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英特爾10代酷睿處理器在去年的4月份上市,同年銳龍也推出了4000系列處理器,其中R7-4800H標壓CPU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它和英特爾都是用于筆記本電腦上的。作為較新版本的處理器,今年又全線降價,對于想要暢快游戲還是需要生產力工具的小伙伴們來說,性價比應該都非常高。
無論是同代產品間,還是R7-4800H和第十一代酷睿之間的差別,都讓想要下手新筆記本的用戶們對它們有諸多疑問,面對好奇與困惑,今天就通過這篇文章來對比看看。
首先,英特爾和銳龍的CPU各自的優勢領域不同,其中線程多就能在運行多個程序的時候,不容易卡頓;而頻率高的優勢就體現在單線程算力足。典型例子我們就來舉一舉AMD的R7-4800H和英特爾的i7-10750h。i7-10750H采用14nm的制程工藝,TDP45W——6核12線程,最高睿頻5.0Ghz。而銳龍的R7-4800H采用了7nm的制程工藝,TDP35W——8核16線程,最高睿頻4.2GHz。單拼核心數,并不能代表PC的整體性能,比如,對于一些只需單開的游戲,英特爾確實要比銳龍更勝一籌。而且,英特爾的i7芯片還支持TCIE 4.0高速擴展,可搭配高性能顯卡或高性能固態硬盤。原生支持20G usb3.2 2x2及Thunderbolt4,文件傳輸更快更便捷。
CPU新星AMD和老廠牌英特爾之間的較量不斷,對于用戶來說,英特爾在穩定性方面做的很好。不然,再多核心的優勢也會因為穩定性不佳而導致整體的流暢性能下降。移動端CPU之間的對比,可以在同一品牌和同一配置、設計大致相同、處理器不同的設備上進行對比,這樣能夠大程度還原兩個CPU的表現如何。
使用GTX 1650 Ti/16GB/512GB SSD的拯救者2020上獨顯輸出測試,在主流網游《英雄聯盟》中,相同設置下的人機對戰模式中,搭載i7-10750H的Y7000最大幀數達到了233幀,一局對戰后的平均幀數是158幀,而R7000最大幀數為214幀,平均幀數為142幀。同樣,在3A制作的高畫質游戲中,6核心高主頻的i7-10750H再下一城。有沒有聽說過“高主頻高勝率”的說法?一般網游對多核的優化不多,游戲性能中依賴的顯卡負載又往往與CPU的主頻有關,這樣一來,高主頻的i7-10750H幀數的成績更好也就不足為奇了。
拋開游戲,想要把筆記本作為生產力工具的朋友們,這兩個CPU,誰又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呢?在Ps這個圖片處理主流軟件中,打開相同大小的內容進行處理,兩者耗時相差不多,前者略好。而在AI中,對照片進行批量的降噪處理,并且選擇自動模式時,雖然銳龍的多核心都被調動了,但是結果仍然不敵英特爾CPU的處理效率優秀。
而當R7-4800H對壘十一代酷睿,以i5-1135G7為例,CPU性能理論值更高,得益于全新的銳炬Xe架構,后者的核顯高出了20%。i5-1135G7全新b560芯片組還支持內存超頻,令更多玩家也可享受到高頻內存帶來的性能提升。而且對于筆記本來說,4800H的熱功耗似乎也不低,全水平發揮略顯吃力。對Adobe全家桶有需求的商務人士們,使用這些對CPU的核心“工作效率”要求更高的軟件,或許選擇酷睿的高主頻確實更加適合。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