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產業基地,相關上游產業也逐漸向中國地區轉移,PCB行業就是其中之一。同時,隨著新能源車、5G等新技術的蓬勃發展,對于PCB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重要的電子部件,其作用在當前也愈發凸顯。
從2006年開始,中國的PCB產值便超過了日本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2020年產值占比更是達到了全球的53.8%。有趣的是,盡管全球的PCB市場呈現了一定的周期性,但中國的PCB產值卻在不斷攀升,2020年國內PCB板行業產值規模達超過350億美元。不過在繁榮之下,市場中卻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未來的PCB將被芯片取代,PCB市場又將走向何方?
新能源汽車、5G市場發展帶動PCB需求上升
PCB被譽為“電子元器件之母”,是承載電子元器件并連接電路的橋梁,不過在近兩些年的中美貿易沖突以及新冠疫情都對半導體產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PCB同樣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據業內人士透露,從目前終端市場以及供應鏈反饋的情況來看,目前對于PCB的需求其實是上升的,包括5G、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對于PCB的需求數量將是傳統汽車的4-5倍,整體市場需求旺盛。
同時由于市場中芯片的缺貨問題,也導致許多客戶產品進度不如預期,包括PCB的組裝以及后期的成品出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英達維諾技術總監林超文認為,目前由于芯片缺貨漲價的情況持續時間較長,國內很多電子公司通過國產化或更換芯片方案來應對,大量的產品需要PCB改版設計,一些PCB廠還通過免費的打樣提升了眾多企業和高校師生的PCB打樣熱情,反而給PCB制造市場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增長。
盡管新能源汽車對于PCB的需求大增,但在新能源汽車中由于采用了大容量電池,電路中電流變大,載流設計和熱設計變得至關重要,對PCB而言更看重可靠性設計,而但從性能來看,影響可靠性最大的一點是發熱。因此需要從IC封裝開始,貫穿PCB,直至運行環境下的完整產品都控制熱度。
此外,新能源汽車還搭載了自動駕駛、雷達、智能座艙等技術,相比傳統汽車在PCB的設計上要復雜很多,并且想要實現這些豐富的功能,PCB所承載信號的速率要求會更高,并且在智能座艙上可能會出現HDI板的需求。同時新能源車通常還搭載許多攝像頭模組,這就要求更多的軟硬結合板。
除了新能源汽車外,在針對集成電路配套產業,如半導體檢測設備的高端PCB制造未來將迎來一個高速成長的過程,而這塊領域過去主要由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所占據。
而在顯示技術領域中,尤其是下一代主動發光的LED,其背光模組通常是屏幕多大,其PCB就有多大。而這種顯示設備,通常運用在監控大屏、室外的廣告屏幕等領域,目前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攀升。
在5G與智能手機領域,林超文表示,5G主要體現在對PCB材料,信號傳輸質量的設計考量上。5G相對4G速率更高、容量更大、延時更低。同樣給5G基站與終端帶來的“發熱”
問題深受行業關注。在智能手機領域,5G手機朝著高性能、高屏幕素質、高集成度、輕薄化等方向不斷升級,發熱量相對于4G時代大幅增加,散熱需求也隨之大幅提升。在5G領域的電路設計中亟需更節能的器件及更有效的PCB散熱方案。
可見,隨著目前新能源汽車、5G、新型顯示技術、半導體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發展,國內市場對于PCB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并且由于技術的升級,也對PCB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什么才算好的PCB
PCB行業發展如此之久,如今PCB在設計上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一個是更加的小型化,主要由智能設備便攜性需求所帶動;另一個則是PCB從傳統的硬板向軟硬結合板轉變。并且在PCB向高端邁進時,主要會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數據承載以及傳輸速率越來越高,另一個則是針對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設備而言,對HDI的需求越發明顯。
用戶對于PCB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林超文表示,更高速,更小型,更快的產品上市時間,這些對于PCB設計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對于客戶而言,在滿足性能指標的前提下,最好能夠有更快的設計交期。
而一個好的PCB,需要滿足信號完整性,電源完整性及符合電磁兼容設計,這些主要體現在電路性能上。在用戶肉眼可以看到的層面,一個優秀的PCB作品應在布局上疏密有間,整齊對稱,兼顧布局美觀性。同時兼顧用戶的操作習慣,比如面板上的插座排布合理,方便插拔,有明確的安全指示。
從行業標準來看,好的PCB首先要滿足用戶的性能需求,同時可靠性方面也能達到標準,最好還能在成本上有一定優勢。當然,針對不同的產品,對于上述三點的偏重也會有所不同。
芯片將取代PCB?
雖然如今市場中對于PCB的需求旺盛,同時許多新技術也對PCB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市場中存在著一種說法,隨著硬件與軟件的集成化趨勢,應用也將越來越簡單,而原來需要搭建復雜電路如今只需一顆芯片就能夠解決。如果這一切成真,那么如今PCB的繁榮,不過是一場泡沫。
不過對于這種說法,林超文表示,雖然芯片集成度越來越高,短期內不可能取代PCB,仍需要通過PCB來實現基礎支撐。比如手機的SoC集成了包括CPU、GPU、DDR等在內的一系列模塊,可以算得上是對以前只能在一塊PCB板子上實現的模塊的全部整合。
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即便在5nm時代下,SoC在保證自身搭載內容的前提下也無法獨立集成手機全部的芯片;同時,即便將芯片集成在一起,小芯片積熱問題仍然是目前的一個難點,比如驍龍888的發熱問題,甚至蘋果A14也無法解決發熱問題;此外,將高密度芯片做大以集成PCB內容,會降低良品率,不如直接放在PCB上。
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的確有芯片集成化的趨勢,比如手機芯片中已經集成了基帶等相關器件,大幅減少了手機的主板面積。但需要看到的是,當這些芯片高度集成化后,還需要追究小型化、輕薄化,同時保證其性能符合要求。
從某些方面來看,產品主板的制作難度反而更大了。同時,一些PCB對外的接口很難做到芯片里,USB要如何接入都成為一個問題。而在一些高可靠性的產品上,應用較少。需要考慮到產品的成本以及相應的需求問題。因此,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傳統PCB需求還是會維持一個增長的趨勢。
不過這里可以提出一個假象,因為PCB主要是基于絕緣體加載導體線路,而芯片則是基于半導體而制造的。那么未來是否可以將半導體作為材料,制造PCB板,當然這里涉及到原材料價格問題,以及信號阻抗特性,以及耐用性、散熱性、扭曲等物理問題。
但如果能夠實現,那這個用半導體制作的PCB板,也可以看做是一個PCB大小的芯片。
結語
從近幾年的市場來看,中國PCB產業仍在快速的發展,并且隨著5G、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技術等應用的出現,對PCB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行業的成熟,也誕生了第三方PCB設計商的需求,通過對接原廠與PCB廠商,最終形成高性價比的可量產方案。至于未來芯片是否會取代PCB,至少短期內并不會,需求仍處于增長狀態。但從長期來看,許多創新都是來自于大膽假設。
從2006年開始,中國的PCB產值便超過了日本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2020年產值占比更是達到了全球的53.8%。有趣的是,盡管全球的PCB市場呈現了一定的周期性,但中國的PCB產值卻在不斷攀升,2020年國內PCB板行業產值規模達超過350億美元。不過在繁榮之下,市場中卻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未來的PCB將被芯片取代,PCB市場又將走向何方?
![](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0D/F6/pYYBAGEHQ2KAafZXAAEBSPmaLLk138.png)
中國PCB行業產值占比|國家統計局
新能源汽車、5G市場發展帶動PCB需求上升
PCB被譽為“電子元器件之母”,是承載電子元器件并連接電路的橋梁,不過在近兩些年的中美貿易沖突以及新冠疫情都對半導體產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PCB同樣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據業內人士透露,從目前終端市場以及供應鏈反饋的情況來看,目前對于PCB的需求其實是上升的,包括5G、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車。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對于PCB的需求數量將是傳統汽車的4-5倍,整體市場需求旺盛。
同時由于市場中芯片的缺貨問題,也導致許多客戶產品進度不如預期,包括PCB的組裝以及后期的成品出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英達維諾技術總監林超文認為,目前由于芯片缺貨漲價的情況持續時間較長,國內很多電子公司通過國產化或更換芯片方案來應對,大量的產品需要PCB改版設計,一些PCB廠還通過免費的打樣提升了眾多企業和高校師生的PCB打樣熱情,反而給PCB制造市場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增長。
盡管新能源汽車對于PCB的需求大增,但在新能源汽車中由于采用了大容量電池,電路中電流變大,載流設計和熱設計變得至關重要,對PCB而言更看重可靠性設計,而但從性能來看,影響可靠性最大的一點是發熱。因此需要從IC封裝開始,貫穿PCB,直至運行環境下的完整產品都控制熱度。
此外,新能源汽車還搭載了自動駕駛、雷達、智能座艙等技術,相比傳統汽車在PCB的設計上要復雜很多,并且想要實現這些豐富的功能,PCB所承載信號的速率要求會更高,并且在智能座艙上可能會出現HDI板的需求。同時新能源車通常還搭載許多攝像頭模組,這就要求更多的軟硬結合板。
除了新能源汽車外,在針對集成電路配套產業,如半導體檢測設備的高端PCB制造未來將迎來一個高速成長的過程,而這塊領域過去主要由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所占據。
而在顯示技術領域中,尤其是下一代主動發光的LED,其背光模組通常是屏幕多大,其PCB就有多大。而這種顯示設備,通常運用在監控大屏、室外的廣告屏幕等領域,目前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攀升。
在5G與智能手機領域,林超文表示,5G主要體現在對PCB材料,信號傳輸質量的設計考量上。5G相對4G速率更高、容量更大、延時更低。同樣給5G基站與終端帶來的“發熱”
問題深受行業關注。在智能手機領域,5G手機朝著高性能、高屏幕素質、高集成度、輕薄化等方向不斷升級,發熱量相對于4G時代大幅增加,散熱需求也隨之大幅提升。在5G領域的電路設計中亟需更節能的器件及更有效的PCB散熱方案。
可見,隨著目前新能源汽車、5G、新型顯示技術、半導體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發展,國內市場對于PCB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并且由于技術的升級,也對PCB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什么才算好的PCB
PCB行業發展如此之久,如今PCB在設計上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一個是更加的小型化,主要由智能設備便攜性需求所帶動;另一個則是PCB從傳統的硬板向軟硬結合板轉變。并且在PCB向高端邁進時,主要會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數據承載以及傳輸速率越來越高,另一個則是針對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設備而言,對HDI的需求越發明顯。
用戶對于PCB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林超文表示,更高速,更小型,更快的產品上市時間,這些對于PCB設計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對于客戶而言,在滿足性能指標的前提下,最好能夠有更快的設計交期。
而一個好的PCB,需要滿足信號完整性,電源完整性及符合電磁兼容設計,這些主要體現在電路性能上。在用戶肉眼可以看到的層面,一個優秀的PCB作品應在布局上疏密有間,整齊對稱,兼顧布局美觀性。同時兼顧用戶的操作習慣,比如面板上的插座排布合理,方便插拔,有明確的安全指示。
從行業標準來看,好的PCB首先要滿足用戶的性能需求,同時可靠性方面也能達到標準,最好還能在成本上有一定優勢。當然,針對不同的產品,對于上述三點的偏重也會有所不同。
芯片將取代PCB?
雖然如今市場中對于PCB的需求旺盛,同時許多新技術也對PCB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市場中存在著一種說法,隨著硬件與軟件的集成化趨勢,應用也將越來越簡單,而原來需要搭建復雜電路如今只需一顆芯片就能夠解決。如果這一切成真,那么如今PCB的繁榮,不過是一場泡沫。
不過對于這種說法,林超文表示,雖然芯片集成度越來越高,短期內不可能取代PCB,仍需要通過PCB來實現基礎支撐。比如手機的SoC集成了包括CPU、GPU、DDR等在內的一系列模塊,可以算得上是對以前只能在一塊PCB板子上實現的模塊的全部整合。
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即便在5nm時代下,SoC在保證自身搭載內容的前提下也無法獨立集成手機全部的芯片;同時,即便將芯片集成在一起,小芯片積熱問題仍然是目前的一個難點,比如驍龍888的發熱問題,甚至蘋果A14也無法解決發熱問題;此外,將高密度芯片做大以集成PCB內容,會降低良品率,不如直接放在PCB上。
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的確有芯片集成化的趨勢,比如手機芯片中已經集成了基帶等相關器件,大幅減少了手機的主板面積。但需要看到的是,當這些芯片高度集成化后,還需要追究小型化、輕薄化,同時保證其性能符合要求。
從某些方面來看,產品主板的制作難度反而更大了。同時,一些PCB對外的接口很難做到芯片里,USB要如何接入都成為一個問題。而在一些高可靠性的產品上,應用較少。需要考慮到產品的成本以及相應的需求問題。因此,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傳統PCB需求還是會維持一個增長的趨勢。
不過這里可以提出一個假象,因為PCB主要是基于絕緣體加載導體線路,而芯片則是基于半導體而制造的。那么未來是否可以將半導體作為材料,制造PCB板,當然這里涉及到原材料價格問題,以及信號阻抗特性,以及耐用性、散熱性、扭曲等物理問題。
但如果能夠實現,那這個用半導體制作的PCB板,也可以看做是一個PCB大小的芯片。
結語
從近幾年的市場來看,中國PCB產業仍在快速的發展,并且隨著5G、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技術等應用的出現,對PCB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行業的成熟,也誕生了第三方PCB設計商的需求,通過對接原廠與PCB廠商,最終形成高性價比的可量產方案。至于未來芯片是否會取代PCB,至少短期內并不會,需求仍處于增長狀態。但從長期來看,許多創新都是來自于大膽假設。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pcb
+關注
關注
4326文章
23160瀏覽量
399942 -
PCB設計
+關注
關注
394文章
4698瀏覽量
863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PCB繞組技術能否重塑變壓器與電感設計
PCB繞組取代線圈的變壓器、電感產品,主要會用在哪些場景?具體有哪些優勢?未來的發展潛力如何? 近兩年,一種新的產品形態逐漸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PCB繞組。與采用繞組的傳統變壓器、電感
![<b class='flag-5'>PCB</b>繞組技術能否重塑變壓器與電感設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6/5D/wKgZPGeKAPaAdqmaAAEX3a0aZ_k57.jpeg)
揭開中國存力崛起背后的故事
近日,《第四支柱:中國存力崛起錄》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正式發布,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這本書是業內為數不多的、對中國存儲產業發展史進行完整梳理與回顧,同時兼具專業性與趣味性的歷史記錄。
存算于芯 · 智啟未來 — 2024蘋芯科技產品發布會盛大召開
8月8日,國際領先的存算一體芯片開拓者——蘋芯科技在北京召開“存算于芯智啟未來——2024蘋芯科技產品發布會”,集中推出兩款革命性產品:PIMCHIP-N300
![<b class='flag-5'>存</b>算于芯 · 智啟<b class='flag-5'>未來</b> — 2024蘋芯科技產品發布會盛大召開](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2/DE/wKgZPGdibiyAVc-kAAAZpDXZYJQ526.png)
專注存內計算的知存科技榮獲2024全球(中國)半導體市場年度最佳企業獎
,簡稱WICA)頒發的“2024全球(中國)半導體市場年度最佳企業獎”。這一榮譽不僅是對知存科技市場綜合競爭力的認可,也是對存算一體芯片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 據世界集成電路協會在峰會現
![專注<b class='flag-5'>存</b>內計算的知<b class='flag-5'>存</b>科技榮獲2024全球(中國)半導體市場年度最佳企業獎](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1/ED/wKgZO2dZXNmAOAwhAAAK50KipA0757.gif)
晶存科技芯片測試總部基地開業
近日,深圳市晶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晶存科技)迎來又一重要里程碑。其全資子公司——中山晶存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晶存科技的存儲芯片測試總部基
新存科技發布國產大容量3D存儲器芯片NM101
近日,武漢光谷企業新存科技(武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新存科技”)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國產最大容量新型三維存儲器芯片“NM101”已成功面世。這一創新成果有望打破國際巨頭在存儲器芯片領域
d鎖存器解決了sr鎖存器的什么問題
D鎖存器(Data Latch)和SR鎖存器(Set-Reset Latch)是數字電路中常見的兩種存儲元件。它們在數字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用于存儲和傳遞信息。然而,這兩種鎖存器在設計和應用上
秘密背后的秘密-高速PCB的層疊確認時,工廠為何不寫銅箔類型
高速PCB層疊確認時,PCB工程確認時不提供銅箔類型,大家認為正常嗎,工廠說不提供銅箔類型,是生產時多了一種選擇,你能接受嗎,請走進今天的案例,了解案例背后的秘密。
![秘密<b class='flag-5'>背后</b>的秘密-高速<b class='flag-5'>PCB</b>的層疊確認時,工廠為何不寫銅箔類型](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F/34/wKgZomZv_vOAPGClAAD0ysM8tn4329.jpg)
聯發科5G芯片市場領先,AI及車用芯片展現未來潛力
蔡力行則認為,受高通脹影響,經濟不穩定性導致各個終端市場的需求減弱,但只有生成式AI、汽車芯片和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才能滿足升級需求,實現未來的繁榮發展。
知存科技助力AI應用落地:WTMDK2101-ZT1評估板實地評測與性能揭秘
的挑戰。通過對知存科技WTM2101量產芯片的深入解析與評測,重點展示存內計算芯片的電路結構及其應用現狀。最后,將對存算一體
發表于 05-16 16:38
探索存內計算—基于 SRAM 的存內計算與基于 MRAM 的存算一體的探究
在提高計算性能、降低能耗、簡化系統架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展望了它們在未來的計算應用中的潛力和前景。同時,對于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和優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比較,為讀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存內計算技術的參考。
![探索<b class='flag-5'>存</b>內計算—基于 SRAM 的<b class='flag-5'>存</b>內計算與基于 MRAM 的<b class='flag-5'>存</b>算一體的探究](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6/E2/wKgaomZFvUmAdDhcAAOm7CA4uuk723.png)
存內計算芯片研究進展及應用
在NOR Flash存內計算芯片當中,向量-矩陣乘法運算基于電流/電壓的跨導與基爾霍夫定律進行物理實現,如圖7(a)所示。因此,其核心是設計NOR Flash單元陣列以滿足大規模高能效向量-矩陣乘法
![<b class='flag-5'>存</b>內計算<b class='flag-5'>芯片</b>研究進展及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6/DF/wKgaomZFtOWAUuK5AA-8Vgn6BQ0843.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