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各公司近來在太空上的動作都不少,也已經開始在軌道上開疆擴土,比如剛發射的星際客船等。但這其中,不少公司都開始規劃非地球同步軌道的衛星星座,欲從太空向地面提供可靠的全球網絡通信。
從方向上來看,這些衛星網絡服務選用的策略不盡相同,甚至還有大部分廠商在探索階段,比如是選用低軌還是中規,極地軌道或是傾斜地球同步軌道,以及星座衛星總數是上千顆、數十顆或數百顆等等。其次,衛星提供的最大速率并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的,其平均速率決定了每個衛星的利用率。
在現有的星座計劃中,一共有4家公司突破了千星,分別是Telesat、OneWeb、SpaceX和亞馬遜。我們以這四家公司的衛星網絡星座系統為例,討論一下搭建衛星通信系統的趨勢。
Telesat的光速“Lightspeed”
在向美國監管部門的申請中,Telesat將其298顆的衛星數目提高了近5倍,計劃最終實現1671顆衛星在軌。2021年,Telesat宣布,從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采購298顆地軌衛星,用于打造其一期Lightspeed衛星網絡服務所需的星座。
這298顆衛星選取了兩個軌道,分別是6個極地軌道面的78顆衛星,和20個傾斜軌道面的220顆衛星,前者覆蓋極地面,后者覆蓋全球范圍內的大部分地區。隨后通過提升軌道面數的方式,最終實現1671顆低軌衛星星座。
在這298顆衛星的支持下,Lightspeed初期網絡可以實現7.52Tbps的最大吞吐量,這都多虧了雙網關天線連接和低仰角的設計,加上衛星間20Gbps的鏈路(軌道面內和跨軌道面),也因此將衛星利用率成功提升至73.4%的高度。
不過用于成本提升和供應短缺導致一再延期的原因,這家加拿大公司最終只買到了188顆地軌衛星,很明顯,其網絡吞吐量勢必會大打折扣。
英國政府從破產中救下的OneWeb
都說搞航天航空不賺錢,一不小心就會破產,這點已經在OneWeb上應驗過一次了。在2020年申請破產后,重新獲得了10億美元的注資,包括英國政府提供的5億美元。
OneWeb的星座計劃野心不小,原本的計劃中,OneWeb計劃在1期發射950顆衛星,2期向低軌送入48000多顆衛星,但經歷了資金不足和破產后,OneWeb也清楚地知道自己這個牛有點吹過頭了,將目標分別改成了648顆和6372顆。
OneWeb衛星 / OneWeb
與此同時,由于其衛星設計缺乏靈活性,OneWeb的一期星座最高只能實現1.44Tbps的總吞吐量,更不用說還不支持衛星間鏈路。不過如果OneWeb真的成功將近6400多顆衛星成功送上天的話,倒也的確能夠靠數量取勝,實現30Tbps以上的總吞吐量,不過衛星的利用率就不要奢望有多高了。更何況OneWeb的一期計劃也才進行了三分之二而已,以每次30多顆衛星的發射頻率,還需要上百次發射才能最終組成這個龐大的星座。
坐擁最火爆衛星網絡服務的SpaceX
SpaceX的星鏈大家也都不陌生了,星鏈的發射計劃雖然不像OneWeb那么多,卻也是這四家中排名第二的了。更重要的是,星鏈所占軌道面更多一些,最終將達到190個,所以相對其它公司的衛星星座來說要更為密集一些。
目前在軌的2300多顆星鏈衛星尚未支持衛星間鏈路,所以在吞吐量上星鏈毫無優勢,也只是憑借數量提高到了10Tbps以上。不過在星鏈的最終計劃中,衛星間鏈路是必須支持的,這樣才將總吞吐量提升至27.2Tbps左右。事實上也有不少用戶觀測到了SpaceX已經開始了相關的模擬,只不過這些模擬還是僅限于軌道面內的星間鏈路而已。
但要說到業務開展的進度,星鏈確實已經領先剩余三家一大截了。目前星鏈已經覆蓋了北美、歐洲的大部分地區,擁有了25萬名以上的用戶。近期SpaceX還憑借向烏克蘭供應星鏈接收器炒作了一波,更何況自己擁有發射業務的SpaceX在發射頻率上絲毫不用擔心,一切都在按著計劃走。
“豪門”亞馬遜的Kuiper計劃
要想比燒錢,能比贏SpaceX的確實也只有亞馬遜了。亞馬遜一共打算發射3236顆低軌衛星,由于自己沒有發射能力,便與三家航空公司簽署了數十億美元的發射合同,打造Kuiper衛星網絡。
雖然衛星發射數目不算多,但由于Kuiper星座支持衛星間鏈路和雙網關連接,實現了這四者中最高的吞吐量,一期就能達到12.5Tbps,全部建設完成后更是能達到53.4Tbps。不過之所以能實現這么高的吞吐量,也是因為亞馬遜在地面下了血本,其地面站需要4000個網關天線。
此外,亞馬遜也是這四家中唯一一個沒有極地軌道衛星的,雖然其他公司在該軌道的衛星數也不多,但亞馬遜看來是直接放棄了為這有限的區域提供網絡服務。
結語
中國同樣在部署相關的星座計劃,比如航天科技集團的“鴻雁”,以及航天科工集團的“虹云”等。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宣布“鴻雁”一期將發射60顆衛星,計劃2022年組網運營,二期再發射數百顆衛星,預計2025年建成。不過根據參與建設的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鴻雁”星座的原計劃將出現重大變化。可見如今在發射活動頻繁,低軌衛星即將遍布全球之際,相關的挑戰和調整都已經出現。
不過即便搞好了衛星星座建設,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地互通,天基互聯網離不開地面基建,因此地面衛星物聯網的建設同樣重要,下一期我們就來聊聊衛星物聯網時代下的半導體生態。
從方向上來看,這些衛星網絡服務選用的策略不盡相同,甚至還有大部分廠商在探索階段,比如是選用低軌還是中規,極地軌道或是傾斜地球同步軌道,以及星座衛星總數是上千顆、數十顆或數百顆等等。其次,衛星提供的最大速率并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的,其平均速率決定了每個衛星的利用率。
在現有的星座計劃中,一共有4家公司突破了千星,分別是Telesat、OneWeb、SpaceX和亞馬遜。我們以這四家公司的衛星網絡星座系統為例,討論一下搭建衛星通信系統的趨勢。
Telesat的光速“Lightspeed”
在向美國監管部門的申請中,Telesat將其298顆的衛星數目提高了近5倍,計劃最終實現1671顆衛星在軌。2021年,Telesat宣布,從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采購298顆地軌衛星,用于打造其一期Lightspeed衛星網絡服務所需的星座。
?
Telesat衛星 / Telesat
Telesat衛星 / Telesat
這298顆衛星選取了兩個軌道,分別是6個極地軌道面的78顆衛星,和20個傾斜軌道面的220顆衛星,前者覆蓋極地面,后者覆蓋全球范圍內的大部分地區。隨后通過提升軌道面數的方式,最終實現1671顆低軌衛星星座。
在這298顆衛星的支持下,Lightspeed初期網絡可以實現7.52Tbps的最大吞吐量,這都多虧了雙網關天線連接和低仰角的設計,加上衛星間20Gbps的鏈路(軌道面內和跨軌道面),也因此將衛星利用率成功提升至73.4%的高度。
不過用于成本提升和供應短缺導致一再延期的原因,這家加拿大公司最終只買到了188顆地軌衛星,很明顯,其網絡吞吐量勢必會大打折扣。
英國政府從破產中救下的OneWeb
都說搞航天航空不賺錢,一不小心就會破產,這點已經在OneWeb上應驗過一次了。在2020年申請破產后,重新獲得了10億美元的注資,包括英國政府提供的5億美元。
OneWeb的星座計劃野心不小,原本的計劃中,OneWeb計劃在1期發射950顆衛星,2期向低軌送入48000多顆衛星,但經歷了資金不足和破產后,OneWeb也清楚地知道自己這個牛有點吹過頭了,將目標分別改成了648顆和6372顆。
OneWeb衛星 / OneWeb
與此同時,由于其衛星設計缺乏靈活性,OneWeb的一期星座最高只能實現1.44Tbps的總吞吐量,更不用說還不支持衛星間鏈路。不過如果OneWeb真的成功將近6400多顆衛星成功送上天的話,倒也的確能夠靠數量取勝,實現30Tbps以上的總吞吐量,不過衛星的利用率就不要奢望有多高了。更何況OneWeb的一期計劃也才進行了三分之二而已,以每次30多顆衛星的發射頻率,還需要上百次發射才能最終組成這個龐大的星座。
坐擁最火爆衛星網絡服務的SpaceX
SpaceX的星鏈大家也都不陌生了,星鏈的發射計劃雖然不像OneWeb那么多,卻也是這四家中排名第二的了。更重要的是,星鏈所占軌道面更多一些,最終將達到190個,所以相對其它公司的衛星星座來說要更為密集一些。
目前在軌的2300多顆星鏈衛星尚未支持衛星間鏈路,所以在吞吐量上星鏈毫無優勢,也只是憑借數量提高到了10Tbps以上。不過在星鏈的最終計劃中,衛星間鏈路是必須支持的,這樣才將總吞吐量提升至27.2Tbps左右。事實上也有不少用戶觀測到了SpaceX已經開始了相關的模擬,只不過這些模擬還是僅限于軌道面內的星間鏈路而已。
?
星鏈覆蓋地區 / SpaceX
星鏈覆蓋地區 / SpaceX
但要說到業務開展的進度,星鏈確實已經領先剩余三家一大截了。目前星鏈已經覆蓋了北美、歐洲的大部分地區,擁有了25萬名以上的用戶。近期SpaceX還憑借向烏克蘭供應星鏈接收器炒作了一波,更何況自己擁有發射業務的SpaceX在發射頻率上絲毫不用擔心,一切都在按著計劃走。
“豪門”亞馬遜的Kuiper計劃
要想比燒錢,能比贏SpaceX的確實也只有亞馬遜了。亞馬遜一共打算發射3236顆低軌衛星,由于自己沒有發射能力,便與三家航空公司簽署了數十億美元的發射合同,打造Kuiper衛星網絡。
雖然衛星發射數目不算多,但由于Kuiper星座支持衛星間鏈路和雙網關連接,實現了這四者中最高的吞吐量,一期就能達到12.5Tbps,全部建設完成后更是能達到53.4Tbps。不過之所以能實現這么高的吞吐量,也是因為亞馬遜在地面下了血本,其地面站需要4000個網關天線。
此外,亞馬遜也是這四家中唯一一個沒有極地軌道衛星的,雖然其他公司在該軌道的衛星數也不多,但亞馬遜看來是直接放棄了為這有限的區域提供網絡服務。
結語
中國同樣在部署相關的星座計劃,比如航天科技集團的“鴻雁”,以及航天科工集團的“虹云”等。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宣布“鴻雁”一期將發射60顆衛星,計劃2022年組網運營,二期再發射數百顆衛星,預計2025年建成。不過根據參與建設的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鴻雁”星座的原計劃將出現重大變化。可見如今在發射活動頻繁,低軌衛星即將遍布全球之際,相關的挑戰和調整都已經出現。
不過即便搞好了衛星星座建設,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地互通,天基互聯網離不開地面基建,因此地面衛星物聯網的建設同樣重要,下一期我們就來聊聊衛星物聯網時代下的半導體生態。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無線通信
+關注
關注
58文章
4604瀏覽量
143886 -
衛星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722瀏覽量
67336 -
星座圖
+關注
關注
0文章
7瀏覽量
72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歷史性時刻!中國版“星鏈”首批18星上天,這一關鍵元器件價值占比高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8月6日14:44,垣信衛星“千帆星座”(G60星鏈)首批18顆組網衛星順利發射升空,標志著中國版“星鏈”正式
移遠通信多模衛星通信模組BG95-S5獲得Skylo網絡認證,進一步拓展全球衛星物聯網市場
的“Standards Plus”資質在內的各項要求,其產品質量和性能達到了業界優秀水平。作為全球衛星網絡服務提供商,Sky
發表于 01-15 13:41
?70次閱讀
歐盟啟動百億歐元太空計劃,挑戰馬斯克“星鏈”
舉措。計劃的核心內容是發射290顆衛星,構建一個覆蓋廣泛、功能強大的衛星通信網絡。 這一舉措顯然是對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巨人網絡發布“千影”大模型,加速“游戲+AI”布局
?QianYing”大模型集成了游戲視頻生成大模型YingGame和視頻配音大模型YingSound兩大核心模塊,實現了有聲可交互游戲視頻生成的新突破。這一技術的問世,不僅豐富了游戲的表現形式,更為玩家帶來了更加沉浸式的游戲體驗。 與此同時,巨人網絡還宣布啟動“千影共創
不同衛星軌道的對比分析
電信、地球觀測、科學研究和國家安全等多個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預計到2029年,商業星座規模將從35%增至70%,其中約65%的增長將集中于通訊應用,涉及跨越低地球軌道(LEO)、中地球軌道(MEO)和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的衛星網絡。
一箭18星 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立新功 千帆極軌02組衛星成功發射
10月15日,我國航空航天再傳喜報,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再立新功? ;一箭18星的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02組衛星發射升空,此次發
發表于 10-16 11:53
?272次閱讀
SpaceX星鏈全球用戶數量突破400萬
SpaceX的星鏈(Starlink)服務再次刷新紀錄,宣布其全球用戶數量已突破400萬大關。這一成就標志著自今年5月底以來,短短四個月內,星鏈新增用戶量即達百萬之眾,展現出其低軌道寬帶衛星網絡的強勁增長勢頭。
千尋位置發布衛星通信終端“北斗信使”
千尋位置科技近期震撼發布其首款面向國民市場的北斗衛星通信終端——“北斗信使·靈犀版”,開啟了衛星通信新篇章。這款小巧玲瓏的設備,體積僅為普通手機的三分之一,卻內藏乾坤,集成了中國北斗衛星
星鏈申請在巴西新增發射7500顆二代低軌道衛星
近日,知名太空互聯網公司星鏈(Starlink)向巴西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申請在現有4400顆衛星的基礎上,再增發7500顆低軌道二代衛星設備,以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互聯網覆蓋領域
什么是靜止軌道衛星?衛星如何通過“漂星”實現“太空搬家”?
由于靜止軌道衛星的這些特點,使得衛星正下方對應的地面點(簡稱星下點)在赤道上是“靜止不動”的,該位置通常用經度表示,我們稱為衛星的定點經度(簡稱軌位)。
發表于 03-18 10:25
?913次閱讀
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01星
近年以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衛通牽頭的中星 16 號、中星 19 號以及中星 26 號高通量通信衛星陸續發射,已經初步實現了對我國領土及“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地區的高軌
SpaceX首次通過星鏈從太空向社交平臺X上發帖
近日,埃隆·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宣布,他們已成功通過其著名的“星鏈”衛星網絡,從太空向社交平臺X發布了第一個帖子。這一創新性的舉動標志著太空技術與社交媒體之間的融合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評論