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2021,互聯網、房地產、教育培訓、新能源、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領域的發展變化與跌宕起伏,可謂支撐起整個年度大戲的主要支柱。如出行領域的“造車熱”的異常現象,我們有目共睹,腦極體也已經“八卦”過這一場火勢蔓延的喧囂情景。元宇宙科幻概念的興起與風靡再到泡沫論等變化,“雙碳”背景下,與我們生活質量、生命生存息息相關的能源革命等。豐富的產業變化與素材故事,為我們上演了一出出精彩大戲。
今天要八卦的也是跟我們生產與生活相關的能源革命議題,正好與八卦中的兌卦對應。在八卦中,兌卦象征澤,意指有水的沼澤地,有著接納萬物孕育生命和運行不息的含義。而雙碳政策下的綠色能源革命與兌卦的豐澤相呼應,或許最能反映出在雙碳約束背景下,千行百業開始回歸價值流動的初心,朝著綠色可持續的方向變革,潤澤萬物與后世。
從年初到年尾,我們發現,今年的各種峰會、論壇都在著重強調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與議題,能源數字化、節能環保,綠色可持續的落地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減少碳排,實現雙碳目標以應對氣候的變化是所有參與價值創造經濟體的共識。而這個共識目標的達成,我們也付出了不少慘痛的代價。
涸澤而漁:發展與生存的全球共識
近幾年,極端氣候的變化與災難頻繁發生。我們在全球都看到了暴雨肆虐、洪水頻發等現象,高溫、干旱等自然災害應接不暇;澳洲七個多月的山火幾乎燒盡了森林里的所有,數以億計的動物被燒死,鄰近的居民流離失所;異常極端氣溫多發,南北兩極的溫度不斷上升,很多凍土與冰架開始融化,冰蓋面積也在不斷地減少;在南極,氣溫最高已經突破了20℃的極限值。據 Nature Communications 今年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到本世紀末,預計每年將有460萬人死于氣候變化。
這些頻繁的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都在不斷提醒著人類,二氧化碳過度排放引發的系列氣候和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如果對碳排放不加控制,地球溫度再上升2度以上,全球將發生不可逆轉的災難。為了避免災難的發生,世界各國提出要減少碳排放,爭取將溫室氣體溫度控制在1.5度以內。
中國政府在2020年9月聯合國大會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國外如歐洲擬將“2050年實現碳中和”寫進法案,美國自拜登上臺的第一天就重返《巴黎協定》,承諾“到2050年,讓美國實現碳中和”。世界各國都不再紙上談兵,已經將減碳排作為法案或戰略付出實際行動參與改變。
按照減碳的時間節點來看,需要在10年內實現碳達峰,40年內實現碳中和,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和公眾媒介的制約驅使下,這種全球共同責任會逐漸被分解為企業的社會經濟責任。
雙碳背景下的能源變革將會影響萬千行業與產業。對于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戰略中的重要主體——能源、科技、工業制造領域等來說,如何在經營中落實減排工作,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實現政策要求的高質量綠色經濟發展中,企業必須同步或超前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比如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降碳,能源路徑向電力和電氣化等方面探索出適配、協調可行的實施路徑。
實現雙碳目標戰略中的主要途徑總結來看:一是在能源生產端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二是在消費端用電力、氫氣替代化石能源應用于生活、交通、工業、建筑、農業等,從而達到大幅度減排二氧化碳。
今年是雙碳目標實行的第一年,我們看到能源行業正在發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例如超大規模的進行開發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科技行業與制造業、工業等協同合作,降低生產制造流程的能耗,提升系統運行效率。在出行領域,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新能源推廣及支持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和燃料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在這股綠色發展的大勢影響下,千行百業都開始變化。
澤被萬物:綠色減碳風拂過千行百業
在中國向碳中和目標邁進的過程中,可再生能源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知道人類活動導致的碳排主要來源于化石燃料的消耗。為解決傳統化石能源帶來的能源危機與污染問題,需要開發和應用更加高效、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而電力能源行業在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結構中的占比超過一半,通過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火力發電成了最直接的減碳手段。
中國在2020年底的氣候峰會上承諾,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萬億千瓦。大力推動風電光伏發電、可再生能源的儲存與并網成為今年的主旋律。
發改委與能源局在年初頒發了關于可再生能源“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的指導意見:側重于電源基地開發,結合當地資源條件和能源特點,因地制宜采取風能、太陽能、水能、煤炭等多能源品種發電互相補充,并適度增加一定比例儲能。
今年2月甘肅光熱發電有限公司與格爾木市政府簽署格爾木市風、光、熱、儲一體化項目合作框架協議。華能集團發布科爾沁右翼前旗400萬千瓦風光儲氫一體化基地可研報告招標公告;浙江省政府發布《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積極推進“源網荷儲”集成優化和一體化協同發展,創建若干個新增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超百萬千瓦、投資超百億的 “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各地政府因地制宜、積極推進“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的建設。
拿儲能技術來說,我們知道間歇性能源不能連續綿延的產能,只有通過儲能,才能整合可再生能源,實現連續的、有效的能源利用。儲能可以避免棄風棄光能源的浪費,也減少了煤炭發電的碳排放。今年的儲能技術也在落地與升級中。例如來自中科院自研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這個項目在今年10月成功并入電網進行發電,系統的工作過程是純粹的壓縮空氣與釋放空氣的物理過程,沒有廢氣廢物的排放。除了這種零污染的節能方式,電池與快充技術在儲能需求背景下也進行了升級改革。現下最新的快充技術,在電動汽車的運用中可以10分鐘充滿80%,續航300公里到400公里,并且經過2500次充放電后,電池容量只有8.3%的損耗。這種快充技術對于儲能電池的充放電效率具有極大地提升。
在能源行業有對清潔能源再生與儲存技術的升級與變化,而在占碳排較高的交通領域,產業也向新能源方向快速轉型升級。國家也有政策來引導和支持產業的發展。比如2020年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要超過50%,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要在2025年由2020年的5%升高到20%。
新能源汽車在這個背景下快速增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完成銷量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產銷量連續六年蟬聯世界第一。2021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完成銷量120.6萬輛,同比增長2倍,上半年的銷量基本上追平2020整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的累計銷量為251.4萬輛,同比增長178.3%,整體的新能源市場幾乎占據狹義乘用車市場20%的份額。“全面新能源倒計時”已經啟動,汽車的電動化趨勢進程加速,電動車對于傳統燃油車來說,不只是停留在過去的競爭,車企與國家都紛紛宣布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燃油車進入加速被淘汰的局面。
在工業制造領域,降本增效,節能降耗成為智能制造的核心。對于科技企業來說,與傳統工業協同,用數字價值驅動助力工業行業的系統化節能是大勢所趨。一些智能工廠中對流程自動化的全面改造,對于生產效益與能耗控制進行了雙向的優化。先進的工藝改造了先前能耗較大的流程,也從根源上杜絕了一些有害廢料的產生。
比如在鋼鐵冶煉過程中的加熱爐場景中,通過智能技術改良過的生產流程系統能夠輔助排產優化、燃燒控制優化、鋼坯的加熱優化。一臺加熱爐每年煤氣和天然氣的用量大概5000萬到7000萬,通過優化后的運營方案,一年能幫企業節降500萬到700萬。
我們發現工廠可以通過后端大數據平臺分析處理及可視化調度等進行系統的升級改造,可以實現生產數據監測分析、能耗管控、人員行為管控等,有效降低運營成本、能源利用率等,企業的效率大幅提升,工廠整體綠色制造及管理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
無論是生產制造過程的優化,還是廢物資源化,產品綠色化的方向,構建綠色制造體系、能源低碳化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戰略。在能源領域、交通領域和工業制造等涉及的千行百業中,我們都看到了政策背景下的影響與變化。而在未來,這些產業也會有新的趨勢與變化產生。
山吟澤唱:“新生代”能源革命的未來
今年是雙碳戰略目標開始施行的第一年,還剩八年的時間需要完成2030碳達峰的目標,任務緊急。以能源行業為例,迄今為止,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的發電量與煤電的發電量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儲能的產能和穩定供給也有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并且又依賴基礎傳輸設施的適配。這也意味著未來可再生能源與儲能產業鏈仍然需要投入巨大的資源與時間進行建設。
在工業制造領域,占據數量與碳排較大的中小型企業需要進行數字化的能源轉型,在樹根互聯的技術賦能下,實現生產、質檢、物流、能耗等產品全流程的優化與升級。科技企業將減碳排的技術改革能力賦予這些龐雜的中小企業,是發展的趨勢與方向。不管是智能制造,還是綠色制造,未來的制造業必然會走上一條多方協同的產業合作之路。因為擺在制造業面前的“雙碳”目標非常緊迫,唯有多方合作,共同推進,才有可能實現。
在交通出行領域中,新能源汽車、智慧交通網絡、V2X與5G通信等領域向融合發展方向深入,在汽車生產過程的能耗與動力電池的革新中被賦予勢能,車企和供應鏈企業將會不斷加大技術的研發力度和產業合作。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會快速提升,迎來全面市場化突破拐點,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從大力發展光伏風電到構建特高壓網絡,儲能電池的能量密度不斷提升,從液態逐漸走向固態,儲能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再到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一幅能源宏圖徐徐展開。這場雙碳目標背景下的新生代能源革命戰役剛剛打響,在起步的階段我們已經感受到輻射的影響與對產業的撼動。比如今年許多產品開始強調綠色環保并作為差異化的競爭點進行展示,例如在廚電領域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家電產品強調生產過程的綠色與使用過程的能耗節約。在消費電子、服飾、家具、家居等領域,綠色、環保、可降解也被無數消費者追捧。
綠色能源的變革從消費者到企業,從產業到國家,所有行業與人群都身處其中參與這場變革,雙碳戰略背景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將這個能源版圖中涉及的所有群體都深度綁定。能源革命與生態建設在中國已經行走了幾十年,“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碳達峰和碳中和設置的時間節點中,這場運動會開足馬力深入產業的方方面面,高速運轉,一片片綠色拼圖紛沓串聯走向能源版圖的完整拼接,潤澤萬物與后世。
-
科技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01瀏覽量
33170 -
儲能系統
+關注
關注
4文章
877瀏覽量
24863 -
碳中和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5瀏覽量
13729 -
智慧交通
+關注
關注
5文章
716瀏覽量
26996 -
樹根互聯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11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安科瑞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助力雙碳應用
碳電表,致力于雙碳減排服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b class='flag-5'>碳</b>電表,致力于<b class='flag-5'>雙</b><b class='flag-5'>碳</b>減排服務,實現“<b class='flag-5'>碳</b>達峰,<b class='flag-5'>碳</b>中和”](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5/5A/wKgZombZP2-AOj6iAAB5mZrRS_k138.jpg)
泰禾智能榮獲“2024雙碳科技先鋒獎”
在"雙碳"目標下,如何實現工廠的數字化改造升級
![在"<b class='flag-5'>雙</b><b class='flag-5'>碳</b>"目標下,如何實現工廠的數字化改造升級](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0/0D/wKgaomanUjCARgbGAAqJHddu40c768.png)
能耗雙控,碳達峰下的能源管理平臺
![能耗<b class='flag-5'>雙</b>控,<b class='flag-5'>碳</b>達峰下的能源管理平臺](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E/7A/wKgZomaiK4qAT1mBAAdWUtYEtHM645.png)
研華iEMS能碳管控平臺榮獲2024雙碳解決方案獎
張永煒:智能物聯2.0時代,如何用數字化手段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張永煒:智能物聯2.0時代,如何用數字化手段助力“<b class='flag-5'>雙</b><b class='flag-5'>碳</b>”目標的實現?](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3/7B/pYYBAGJ-B6aAHuNPAAAf8J1Ebk4778.jpg)
IOTE 2024上海物聯網展順利閉幕,一座城市與一場展會的雙向加速
![IOTE 2024上海物聯網展順利閉幕,<b class='flag-5'>一</b>座城市與<b class='flag-5'>一場</b>展會的雙向加速](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0/EE/wKgZomY40HSAAYcJAAIyeI_pyis397.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