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1月3日,全球領先的貿易信用保險公司Euler Hermes發布最新報告,數據指出2022年半導體行業將持續有強勁的表現,預計半導體銷售額將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
在具體數據方面,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相較于2020年將同比增長26%達到5530億美元,而到了2022年這樣增長的趨勢雖沒有去年那么強勁,但依然會增長9%,屆時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
在Euler Hermes此前的報告中指出,預計全球供應鏈危機將持續到2022年下半年,目前全球貿易量收縮的75%是生產短缺造成的,其余原因是運輸延誤。而在生產短缺中,最明顯的莫過于芯片短缺,手機、電腦、汽車等產業無一不受到芯片短缺的影響。
對于缺芯,感受最深的莫過于汽車產業。2021年12月31日晚間,一汽-大眾率先發布了其2021年度銷量海報,2021年一汽-大眾總銷量為1857777輛(含奧迪進口車),相較于2020年2161888輛車的銷量,同比下降了14.07%。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就是芯片短缺,根據內部人士透露的消息,由于博世ESP和第五代毫米波雷達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缺失,一汽-大眾自2021年8月份開始就一直在減產,給車輛交付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因此銷售數據深受影響。
能夠反應出缺芯的另一個行業案例是,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12月25日央視財經《對話·挑戰者》節目時談到,最近最焦慮的是供應鏈的問題,誰給他芯片他請誰喝酒。根據何小鵬的描述,小鵬汽車旗下的小鵬P5交付很困難,受到芯片短缺的干擾最大。
從半導體產業的情況來看,根據分銷商的數據顯示,一些緊俏芯片的交期原本已經有23周,然而在2021年7月份缺芯最嚴重的時候,這樣緊俏芯片的交期一下子延長了三倍以上,達到了70周以上。有芯片制造商表示,由于需求暴漲加上原材料供應緊張,2021年7-8月份的時候,產能最多只能滿足兩成客戶的需求。
缺芯的另一面是芯片價格高漲,這也是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暴漲的重要原因,由于芯片供應不足,2021年以來我們見識到了多份廠商的漲價函。
2021年,無論是IC設計廠商,還是晶圓代工廠商,亦或者IDM廠商,基本都有頭部廠商或者主要廠商發布漲價的通知,且有些廠商的漲價分多波次進行。比如在晶圓代工領域,臺積電、聯電、三星、立積電等都宣布漲價。高盛分析師Bruce Lu和Evelyn Yu在周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預計臺積電2021年的營收同比將增長26.1%,其中一大重要的原因是芯片漲價。
IDM廠商中瑞薩電子、英飛凌、恩智浦、TI、ST、安森美和東芝基本都宣布過漲價,毫無疑問這些廠商在汽車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全球車用半導體供應的前幾大廠商。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數據,2019年車用半導體前五大廠商分別是恩智浦、英飛凌、瑞薩電子、TI和ST。
而在一些特別的器件上面,2021年同樣難逃漲價的結果,比如ABF載板和ADAS芯片等基本都有著不小的價格漲幅。
按照Euler Hermes的預計,總體而言,2022 年全球貿易將增長+5.4%,2023年將增長+4.0%。在2022年,能源、電子和機械設備行業應該會在2022年繼續跑贏大盤。而到了2023年,全球的主要出口贏家應該是汽車。
這些產業將帶動芯片產業在2022年高速運轉,Euler Hermes的分析師表示,目前為止,有三個因素推高了芯片的銷量:
1、需求:對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強勁需求;
2、價格:供應和需求緊張而引起的價格上漲;
3、產品結構的改善:半導體產品價格的提高和新一代芯片的推出,使得半導體產品結構進一步改善。
另一名Euler Hermes的分析師Aurelien Duthoit則表示,電腦和服務器領域需求的正常化和“無法預測的偶發性事故”將給中國臺灣、韓國等全球半導體制造中心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
對于Aurelien Duthoit的觀點,產業界從業人士也是深有感悟,2021年馬來西亞的疫情就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上的明顯“斷點”,尤其是在封測環節,這讓很多芯片無法完成最后的環節進入到下游領域。我們剛剛提到的博世ESP以及IPB、VCU、TCU等芯片便是如此,馬來西亞工廠因為疫情的原因關閉讓ST芯片產品無法供應,進而導致基于這些芯片設計而來的芯片組和模組也無法供應。這樣的不確定性在2022年同樣需要各產業鏈警惕,因為現在肆虐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后續如何發展以及會不會出現再次變異都是未知。
在具體數據方面,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相較于2020年將同比增長26%達到5530億美元,而到了2022年這樣增長的趨勢雖沒有去年那么強勁,但依然會增長9%,屆時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將達到6000億美元。
在Euler Hermes此前的報告中指出,預計全球供應鏈危機將持續到2022年下半年,目前全球貿易量收縮的75%是生產短缺造成的,其余原因是運輸延誤。而在生產短缺中,最明顯的莫過于芯片短缺,手機、電腦、汽車等產業無一不受到芯片短缺的影響。
對于缺芯,感受最深的莫過于汽車產業。2021年12月31日晚間,一汽-大眾率先發布了其2021年度銷量海報,2021年一汽-大眾總銷量為1857777輛(含奧迪進口車),相較于2020年2161888輛車的銷量,同比下降了14.07%。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就是芯片短缺,根據內部人士透露的消息,由于博世ESP和第五代毫米波雷達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缺失,一汽-大眾自2021年8月份開始就一直在減產,給車輛交付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因此銷售數據深受影響。
能夠反應出缺芯的另一個行業案例是,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12月25日央視財經《對話·挑戰者》節目時談到,最近最焦慮的是供應鏈的問題,誰給他芯片他請誰喝酒。根據何小鵬的描述,小鵬汽車旗下的小鵬P5交付很困難,受到芯片短缺的干擾最大。
從半導體產業的情況來看,根據分銷商的數據顯示,一些緊俏芯片的交期原本已經有23周,然而在2021年7月份缺芯最嚴重的時候,這樣緊俏芯片的交期一下子延長了三倍以上,達到了70周以上。有芯片制造商表示,由于需求暴漲加上原材料供應緊張,2021年7-8月份的時候,產能最多只能滿足兩成客戶的需求。
缺芯的另一面是芯片價格高漲,這也是全球半導體銷售額暴漲的重要原因,由于芯片供應不足,2021年以來我們見識到了多份廠商的漲價函。
2021年,無論是IC設計廠商,還是晶圓代工廠商,亦或者IDM廠商,基本都有頭部廠商或者主要廠商發布漲價的通知,且有些廠商的漲價分多波次進行。比如在晶圓代工領域,臺積電、聯電、三星、立積電等都宣布漲價。高盛分析師Bruce Lu和Evelyn Yu在周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預計臺積電2021年的營收同比將增長26.1%,其中一大重要的原因是芯片漲價。
IDM廠商中瑞薩電子、英飛凌、恩智浦、TI、ST、安森美和東芝基本都宣布過漲價,毫無疑問這些廠商在汽車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全球車用半導體供應的前幾大廠商。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數據,2019年車用半導體前五大廠商分別是恩智浦、英飛凌、瑞薩電子、TI和ST。
圖源:Strategy Analytics
而在一些特別的器件上面,2021年同樣難逃漲價的結果,比如ABF載板和ADAS芯片等基本都有著不小的價格漲幅。
按照Euler Hermes的預計,總體而言,2022 年全球貿易將增長+5.4%,2023年將增長+4.0%。在2022年,能源、電子和機械設備行業應該會在2022年繼續跑贏大盤。而到了2023年,全球的主要出口贏家應該是汽車。
這些產業將帶動芯片產業在2022年高速運轉,Euler Hermes的分析師表示,目前為止,有三個因素推高了芯片的銷量:
1、需求:對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強勁需求;
2、價格:供應和需求緊張而引起的價格上漲;
3、產品結構的改善:半導體產品價格的提高和新一代芯片的推出,使得半導體產品結構進一步改善。
另一名Euler Hermes的分析師Aurelien Duthoit則表示,電腦和服務器領域需求的正常化和“無法預測的偶發性事故”將給中國臺灣、韓國等全球半導體制造中心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
對于Aurelien Duthoit的觀點,產業界從業人士也是深有感悟,2021年馬來西亞的疫情就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上的明顯“斷點”,尤其是在封測環節,這讓很多芯片無法完成最后的環節進入到下游領域。我們剛剛提到的博世ESP以及IPB、VCU、TCU等芯片便是如此,馬來西亞工廠因為疫情的原因關閉讓ST芯片產品無法供應,進而導致基于這些芯片設計而來的芯片組和模組也無法供應。這樣的不確定性在2022年同樣需要各產業鏈警惕,因為現在肆虐的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后續如何發展以及會不會出現再次變異都是未知。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70瀏覽量
427238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03瀏覽量
2226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2024年11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增長20.7%
近日,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最新發布的數據,2024年11月全球半導體市場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據統計,該月的全球
SEMI全球副總裁預測:2024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將破6000億美元
近日,在第六屆全球IC企業家大會上,SEMI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居龍先生做出了一項引人矚目的預測。他預計,到2024年,全球半導體
預計2024年全球GPU市場銷售額將超985億美元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JPR)最新發布的預測數據,2024年全球GPU市場的銷售額預計將超過985億
全球半導體7月銷售額達513億美元,同比增長18.7%
來源:國際電子商情 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數據, 7月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達到513
回暖!5月半導體銷售額491億!2030年或超萬億美元
來源:滿天芯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正推動半導體產業,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統計,5月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
4 月份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增長 15.8%;新行業預測預計 2024 年市場增長 16.0%
來源:SIA 4 月份全球芯片銷售額環比增長 1.1%,創 2024 年以來首次環比增長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SIA) 近日宣布,2024
2023年半導體組裝和封裝設備銷售額下降26%至41億美元
根據知名研究機構TechInsights發布的最新權威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自2023年以來,全球半導體組裝與封裝設備的銷售總額已經呈現出顯著的下滑趨勢,降幅高達26%,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