,加強產業政策梳理及規范,構建符合當地發展路徑的引導政策,并依據優勢資源,提高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加強產學研發展合力,全面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區域需立足發展及規劃,培育龍頭企業,以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占領產品優勢領域,加強國內外市場競爭實力。區域內注重高端人才、企業、科研機構的培養,加快技術成果創新及產業落地,形成資源集聚效應;區域間注重市場協同、產能協同,加強飛地經濟等機制與模式的研究。
藍皮書指出,未來,七大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將立足優勢資源,加快產業集聚步伐。
京津冀地區將基于機器人產業政策,人才、技術優勢,聚焦特定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產品形成特色集群,如天津重點推進工業機器人、水下機器人、醫用機器人的研發與產業化;河北注重礦用搶險機器人、農業機器人的生產制造。長三角地區產業集群發展較為典型,國內外企業數量眾多、技術實力突出,將基于完整的產業鏈促進產業高質量、高端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聚集眾多制造企業,為機器人自動化改造提供市場空間,并且依靠當地3C電子、汽車等行業形成了以應用為主線的產業集群,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實際應用性成為區域特色。東北地區的機器人龍頭企業帶動效應明顯,擁有扎實的人才和工業基礎。中部地區將重點利用機器人產業園區運營模式、企業招商服務政策等形式吸引更多優秀企業落地。西南地區將依托機械制造等產業園基礎,為機器人產業園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西北地區將依托當地高校、企業擴大機器人產業規模,整體發展增速較快。
基于國內不同機器人產業集聚區的發展重點及優勢,機器人相關企業可依據自身主要業務、長期市場戰略,選擇相匹配的產業地區布局,以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企業合作、擴大市場份額。
原文標題:機器人產業藍皮書發布:中國機器人專利申請量已達全球第一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東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45瀏覽量
208425
原文標題:機器人產業藍皮書發布:中國機器人專利申請量已達全球第一
文章出處:【微信號:DRIA2014,微信公眾號:東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