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在新品發布會上出了一款墨水屏平板MatePad Paper,在同類產品中,其特征與性能表現都在前列,引得很多愛書消費者的青睞。墨水屏在平板的應用,對于平板市場來說,可能掀不起什么大的水花與變革,但對于墨水屏閱讀器領域來說,似乎拉開了個競速的口子。墨水屏閱讀器如果保持這樣優化的方式,一汪死水的平衡要打破了。
回顧墨水屏最拉風的時代,大概是作為閱讀器風靡在年輕一代。以Kindle為代表的墨水屏在剛被推出來的時候備受追捧,喜愛讀書的白領與文藝青年、學生黨等幾乎人手一臺。幾年前在地鐵中,也能經常看到手捧Kindle閱讀的讀者。時過境遷,現在的Kindle大都被冷落在家里的角落吃灰。網友調侃Kindle的宿命一半壓在泡面蓋上,一半掛在咸魚網上。
前段時間,亞馬遜的Kindle在電商平臺全都沒貨了,這個消息的傳播又讓它喜提熱搜。很久都沒人關心這個產品了,但是當它有跡象表明服務要消失的時候,也讓很多人無所適從。雖然主要的功能是當泡面蓋,但是后續的閱讀服務不再更新,也讓人心理空空的,無比惋惜。
數字時代的閱讀方式,許多人都看好以墨水屏閱讀器為主的智能消費品,但現實的骨感也讓曾經叫好的人頭腦冷靜了下來。那么在顯示屏中,墨水屏到底是作為什么樣的角色存在?它會被淘汰嗎?
墨水屏:閃屏少,絢爛了
以最常見的消費品來說,手機、電腦都在不斷追求高分辨率和更豐富的色彩顯示,但對于屏幕我們一直有著不同的需求。墨水屏、柔性屏、曲面屏等新技術層出不窮,對于信息時代,豐富的內容訊息墨水屏也只能承載冰山一角。
墨水屏主打的護眼與低功耗深入人心,便捷與健康護眼對于長時間暴露在屏幕跟前的消費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宣傳點。憑借接近紙質書的閱讀體驗,以 Kindle 為代表的電子書在初上市后成為不少閱讀愛好者出門必帶的數碼設備。
現在距離第一代 Kindle 發布已經過去了 10 年,電子墨水屏也已經有 20多年的歷史,從誕生起不少人就對其抱有厚望,認為電子書會革了紙質書的命,但直到今天,電子書并未成為市場主流,電子墨水屏的技術一直沒有比較大的進步,但在具體場景的功能上開始有了許多新的創新。
初代的墨水屏最主要的是作為電子書閱讀器存在。以Kindle為代表,先不論內容能力,其自身的性能方面,6英寸的屏幕實在是規格過小,這也意味著讀者的翻書頻率過高,并且其自身系統封閉,許多好用的字體、PDF處理器都需要專門找破解版的小工具,如果使用自帶的功能閱讀PDF內容,字體和顯示體驗比較差。
墨水屏閱讀器的發展也開始著眼于這些弊端,在硬件設備和系統方面發力,衍生出了許多的新的場景功用,比如平板、外接顯示器、彩色墨水屏等。
近兩年新出墨水屏平板,尺寸越來越大,閃屏越來越少,功能和系統也越來越豐富。廠商們有選擇搭載AI技術、提供智能刷新功能的,有具備OCR識別功能的,也有可以手寫轉文字圖形,支持指紋解鎖等。而核心的閱讀器系統也逐漸變得開放。
拿華為新出的MatePad Paper平板為例。其搭載自家的鴻蒙系統,可以支持多種安卓應用。在應用商店中,一些常用的APP如某乎、某頭條等都可以下載。除了一些應用、工具可以擴展外,也能化身為PC擴展屏,多屏協同辦公或學習。而其他品牌的墨水屏閱讀器也打開了安卓系統的大門,用戶可以選擇更加豐富的工具、APP等補充功能與體驗。
新的大屏墨水屏閱讀設備,擁有了筆記、錄音、有聲閱讀等此前未有的外拓功能,充實了消費者的閱讀體驗。索尼、掌閱、文石等品牌都相繼推出新的電紙書or墨水屏平板產品。產品定價從2000到6000,跨度非常大,不同價位覆蓋著不同的產品與功能。
在平板之上,外接的墨水屏顯示器,瞄準的人群就比較專了。主要面向的是重度使用屏幕的碼字工、編輯、設計師、漫畫等專業領域的人群,因為他們長時間閱讀與使用屏幕工作,更青睞眼睛不容易感到疲勞的產品。但外接顯示器的價格動輒七八千,刷新方面的體驗也并不是那么流暢,這些小眾的消費者熱情似乎也沒有市場預想的那么高昂。
而彩色墨水屏也是個新的品類,但目前的顏色對比度、刷新等遠比不上黑白墨水屏,市場落地的應用更少了,核心的硬傷刷新率制約著其規模化的落地,技術進階的空間還很大。
墨水屏從單一閱讀,到記錄與學習、甚至可以協同辦公使用,色彩從黑白到絢爛,甚至可以智能刷新,經歷的這些技術、功能的升級與變化,墨水屏在閱讀器領域中的體驗正在升級。但這些升級和墨水屏自帶的特殊護眼功能,在實際落地應用中,從消費者端購買需求來看,并沒有濺出太大的水花,存在的狀態一直不溫不火。墨水屏這些年的探索,是走錯路了嗎?
扶不起來的“硬傷”
墨水屏沒有獲得想象中更多的市場份額,實際落地慘淡。如果深究其原因的話,也存在兩個層面的問題。以閱讀器、顯示器應用為主的墨水屏,無法在消費端規模化,跟墨水屏本身的特性有關,最大的局限就是其成本與低刷新率的殘影體驗。
相比主流的 LCD與OLED 顯示屏,電子墨水屏無需不斷刷新就可以顯示內容,這降低了耗電,也減少了輻射,不容易造成眼睛疲勞。但這樣的特性也讓電子墨水屏無法被主流電子設備采用。
對于智能設備來說,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屏幕需要顯示的內容都很豐富,墨水屏極低的刷新率無法滿足視頻與豐富的圖文要求。對于一些視頻和游戲畫面的顯示來說,仍然存在卡頓的體驗,是墨水屏最大的硬傷。和 LCD與OLED顯示屏相比,電子墨水屏更適用于內容簡單、變化較少的文字顯示。
但在內容方面,以墨水屏為載體的閱讀器,也存在一些硬傷。內容的服務與書籍的更新等,存在欠缺。以國民度覆蓋最高的Kindle為例,很多讀者都反饋找書困難,亞馬遜在書籍內容的品類開拓力不從心,Kindle系統封閉,傳書方式固定,PDF排版優化不好,內容平臺也跟死水一般少有變化,內容本身的服務與豐富度欠缺。
不僅如此,嚴肅的文字內容對于現下豐富的視頻、圖文、資訊類內容來說,吸引力實在是有限。以書籍為主的墨水屏應用還是較為小眾。墨水屏在爭搶的注意力方面,遠不如其他的屏幕有優勢。
而在成本方面,顯示器類的墨水屏產品成本也讓無數人望而卻步。雖然主打的功效整體很吸引人,對于專業的人群很有誘惑力。畢竟整天盯著屏幕,日積月累的傷害也不可小覷,但市面上25英寸的顯示器,動輒七八千的價格,也勸退了不少人。平板類的墨水屏產品,價格與蘋果華為等產品差距不大,但功能遠不如這些彩色顯示器豐富,相比較的話墨水屏類的平板并沒有突出的競爭優勢。
在娛樂影音日漸豐富的今天,短視頻、影視資源、游戲等豐富的圖文訊息,這些內容本身對于墨水屏來說,是不那么適配的場景,無論是因為成本還是硬件技術本身。但對于大眾消費者來說,卻是內容最豐富應用最廣泛的區域。以OLED 屏幕承載的電視、平板、手機、電腦等,對于這些內容的展現最為貼合。
從誕生起就有的省電、護眼特性,讓墨水屏成為電子書閱讀器的標配,但這也是墨水屏最高光的時候,除了 Kindle的風靡后,再也沒有掀起大的浪花,電子墨水屏似乎并沒有其他更合適的應用。墨水屏閱讀器淪為泡面蓋的原因似乎也因為這些限制有跡可循。
我們可以看到墨水屏的一切嘗試都在主流電子設備的市場外,而這也是墨水屏價值所在。
物聯網的廣闊天地
墨水屏的使命一直都不是要替代普通顯示屏,這個自知之明廠商還是有的。墨水屏瞄準的也是主流電子設備外的市場,作為補充屏幕顯示器的角色存在。
我們在上文介紹了其應用的主要場景:閱讀器、顯示器、平板等產品,用來開會、記錄、學習、多屏協作等,墨水屏的顯示技術也可以應用在各類物聯網設備中。
墨水屏的低功耗特性可以在零售、交通、工業、醫療等領域廣泛應用。在零售行業,墨水屏應用的場景在3C科技產品、超市、藥房和居家裝飾等的電子貨架標簽上。對于商家來說,商品的數量與活動越來越豐富,手動更換價簽的成本較大,并且紙質的價簽并不環保,使用墨水屏的電子貨架標簽可以遠程操作,更改定價信息,并且對于配合豐富的市場宣傳活動來說,也更加靈活。
對于一些信息簡潔的電子產品來說,墨水屏類的產品也比較受歡迎。例如墨水屏手表,簡潔但并不簡單。該有的智能功能也較為齊全,健康監測、導航、信息推送等,簡潔的外表下,顏值高功能多,這種極簡的風格被許多人青睞。
在交通領域,墨水屏也被用作許多公交站牌上。這種公交站牌的功耗低,不用另建電路等設施,使用太陽能就可以滿足其功能,目前也在許多城市中應用,在上海和南昌的朋友可能都見過。
在一些車站中,一些三色電子紙技術的墨水屏也在逐漸投入使用,這些墨水屏標牌可以根據車站實時更新的內容顯示信息,并且其功耗相對正常的屏幕來說低很多;與液晶屏幕相比,在顯示效果、功耗、成本等方面優勢較多,尤其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規模的應用對于降低成本和減碳排等都會有積極的作用。
一家柏林的智能公司腦洞更大,將墨水屏應用在了物流領域中,對于一些貴重物品的郵寄,因為涉及一些交易的風險,他們瞄準這個需求,生產了一種可以重復使用的智能快遞箱。電子墨水屏可以顯示目的地和密碼入口內容等,同時也會配備一些通用的傳感器和追蹤監控設備等提高安全性。我們可以看到墨水屏是這個箱子重復使用的關鍵,這些箱子按時租用,可以將貴重物品的泄露、丟失風險降到最低。
無論是彩色墨水屏還是可折疊墨水屏,不管是零售、交通、物流、醫療哪個領域,我們會發現,廠商們所做的嘗試都是在努力跳出傳統墨水屏的局限。從上述開拓的的應用場景中,墨水屏展示出其存在的價值,豐富著普通顯示屏覆蓋不到或沒有優勢的領域。在主流電子設備的戰場外,墨水屏的天地遼闊。
在雙碳背景下,墨水屏相較于傳統的液晶屏來說,在一些領域中,功耗與成本也具備較大的優勢,這也是墨水屏的福氣與機遇。乘著綠色的減碳風,在一些需要降低功耗的傳統顯示設備中,墨水屏也會充分發揮其優勢。在屬于它的領地內,走向未來。
-
電子墨水屏
+關注
關注
4文章
58瀏覽量
19847 -
Kindle
+關注
關注
1文章
54瀏覽量
155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