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API的誕生
講個小故事
研發人員A開發了軟件A,研發人員B正在研發軟件B。
有一天,研發人員B想要調用軟件A的部分功能來用,但是他又不想從頭看一遍軟件A的源碼和功能實現過程,怎么辦呢?
研發人員A想了一個好主意:我把軟件A里你需要的功能打包好,寫成一個函數。你按照我說的流程,把這個函數放在軟件B里,就能直接用我的功能了!
其中,API就是研發人員A說的那個函數。
這就是API的誕生。
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類似API的場景,比如:
電腦需要調用手機里面的信息,這時候你會拿一根數據線將電腦手機連接起來,電腦和手機上連接數據線的接口就相當于“API接口”。如圖所示:
Part2那SDK又是什么?
SDK 就是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的縮寫,翻譯過來——軟件開發工具包。這是一個覆蓋面相當廣泛的名詞,可以這么說:輔助開發某一類軟件的相關文檔、范例和工具的集合都可以叫做SDK。
SDK被開發出來是為了減少程序員工作量的。
比如——
有公司開發出某種軟件的某一功能,把它封裝成SDK(比如數據分析SDK就是能夠實現數據分析功能的SDK),出售給其他公司做開發用,其他公司如果想要給軟件開發出某種功能,但又不想從頭開始搞開發,直接付錢省事。
Part3現在可以談談API和SDK的區別了
總的來說,兩者沒有值得比較的區別,因為是具有關聯性的兩種東西。
你可以把SDK想象成一個虛擬的程序包,在這個程序包中有一份做好的軟件功能,這份程序包幾乎是全封閉的,只有一個小小接口可以聯通外界,這個接口就是API。
比如——
我們現在要在企業ERP系統中增加某個功能(比如自動備份、數據分析、云存儲等),但又不想耗費大量時間、也沒那么多研發親自去做這個功能。這時我們可以選擇使用這個“SDK”軟件包,把ERP系統連接上API接口,就可以使用SDK軟件包里的功能。
Part4舉個實例輔助理解
【中鐵大橋科研院】有一個自研的信息平臺,用于管理業務數據。
但他們曾面臨一個問題——盡管有信息平臺,卻因為系統的獨立性,數據的上傳和備份,需要依靠人工在excel里來回操作,效率很低。
由于系統的開發周期長、成本高,橋科院將目光聚焦到現成的功能軟件上。
后來通過API將簡道云直接插入公司數據庫,數據可自動上傳至信息平臺上并統一展示;再通過webhook把數據推送到服務器,實現自動備份。
API將信息平臺與簡道云相連在這一過程中,簡道云扮演的角色就是SDK,而簡道云配備API接口,可以對接外部系統,讓橋科院不用開發直接實現了數據自動上傳、備份的功能。
最后,貼近生活講講兩者的關系:
有一杯密封飲料,它的名字叫做“SDK”。
飲料上插著吸管,吸管的名字叫“API”。
把你叫做“XX系統”。
如果你想喝到SDK里的飲料(讓系統擁有SDK中的功能),你必須通過API這根吸管來實現(通過API連接你的系統和SDK工具包),否則你就喝不到飲料。
所以
SDK=放著你想要的軟件功能的軟件包
API=SDK上唯一的接口
不知道你這次真的懂了沒?
這個問題好像又熱起來了,既然如此,給大家推薦一個新“玩具”:前端事件。
理論上解釋
前端事件是一種全新的數據獲取的方式,可以在數據提交或者表單填報時,主動調用外部接口,從而可以實現接口取數、數據驗證、數據分析、觸發事件等一系列的操作,用戶可以基于現成的商業接口進行配置(無需編程),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封裝接口,靈活地滿足自身業務需求(需編程)
說人話解釋
用戶填寫快遞單號,返回具體物流信息;上傳發票圖片,返回發票金額;上傳身份證照片,獲取身份證姓名、身份證號;……等。
例如,在發票報銷場景中,根據前端事件配置,可在提交發票圖片后自動獲取發票中的開票金額、開票日期等基礎信息。
-End-
審核編輯 :李倩
-
API
+關注
關注
2文章
1510瀏覽量
62393 -
SDK
+關注
關注
3文章
1045瀏覽量
46267
原文標題:Java學習:SDK 和 API 的區別是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AndroidPush,微信公眾號:Android編程精選】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